陸天宇,沙萍萍,馮宇鋒,崔慶亞,朱子玲,吳德沛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國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江蘇 蘇州 215006)
當外周血WBC>50 ×109/L并伴有白細胞淤滯癥狀或即使無癥狀但外周血WBC>100 ×109/L,均應行緊急的細胞清除術[1-2]。白細胞單采術可迅速、有效地清除外周血異常增多的白血病血細胞,快速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改善白細胞淤滯癥及由單純化療引起的腫瘤溶解綜合征[1]。雖然白細胞單采在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的運用有比較多的臨床報道,但大部分病例較少,沒有比較白細胞單采在不同疾病以及不同白細胞數(shù)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差異[2-4]。本研究2018年2月—2020年12月運用COBE Spectra血細胞分離機對183 例白細胞>50 ×109/L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患者共進行了296 次緊急白細胞單采術,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為2018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3 例白細胞>50 ×109/L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患者診斷標準按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患者均運用COBE Spectra血細胞分離機共進行了296 次白細胞單采術。男性100 例,女性83 例,中位年齡39 歲(7~86 歲)。
1.2 方法 采用美國Baxter公司CS 3 000 plus血細胞分離機進行白細胞分離;穿刺兩條普通大靜脈作血管通路,血流量45~55 mL/min:每次處理全血量7 000~9 000 mL,清除白細胞懸液250~350 mL。術中密切觀察病情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單采后行血常規(guī)檢測,評估白細胞單采療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齊時)或秩和檢驗(方差不齊時),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臨床資料 在183 例患者中,男性100 例,女性83 例;急性髓系白血?。ˋML)占50%,慢性粒細胞白血?。–ML)占17%,ph陰性和陽性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ALL)分別占14%和9%,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ALL)占7%,濾泡型淋巴瘤白血病(FL)占3%。單采時,白細胞數(shù)(50~100)×109/L組患者有72 例,白細胞數(shù)(101~200)×109/L組有134 例,白細胞數(shù)>200×109/L組有90 例。
2.2 白細胞單采在不同疾病中的療效 經治1 次白細胞單采術治療后,外周血平均白細胞數(shù)由(178.5±6.5)(53.1~796.1)×109/L降至(114.1±5.6)(22.6~586.9)×109/L,平均下降(64.4±2.4)(1.1~469.0)×109/L,平均下降比例為(40.8±1.0)(0~82.4)%。在不同疾病類型中,與CML患者相比,AML和ph陰性B-ALL患者在第一次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下降更明顯(60.7 ×109/L vs. 97.5 ×109/L,P=0.0314;70.5 ×109/L vs.97.5 ×109/L,P=0.0277)(圖1A)。在白細胞數(shù)(50~100)×109/L組患者中,一次單采后各種疾病白細胞數(shù)下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圖1B);白細胞數(shù)(101~200)×109/L組患者中,ph陰性B-ALL和AML與CML患者相比,白細胞分別下降89.9 ×109/L vs. 32.0 ×109/L(P=0.0001)和63.5 ×109/L vs.32.0 ×109/L(P=0.0102)(圖1C);白細胞數(shù)>200 ×109/L組患者中,ph陰性B-ALL和CML患者相比,白細胞數(shù)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41.6×109/L vs. 96.3 ×109/L,P=0.0033)(圖1D)。
圖1 白細胞單采在不同疾病和白細胞數(shù)患者中的療效差異
2.3 白細胞單采在不同白細胞數(shù)患者中的療效 在白細胞數(shù)為(50~100)×109/L,(101-200)×109/L和>200 ×109/L三組患者中,一次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分別下降37.7(-4.8~60.1)×109/L,60.9(5.5~132.8)×109/L和91.6(6.4~469.0)×109/L(P<0.0001)(圖2A);在AML患者中,三組患者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分別下降39.2(13.8~60.1)×109/L,61.2(10.7~113.0)×109/L和85.5(26.2~149.0)×109/L(P<0.0001)(圖2B);在B-ALL患者中,三組患者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分別下降37.5(-4.8~56.0)×109/L,77.2(22.0~132.8)×109/L和130.4(86.3~215.2)×109/L(P<0.0001)(圖2C);在T-ALL患者中,三組患者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分別下降34.3(15.5~55.3)×109/L,59.6(38.9~81.5)×109/L和120.9(47.4~190.5)×109/L(P=0.0022)(圖2D);在CML患者中,三組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分別下降32.2(23.6~54.6)×109/L,33.5(5.5~73.2)×109/L和75.0(6.4~469.0)×109/L(P=0.0005)(圖2E);在FL患者中,三組白細胞單采后白細胞分別下降24.2 ×109/L,43.7(27.1~62.5)×109/L和89.2(53.7~157.9)×109/L(P=0.0116)(圖2F)。
圖2 白細胞單采在不同疾病不同白細胞數(shù)患者中的療效差異
惡性血液病患者腫瘤細胞大量增殖,大量白血病細胞釋放入血,導致血細胞在血管內淤滯,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容易在小血管形成微循環(huán)障礙,組織缺氧,導致心、腦、肺等重要臟器損害,易發(fā)生DIC、顱內出血、腦梗死、ARDS等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直接化療因大量白血病細胞被殺傷,引起高尿酸血癥、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腫瘤溶解綜合征,早期病死率高[6]。白細胞單采治療能快速清除循環(huán)池中增殖期細胞,促進貯存池細胞進入循環(huán),迅速降低腫瘤負荷,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對化療藥物的療效,減少腫瘤細胞大量白血病細胞被殺傷分解引起的腫瘤溶解綜合征[6]。
我們的數(shù)據(jù)提示白細胞越高,白細胞單采效果越好;白細胞數(shù)在(50~100)×109/L的患者,白細胞單采效果欠佳,各種疾病之間白細胞單采效果無差異。與其他疾病相比,CML患者白細胞單采效果差。CML患者起病時常有白細胞明顯升高,白細胞>200 ×109/L時,患者白細胞聚集和白色血栓的形成是CML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7]。我們的研究證實CML患者白細胞單采效果最差。血細胞分離機是利用不同細胞之間密度不同的性質,通過離心來得到不同血液成分。中性粒細胞和紅細胞密度相近,離心后處于相近界面,而CML外周血以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增高為主,血細胞分離機分離后中性粒細胞和紅細胞出于同一界面,收集時會把這兩種血細胞同時收集,為了控制病人紅細胞的損失,會控制收集體積,就導致CML病人白細胞去除效果差。日本的學者[8-11]發(fā)現(xiàn)在血液細胞分離過程中運用高分子質量羥乙基淀粉選擇性沉淀紅細胞,增加粒細胞分離效果,減少紅細胞損失。
白細胞單采是高白細胞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患者重要治療方法,在化療前,先行白細胞單采,以減輕白血病細胞負荷,可緩解癥狀,同時也減少化療后腫瘤溶解綜合征的發(fā)生率。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白細胞>100 ×109/L患者白細胞單采效果更好,AML和ph陰性B-ALL患者白細胞單采效果更好,CML患者白細胞單采效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