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耀
在黃河灘一帶的村莊里,你會經(jīng)常見到這兩口子,他們開著電動三輪車游村串鄉(xiāng)收破爛。三輪車駕駛座位寬敞些,他們擠坐在一起,拖斗的橫梁扶手上拴著一個小電喇叭,哇啦哇啦放著戲。要么是《沙家浜》,要么是《紅燈記》,再么就是《白毛女》,從沒別的,更沒招徠生意的吆喝聲。
如果有人把廢紙箱啤酒瓶拎到門口,男人都會堅持著過完稱,給錢,不接,讓來讓去,男人只好收起錢,喊女人下車,男人半蹲著來了一段《白毛女》:人家的閨女有花兒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扎起來。女人輕依男人懷中,脆生生地接著唱:人家的閨女有花兒戴,我爹錢少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給我扎起來,哎扎呀扎起來。凄婉清亮的唱腔,觀眾一片叫好。唱畢,兩口子從從容容裝好車,轉(zhuǎn)到下一街去。
這是誰呀?你一定很好奇。只要你打聽打聽,一定會有人告訴你:小寨的,收破爛的,男的叫張全兒,女的叫李蘭兒。
在黃河灘一帶的村莊上,張全兒也是有響亮名號的,年少時叫姜婆張。 張全兒的父親編席張,編席一等一的好,農(nóng)閑時常編些葦席到集上賣,張家飯菜里的油水要比一般人家多。張全兒本來大四排臉,白凈面皮,高挑個兒,飯菜里的油水更把他的小臉滋潤得紅彤彤的。
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出故事。西寨的大鼓竹馬,東寨的獅子武會,小寨的龍燈姜公背姜婆。姜公背姜婆就是背格,用個假人綁在真人肚子前面,假腿以被背樣兒捆在真人腰間,假胳膊作背狀掬住假腿的臀,綁好后,就看穿衣裳,衣裳穿得好,猛一瞅,就是假人背著真人。小寨的姜公背姜婆,男人搽上脂粉,穿上老太婆衣裳扮姜婆,跑跳掉扭,扳過姜公的腦袋親嘴兒,敲腦殼。張全兒也扮姜婆,那些老男人扮的丑陋,他扮演的俊俏,別有一番風味。
小寨的故事一出場,人們不看西寨的大鼓竹馬、東寨的獅子武會,就看小寨的姜公背姜婆。大閨女小媳婦擠在一塊兒,指指點點,哧哧偷笑,羞得張全兒更加忸怩,更加喜人。夸張一點兒說,黃河灘人看故事,就是看張全兒,看姜婆張。
李蘭兒就是這些大閨女小媳婦中的一個。
張全兒和李蘭兒的故事真正開始,是村里成立了無產(chǎn)階級思想宣傳隊。宣傳隊不光排練《沙家浜》《紅燈記》,還排練《白毛女》。張全兒人排場,光扮演正面角色,李蘭兒面容好,機靈,演《沙家浜》,張全兒是郭建光,李蘭兒是阿慶嫂;演《紅燈記》,張全兒是李玉,李蘭兒是鐵梅;演《白毛女》,張全兒是楊白勞,李蘭兒是喜兒。
李蘭兒的嫂子好長一段時間,總覺得李蘭兒不對勁兒,走路吃飯的眉眼含情,就對李蘭兒的哥說:平時注點意,別叫做啥丟人事兒。
為把戲演好,排練常到深夜。一天晚上,夜很深了。張全兒李蘭兒正在排練《白毛女》,張全兒坐在矮凳上唱:人家的閨女有花兒戴,你爹我錢少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扎起來。李蘭兒坐到張全兒懷里唱:人家的閨女有花兒戴,我爹錢少不能買,扯上二尺紅頭繩,給我扎起來,哎扎呀扎起來。剛唱到這兒,李蘭兒的哥上前給了李蘭兒一脖拐,拉到家再不叫出門唱戲。
縣里驗兵,張全兒和十幾個青年驗上了,到新疆去當兵。誰知兩年頭兒上,一個青年對領(lǐng)導有意見,打領(lǐng)導。部隊當即將這十幾個青年隔離審查,張全兒一聽到信兒嚇得尿了褲子。審查結(jié)束,張全兒沒事,就是分不清左右,部隊集合喊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他光轉(zhuǎn)錯,部隊只好讓他提前復員。
張全兒當兵一年后,李蘭兒嫁到了堤北崔莊。李蘭兒好唱,早也唱,晚也唱,地頭唱,家也唱,公公婆婆煩死了。男人好酒,一喝醉就打。一次,又喝醉了,聽見李蘭兒唱,拿起小板凳砸到李蘭兒頭上。李蘭兒頭上的血止住了,大小便止不住了,瞧了幾家醫(yī)院,也不見好。有人出主意,借串親戚的名義,將李蘭兒丟回了娘家,也不去接。李蘭兒的哥很惱,仔細想想打官司上門打鬧都不是辦法,妹妹不還得跟人家過?托人去說和,捎信來,不過了。該過年了,村上的規(guī)矩,出門的閨女在娘家過年會妨娘家,當時李蘭兒的哥嫂急得抓耳撓腮,沒有辦法。
張全兒聽說后,用平板車將李蘭兒拉回了家。
張全兒也沒啥本事,趁農(nóng)閑拉個板車收破爛。從此后,他的板車上不光有破爛,還有個傻娘們兒。倆人還一遞一答地唱,唱《沙家浜》《紅燈記》《白毛女》。金堤上人們聽到他倆的唱聲,就把家里的破爛放在門口,等張全兒來收。張全兒過了稱,給錢,不要錢的,張全兒拉李蘭兒唱一段;沒空兒聽唱的,象征性地捏個一角兩角。
說來也怪,李蘭兒跟著張全兒收破爛,時間一長,大小便失禁好多了,生了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如今政府資助上了大學。鄉(xiāng)里還幫張全兒家蓋了新房子,把李蘭兒送進精神病院徹底治療。張全兒的交通工具也逐漸鳥槍換炮,板車換成三輪車,三輪車換成了電動三輪車。
隱隱約約有“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的音樂聲敲打你的耳膜,不用猜,那一定是張全兒兩口子的小喇叭在放《白毛女》。
歲月滄桑。如今的張全兒已不復是少年的姜婆張,黃河灘人也不再叫他破爛張,改叫張時尚了,因為張全兒說,把垃圾分類管理,是一種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