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鏑,廖明晰,彭凌*
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綿陽 621010)
葛根又叫葛藤、甘葛、雞齊根等,屬豆科植物。其味甘,性凉,是中國藥食兩用的植物[1]。新鮮葛根含淀粉20%以上、蛋白質2.1%、異黃酮類物質2%,以葛根素為主[2];還有一些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葛根中的葛根素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另外還有防治骨質疏松、抗氧化、抑制病原菌繁殖、保護心肌、保護神經(jīng)細胞、預防更年期綜合征等功效[3]。試驗對庫存葛根淀粉綜合應用,以單因素與正交因素為基礎,探討其酶解工藝對其影響,為實際生產(chǎn)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
葛根淀粉(綿陽市山葛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液化酶(即α-淀粉酶,酶活力20 000 U/g,浙江一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糖化酶(即β-淀粉酶,酶活力50 000 U/g,南京納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碳酸氫鈉、鹽酸、碘化鉀、無水硫酸銅、次甲基藍、酒石酸鉀鈉(四水)、氫氧化鈉、乙酸鋅、冰乙酸、亞鐵氰化鉀、碘(粒狀)、碘化鉀、葡萄糖(均為分析純);檸檬酸(一水)、異抗壞血酸(均為食品級)。
HH-8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市金壇華特實驗儀器有限公司);PHS-3C酸度計(成都世紀方舟科技有限公司);UV75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BSA223S電子天平(0.001 g,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LDZ5-2低速自動平衡離心機(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DHG-9145A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齊欣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L-1電子萬用爐(北京市永光明醫(yī)療儀器廠);C21-FK2101多功能電磁爐(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1.4.1 糊化度的測定方法
采用碘呈色分析法快速測定糊化度。取出糊化液后立即于離心機中以5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1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去離子水20 mL,加入0.05 mol/L的碘-碘化鉀溶液1 mL,加水定容至50 mL,以碘-碘化鉀溶液為空白,用分光光度計在575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即為其碘呈色度,用碘呈色度即可快速反映糊化度[4]。試驗重復1次,作為重復組。
1.4.2 還原糖的測定方法[5]
采用GB 5009.7—2016的直接滴定法測定還原糖。重復試驗3次。
1.4.2.1 標定堿性酒石酸銅溶液
分別吸取甲液與乙液5.0 mL于錐形瓶,加水10 mL,并加入幾顆玻璃珠,加熱至沸,以葡萄糖標準液趁熱迅速滴定,直至藍色剛好消失為滴定終點,平均3次取平均消耗的葡萄糖量,記為m,即每10 mL堿性酒石酸銅溶液相當于葡萄糖質量(mg)。
1.4.2.2 測定還原糖
吸取淀粉液化液上清液V1mL于250 mL容量瓶,緩慢加入乙酸鋅溶液與亞鐵氰化鉀溶液各5 mL,加水定容并混勻,靜置30 min后過濾,為待測樣液。以錐形瓶為反應容器,吸取酒石酸銅甲液與乙液各5.0mL,水10 mL,加入玻璃珠,加熱至沸,以待測樣液趁熱迅速滴定直到藍色剛好消失,重復3次后記錄平均消耗量V(mL)。
1.4.2.3 計算公式
測得的還原糖質量濃度按式(1)計算。
式中:X為液化液中還原糖質量濃度,g/L或mg/mL;m為堿性酒石酸銅溶液相當于葡萄糖質量,mg;V1為吸取稀釋的液化液體積,mL;F為系數(shù),試驗取0.8;V為測定時平均消耗的待測液體積,mL;250為定容體積,mL;1 000為換算系數(shù)。
1.5.1 糊化試驗
葛根淀粉糊化時,在固液比1:8,1:12,1:16,1:20,1:24和1:28 g/mL,溫度65,70,75,80,85和90 ℃,時間0.5,1.0,1.5,2.0,2.5和3.0,pH 6.0,6.5,7.0,7.5,8.0和8.5下水浴加熱。
1.5.2 液化試驗
在α-淀粉酶用量0.05%,0.10%,0.15%,0.20%,0.25%和0.30%,pH 5.5,6.0,6.5,7.0,7.5和8.0,時間0.25,0.50,1.00,1.50,2.00和2.50 h,溫度50,55,60,65,70和75 ℃下水浴加熱。
1.5.3 糖化試驗
在β-淀粉酶用量0.1%,0.3%,0.5%,0.8%,1.0%,1.2%和1.5%,pH 3.5,4.0,4.5,5.0,5.5和6.0,時間0.25,0.50,1.00,1.50,2.00和2.50 h,溫度45,50,55,60,65和70 ℃下水浴加熱。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篩選出最佳水平進行正交試驗,得出優(yōu)化工藝條件。
1.6.1 糊化工藝優(yōu)化
1.6.1.1 固液比
基于70 ℃、pH 8.0下水浴加熱1.5 h,通過設置固液比1:8,1:12,1:16,1:20,1:24和1:28 g/mL[6],測定糊化度及觀察組織狀態(tài),從而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1.2 pH
基于固液比1:16 g/mL、70 ℃下水浴加熱1.5 h,通過設置pH 6.0,6.5,7.0,7.5,8.0和8.5,測定相應糊化度并觀察組織狀態(tài),從而比較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1.3 加熱時間
基于固液比1:16 g/mL、70 ℃、pH 8.0下水浴加熱,通過設置水浴加熱時間0.5,1.0,1.5,2.0,2.5和3.0 h,測定相應糊化度并觀察其組織狀態(tài),比較并選取其中最優(yōu)3個水平。
1.6.1.4 加熱溫度
基于固液比1:16 g/mL、pH 8.0下水浴加熱1.5 h,通過設置水浴加熱溫度65,70,75,80,85和90℃,測定相應糊化度并觀察其組織狀態(tài),比較并選取其中最佳3個水平。
1.6.1.5 正交試驗
以上述4個單因素試驗得出其3個最優(yōu)水平,通過L9(34)試驗設計,以糊化度及組織狀態(tài)為指標,確定最佳糊化條件。4個因素分別為溫度(A)、固液比(B)、pH(C)、時間(D)。
表1 葛根淀粉糊化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1.6.2 液化工藝優(yōu)化
經(jīng)預糊化后,通過測定不同淀粉酶用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pH下的還原糖質量濃度,優(yōu)選3個最佳水平,進行正交試驗得出最佳液化工藝條件。
1.6.2.1α-淀粉酶用量
基于pH 7.5、60 ℃下水浴加熱1 h,設置酶用量梯度0.05%,0.10%,0.15%,0.20%,0.25%和0.30%[8],通過測定還原糖質量濃度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2.2 pH
基于酶用量0.15%、60 ℃下水浴加熱1 h,設置pH 5.5,6.0,6.5,7.0,7.5和8.0[9],通過測定還原糖質量濃度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2.3 酶解時間
基于酶用量0.15%、pH 7.5、60 ℃下水浴加熱,設置加熱時間0.25,0.50,1.00,1.50,2.00和2.50 h[10],以還原糖質量濃度為指標,測定并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2.4 酶解溫度
基于酶用量0.15%、pH 7.5下水浴加熱1 h,設置溫度50,55,60,65,70和75 ℃,以還原糖質量濃度為指標,測定并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2.5 正交試驗
通過L9(34)試驗設計,以還原糖質量濃度為指標,確定其最佳液化條件。選取4個因素分別是酶用量(A)、pH(B)、酶解時間(C)、酶解溫度(D),結合最佳液化的3個水平,制定得其四因素三水平表,如表2所示。
表2 葛根淀粉液化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1.6.3 糖化工藝優(yōu)化葛根淀粉經(jīng)糊化、液化之后,通過分析在不同糖化酶用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pH下的還原糖質量濃度,確定正交優(yōu)化試驗,得出最佳糖化工藝條件。
1.6.3.1β-淀粉酶用量
基于pH 5.0、55 ℃下水浴加熱1 h,設置酶用量0.1%,0.3%,0.5%,0.8%,1.0%,1.2%和1.5%[12],通過測定還原糖質量濃度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3.2 pH
基于酶用量1.2%、55 ℃下水浴加熱1 h,設置pH3.5,4.0,4.5,5.0,5.5和6.0[13],通過測定還原糖質量濃度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3.3 酶解時間
基于酶用量1.2%、pH 5.0、55 ℃下水浴加熱,設置加熱時間梯度為0.25,0.50,1.00,1.50,2.00和2.50 h[14],以還原糖質量濃度為指標,測定并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3.4 酶解溫度
基于酶用量1.2%、pH 5.0下水浴加熱1 h,設置溫度梯度為45,50,55,60,65和70 ℃,以還原糖質量濃度為指標,測定并選取最佳3個水平。
1.6.3.5 正交試驗
通過L9(34)試驗設計,以還原糖質量濃度為指標,確定其最佳糖化條件。選取4個因素分別是酶解溫度(A)、糖化酶用量(B)、pH(C)、酶解時間(D),制得四因素三水平表如表3所示。
表3 葛根淀粉糖化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通過軟件Origin 7.5處理單因素試驗數(shù)據(jù),并作曲線圖;通過軟件SPSS 17.0進行正交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
2.1.1 糊化工藝優(yōu)化條件分析
從圖1a可見,隨著pH上升,糊化度逐漸升高,在pH 7.0左右變化較為平緩,pH 8.0以后逐漸穩(wěn)定。所以選取最佳的3個水平為pH 7.5,8.0和8.5。
從圖1b可見,溫度對糊化的影響很大。70 ℃開始,糊化度迅速升高,85 ℃后逐漸平緩,所以選取最佳的3個水平為80,85和90 ℃。
從圖1c可見,糊化時間越長,糊化度越高,糊化時間2.5 h后趨于極限。所以選取最佳的3個水平為2.0,2.5和3.0 h。
從圖1d可見,固液比1:20 g/mL時最高。固液比1:8到1:20 g/mL之間時,加水越多糊化度越高;固液比超過1:20 g/mL后,糊化度較緩慢地降低。所以選取最佳的3個水平為1:16,1:20和1:24 g/mL。
圖1 糊化工藝優(yōu)化單因素試驗結果
2.1.2 糊化工藝優(yōu)化正交試驗結果
基于4個單因素試驗選出較優(yōu)的3個水平做出的正交優(yōu)化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
比較表4中各因素所對應的極值可知,影響葛根淀粉糊化度的主次順序為溫度(A)>時間(D)>固液比(B)>pH(C)。正交試驗優(yōu)選的最優(yōu)組合為A3B2C1D3,即在90 ℃,固液比1:20 g/mL,pH 7.5下水浴加熱3 h,可得最高糊化度,按最優(yōu)條件糊化后2次測定其糊化度為27.56%和27.98%。
表4 糊化工藝優(yōu)化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
2.2.1 液化工藝優(yōu)化條件分析
由圖2a可知,酶用量越多還原糖質量濃度越高,到0.25%趨于極限。故可以確定最佳3個水平為0.20%,0.25%和0.30%。
由圖2b可知,pH<7.0時還原糖質量濃度隨pH升高而升高,pH>7.0時,隨pH升高而有所降低。在酸性環(huán)境下的液化效果不好,在pH 7左右比較合適。故選擇3個水平為6.5,7.0和7.5。
由圖2c可知,酶解1 h以內,酶解時間越長,還原糖質量濃度越高。酶解1 h后還原糖質量濃度基本趨平,故可以確定較優(yōu)3個水平為1.0,1.5和2.0 h。
由圖2d得出,溫度小于60 ℃時,隨著溫度升高,還原糖質量濃度升高;溫度超過60 ℃后,還原糖質量濃度趨于平緩。故可確定較優(yōu)3個水平為55,60和65 ℃。
圖2 液化工藝優(yōu)化單因素試驗結果
2.2.2 液化工藝優(yōu)化正交試驗結果
基于4個單因素試驗所選出較優(yōu)的3個水平做出的正交優(yōu)化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液化工藝優(yōu)化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
由表5所示的各因素所對應的極值可以看出,主次因素依次為時間(C)>酶用量(A)>溫度(D)>pH(B),液化工藝最佳因素水平為A3B1C3D3,即在α-淀粉酶用量0.30%,pH 6.5,65 ℃下水浴加熱酶解2 h,其還原糖質量濃度最高,按最優(yōu)條件液化后2次測定其還原糖質量濃度為18.81和18.25 g/L。
2.3.1 糖化工藝優(yōu)化條件分析
由圖3a可以看出,還原糖質量濃度與酶用量成正比,且影響很大。酶用量1.0%之后逐漸趨平,故可以確定3個較優(yōu)水平為1.0%,1.2%和1.5%。
由圖3b看出,pH 5.0時還原糖質量濃度達到最高,往兩側逐漸減小。故可以選擇出其最優(yōu)3個水平的pH為4.5,5.0和5.5。
從圖3c可以看出,酶解時間越長,還原糖質量濃度越高,酶解時間1.5 h后逐漸趨于平緩。故可以篩選出較優(yōu)3個水平為1.0,1.5和2.0 h。
由圖3d可以看出,酶解溫度越高,還原糖質量濃度越高,溫度超過60 ℃之后逐漸趨于平穩(wěn)。所以可以選出較優(yōu)3個水平為60,65和70 ℃。
圖3 糖化工藝優(yōu)化單因素試驗結果
2.3.2 糖化工藝優(yōu)化正交試驗結果
基于4個單因素試驗所選出較優(yōu)的3個水平,做出正交優(yōu)化試驗結果表6所示。
表6 糖化工藝優(yōu)化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
由表6所示的極差分析可以看出,主次因素依次為pH(C)>時間(D)>酶用量(B)>溫度(A)。糖化工藝最佳因素水平為A2B2C1D2,即在65℃,β-淀粉酶用量1.20%,pH 4.5下水浴加熱酶解1.5 h,其還原糖質量濃度最高,按最優(yōu)條件糖化后2次測定其還原糖質量濃度為68.94和69.78 g/L。
1) 最佳糊化工藝條件為固液比1:20 g/mL,pH 7.5,水浴加熱糊化溫度90 ℃,糊化時間3 h,可得到最佳葛根淀粉糊化液。
2) 最佳液化工藝條件為α-淀粉酶添加0.30%(以淀粉干基計),pH 6.5,水浴加熱酶解溫度65 ℃,酶解時間2 h,可得到最佳淀粉液化液。
3) 最佳糖化工藝條件為β-淀粉酶添加1.2%(以淀粉干基計),pH 4.5,水浴加熱酶解溫度65 ℃,酶解時間1.5 h,可得到最佳淀粉糖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