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楊富國
(1 青島大學護理學院,山東 青島;2 諸城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諸城)
消 毒 供 應 中 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醫(yī)院內無菌物品供應的部門,無菌物品供應質量與院感密切相關。本院自2020年8月始運用失效模型和效應分析法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實踐。失效模型和效應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種系統(tǒng)的、前瞻性的風險管理方法,主要識別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的風險及原因,并為降低風險提供建議和改善措施[1]。在前期對從影響消毒供應中心全面質量管理的人、機、料、法、環(huán)五個方面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手術棉布敷料類缺陷的風險優(yōu)先指數(shù)(risk priority number,RPN)高于100分,提示需采取措施進行改善[2]。通過檢索《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在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或風險管理方面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在器械管理方面,暫未發(fā)現(xiàn)有敷料管理方面的文獻。現(xiàn)將本院手術棉布敷料類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管理實踐匯報如下。
以某三級??漆t(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為研究對象,年手術8000 余臺次,每月滅菌的約一萬多包無菌物品中,有1/3為手術相關棉布敷料類無菌物品,其中包括手術敷料包、手術衣、刷手衣褲等。
基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的風險管理實踐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和評價的全過程[3]。
1.2.1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過程包括選定主題、組建FMEA 團隊、繪制流程圖。
選定以消毒供應中心手術棉布敷料類物品質量風險管理及改進為主題。組建FMEA 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理部主任、醫(y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副護士長、手術室護士長、洗衣房負責人、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qū)組長、包裝區(qū)組長、無菌物品存放區(qū)組長共9 人,除洗衣房負責人外,其他團隊成員學歷均在大專以上,團隊成員熟悉供應中心工作流程,均接受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風險管理知識培訓。團隊成員根據(jù)實際情況將手術棉布敷料類物品處理流程確定為洗衣房回收→洗滌→烘干→折疊→運送至供應中心清潔敷料庫→敷料包裝→高壓滅菌→下送→手術使用。
1.2.2 風險分析
運用頭腦風暴法,所有小組成員展開充分討論,列出每一個步驟的可能失效模式,找出可能的失效原因和潛在失效后果。參考文獻[1]要求和實際情況,團隊成員協(xié)商制定嚴重度、發(fā)生頻率和不易探測度評分標準。三個維度按等級均分為1-10分。組織團隊成員對手術棉布敷料類物品的失效模式和潛在風險原因進行嚴重度、發(fā)生頻率和不易探測度評分。計算潛在失效模式即風險點的風險優(yōu)先指數(shù),RPN 的值為嚴重度、發(fā)生頻率、不易探測度三個維度的乘積。取值范圍為1-1000,RPN 值越大表明該風險的安全隱患越大。在醫(yī)療風險管理中,一般認為當潛在失效模式的RPN 值大于100 時,該失效模式就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改善[4]。
1.2.3 風險控制與評價
針對RPN 大于100 的風險,分析潛在失效原因和潛在失效后果,并制定改進措施進行整改。風險控制5個月后對控制后的風險點再次進行評分計算RPN 值,即進行效果評價。
團隊成員和消毒供應中心員工經(jīng)過頭腦風暴、問卷法共找出11 項失效模式,并對13個具體風險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見表1。
表1 實施改進措施前后棉布手術敷料類RPN 值比較
實施改進措施前后臨床手術使用者對棉布敷料類質量滿意度由86.67%提升為100%。
FMEA 是醫(yī)療安全管理中一種有效的方法,主要特點為針對安全隱患或者發(fā)生頻繁的不良事件進行的醫(yī)療風險管理[5-8]。目前FMEA 在CSSD 的研究具體主要是應用于手術器械管理[8],檢索文獻尚未見有用于手術棉布敷料類管理的相關報道。
手術棉布敷料類無菌物品占消毒供應中心所滅菌無菌物品的1/3,關系到消毒隔離和手術安全。本研究對消毒供應中心手術棉布敷料類物品進行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管理實踐,通過計算RPN 值,明確了手術棉布敷料類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共找出11 項失效模式的13個具體風險點,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控制,均取得滿意效果。
首先,從源頭上控制手術敷料內混有刀片等銳器,避免洗滌過程中劃破敷料,因有護理部、院感辦參與,使防控措施行之有效。針對敷料清洗流程未進行預洗、超量投入洗料等不規(guī)范操作,專門請洗衣機和洗料廠家售后老師來對洗衣房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要求敷料烘干過程中必須有工作人員對烘干溫度和時間進行確認,定時查看。明確敷料質量標準,讓洗衣房人員在折疊過程中對破損敷料進行檢查、篩選把關。并對洗衣房門窗嚴密性、有效性進行檢修,更換洗衣房燈管提高環(huán)境亮度,要求工作人員佩戴工作帽,有效避免將頭發(fā)、異物誤折疊入手術敷料內。
另外,對手術棉布敷料類物品進行風險管理后,將洗衣房工作質量常規(guī)納入到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控制體系,由消毒供應中心一位副護士長專門負責洗衣房日常質控,并對洗衣房人員進行各類織物標準洗滌流程和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將原手術棉布敷料類物品處理流程中將清潔散裝單件敷料運送至消毒供應中心清潔敷料庫打包改進為直接在洗衣房質檢間打包然后運送至供應中心清潔敷料庫,這樣既減少了散裝單件敷料在運送途中被刮入柳絮或樹葉等異物的風險,又方便清潔敷料裝卸,還有效避免了棉布敷料在消毒供應中心打包過程中棉布絨毛污染清潔器械和環(huán)境。
綜上,運用FMEA 對手術棉布敷料進行質量風險管理實踐,可有效降低院感風險,提升手術效率和安全,提高臨床手術使用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