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遠征
(河南省汝陽縣中醫(yī)院耳鼻喉科 汝陽471200)
鼻息肉發(fā)病主要原因為變態(tài)反應、慢性感染,多表現(xiàn)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加,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和毒性蛋白,增加血管通透性,造成組織水腫、血漿滲出,促進細胞外基質增生[1~2]。鼻內鏡手術視野清晰,可將鼻息肉與鼻肉樣變黏膜徹底切除,矯正鼻腔異常解剖結構,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可減少術中周圍組織損傷,是臨床治療鼻息肉的常用手段。但因鼻竇存在復雜的解剖結構,加上慢性炎癥可能引起鼻黏膜血管擴張、局部充血,術中觸碰易出血,對視野清晰度造成不良影響,增加手術難度,且術后復發(fā)率較高[3~4]。醋酸潑尼松屬于糖皮質激素,可對術后炎癥介質的釋放發(fā)揮抑制作用,拮抗血管活性介質產生,降低鼻黏膜通透性,減輕炎癥反應,增強鼻通氣,促進病情恢復。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就診的84例鼻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醋酸潑尼松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鼻息肉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就診于我院的84例鼻息肉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試驗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3.65±3.65)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8.49±1.34)年;Ⅱ型2期20例,Ⅱ型3期12例,Ⅲ型1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3.74±3.61)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65±1.39)年;Ⅱ型2期21例,Ⅱ型3期13例,Ⅲ型8例。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經CT等檢查確診為鼻息肉;耐受手術治療;凝血功能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前30 d未接受抗凝、糖皮質激素、抗組胺類藥物治療。(2)排除標準: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肝腎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精神疾患;既往有口鼻咽喉手術史;過敏體質;自身免疫力低下;傳染性疾?。蝗焉锲诨虿溉槠?;患有禁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疾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局麻后取仰臥位,借助圈套器完全去除鼻息肉,分別去除篩泡、鉤突、前組篩竇,并開放后組篩竇與上頜竇,將凡士林紗條填入壓迫止血,時間為48 h。術后給予常規(guī)對癥、抗感染治療,并加強??谱o理,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試驗組行醋酸潑尼松(國藥準字H34020009)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手術方式與對照組相同。術前7 d開始口服醋酸潑尼松,3次/d,15 mg/次。術后第2天開始用藥,3次/d,20 mg/次,用藥2 d后減至10 mg/次,共用藥4 d。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術后住院時間。(2)對比兩組臨床療效。鼻腔結構良好,鼻息肉癥狀完全消失,竇腔黏膜和竇口狀況良好,竇腔無膿性分泌物為痊愈;鼻腔黏膜輕微水腫,鼻息肉癥狀顯著改善,竇腔深處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出現(xiàn)少量肉芽組織為有效;竇口狹窄甚至封閉,鼻息肉癥狀無明顯改善,膿性分泌物較多且息肉依然存在為無效。有效率+痊愈率=治療總有效率。(3)兩組術后均隨訪6個月,對比兩組復發(fā)情況。復發(fā)包括鼻息肉形成、局部囊泡水腫增生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對比 試驗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用時、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對比(±s)
?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3 兩組復發(fā)率對比 試驗組術后復發(fā)率為2.38%(1/42),對照組術后復發(fā)率為19.05%(8/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80,P=0.014)。
持續(xù)性鼻塞是鼻息肉患者的最主要表現(xiàn),隨著息肉體積不斷增大,會加重鼻塞癥狀,阻礙嗅覺,部分患者可感覺到鼻腔內有異物伴呼吸移動,隨著病情發(fā)展還可誘發(fā)耳鳴、呼吸困難、聽力減退等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5~6]。鼻內鏡手術是當前臨床治療鼻息肉的主要方式,照明良好,利于醫(yī)生查看狹窄鼻道內構造,明確病灶位置,并可借助自由變換的視角和較高的分辨率實現(xiàn)對鼻內至鼻腔深部手術,將病灶徹底清除。
鼻內鏡手術能盡可能地將鼻竇與鼻腔正常黏膜結構保留,使氣體正常流通,促進術后恢復;且對周圍正常組織所致的損傷較小,具有視野清楚、分辨率高、創(chuàng)傷小、病灶清除徹底、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7~8]。但鼻內鏡手術后存在較高的復發(fā)率,患者可能需多次手術,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用時和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醋酸潑尼松輔助治療可減小手術創(chuàng)傷,縮短術后恢復進程。分析原因在于,鼻內鏡手術中出血會對視野形成污染,增加術者辨認生理解剖結構的難度,進一步增加手術操作難度,延長手術用時,增加出血量,影響術后早期恢復。術前使用醋酸潑尼松可抑制炎癥介質合成與釋放,減輕鼻黏膜局部炎癥反應,縮小息肉體積,還能對血管活性遞質釋放形成抑制,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術中失血量,術野清晰度更高,為術者精確操作提供良好條件,縮短手術用時,促進術后恢復,縮短術后住院時間[9~10]。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醋酸潑尼松輔助治療可增強臨床效果,降低復發(fā)率。醋酸潑尼松具有抗敏、抗炎等作用,能減少鼻腔內炎性滲出,緩解鼻腔水腫,拮抗息肉形成,進而減少術后復發(fā)。醋酸潑尼松還能夠促進血管收縮,拮抗腺體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腺體對膽堿能的刺激;可維持黏膜上皮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屏障的穩(wěn)定性;減少細胞因子的增殖,抑制嗜酸性粒細胞釋放,減少炎癥介質的移行與趨化,降低炎癥細胞活性,改善炎癥反應,可預防、避免鼻息肉的形成與復發(fā)。
綜上所述,醋酸潑尼松輔助鼻內鏡手術治療鼻息肉效果顯著,可縮短手術用時,減少失血量,縮短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