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謐 馬俊琦 王妍心
(1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鄭州450006;2河南省鄭州市心血管病醫(yī)院麻醉科 鄭州450006;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麻醉科 河南鄭州450052;4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麻醉科 河南衛(wèi)輝453100)
先天性心臟病是常見的先天性畸形,臨床表現(xiàn)因病型而異,約1/3患兒于出生后1年內會因嚴重并發(fā)癥而死亡,故及時治療對延長患兒生存期十分重要。介入封堵術是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常用手術,鑒于術中患兒機體應激反應明顯,故應選擇一種安全、穩(wěn)定的麻醉方式。右美托咪定作為常用的麻醉輔助劑,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確切,且不良反應輕微[1]。氯胺酮為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的常用麻醉藥物,雖藥效顯著,但不良反應明顯,不利于術后恢復。丙泊酚為傳統(tǒng)的麻醉藥物,藥物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2]。由于目前丙泊酚聯(lián)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相關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丙泊酚復合右美托咪定靜脈麻醉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封堵術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麻醉方式不同將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54±0.76)歲;房間隔缺損18例,室間隔缺損14例,動脈導管未閉8例;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級30例,Ⅱ級1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8歲,平均年齡(5.52±0.81)歲;房間隔缺損16例,室間隔缺損18例,動脈導管未閉6例;ASA分級:Ⅰ級28例,Ⅱ級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1.2 入選標準(1)診斷標準:符合《兒童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專家共識》[3]中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接受介入封堵術治療;術前未接受過其他治療;精神狀態(tài)良好。(3)排除標準:有手術禁忌證;合并心臟衰竭;合并其他臟器先天性疾??;對麻醉藥物過敏。
1.3 麻醉方法 所有患兒術前禁食、禁水6 h,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氫溴酸東莨菪堿注射液(國藥準字H11020872)0.01 mg/kg。入室后常規(guī)連接心電圖導聯(lián),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前建立外周靜脈通路,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
1.3.1 對照組 采用氯胺酮復合右美托咪定靜脈麻醉。麻醉誘導:靜脈注射鹽酸氯胺酮注射液(國藥準字H32022820)1.5 mg/kg;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83220)1μg/kg。麻醉維持:泵注氯胺酮40μg/(kg·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術中根據(jù)患兒情況調整麻醉藥物輸注速度,手術結束前10 min停止所有麻醉藥物,全程面罩吸氧。
1.3.2 觀察組 采用丙泊酚復合右美托咪定靜脈麻醉。麻醉誘導:靜脈注射丙泊酚(注冊證號H20170312)1.5 mg/kg;右美托咪定1.0μg/kg。麻醉維持:泵注丙泊酚50μg/(kg·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其余操作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記錄麻醉前(T1)、麻醉誘導后(T2)、穿刺時(T3)、術畢前10 min(T4)患兒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HR、MAP比較 兩組T2時點,HR無明顯變化,但MAP降低,對照組MAP低于觀察組,T3、T4時點,兩組HR逐漸升高,MAP逐漸恢復,但觀察組HR低于對照組,MAP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HR、MAP比較(±s)
表1 兩組HR、MAP比較(±s)
?
2.2 兩組SpO2比較 T2、T3時點,兩組SpO2不斷下降,T4回升,且觀察組T2、T3、T4的SpO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pO2比較(%,±s)
表2 兩組SpO2比較(%,±s)
?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心臟及大血管在胎兒時期發(fā)育異常引發(fā)的一類心臟畸形,主要受遺傳、環(huán)境、感染等因素影響。該病根據(jù)不同分流方向可引起不同癥狀,以心悸、胸悶、氣喘等較為常見,嚴重者可因呼吸困難、心力衰竭而死亡。
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常用手段,但鑒于患兒年齡較小,機體尚未發(fā)育完全,手術創(chuàng)傷會使患兒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生命體征產生明顯波動,故臨床對于麻醉藥劑的合理應用尤為重視。右美托咪定是臨床常用的麻醉輔助藥物,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且無呼吸抑制作用,用于嬰幼兒手術的安全性較高[4~5]。同時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交感神經(jīng)活性,有效控制應激反應引起的血壓及HR波動,穩(wěn)定手術患兒的血流動力學,保障手術安全性[6]。氯胺酮屬于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中的常用麻醉藥物,可提高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適用于右向分流病變的患兒,但術后患兒恢復較慢,且氯胺酮可能對患兒精神狀態(tài)造成影響,導致患兒術后有躁動不安等表現(xiàn)[7]。丙泊酚作為傳統(tǒng)麻醉藥物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8],近年來用于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術中的研究逐漸增多,但關于丙泊酚與氯胺酮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術中的應用仍存在較大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T2時點,HR無明顯變化,但MAP降低,對照組MAP低于觀察組,T3、T4時點,兩組HR逐漸升高,MAP逐漸恢復,但觀察組HR低于對照組,MAP高于對照組,提示丙泊酚復合右美托咪定可減輕術中患兒生命體征波動;T2、T3時點,兩組SpO2不斷下降,T4回升,且觀察組T2、T3、T4的SpO2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丙泊酚復合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兒術中血氣指標,預防缺氧。丙泊酚具有較強鎮(zhèn)靜效果,麻醉深度易掌控,術后患兒蘇醒快,配合右美托咪定使用可彌補不足之處,適用于心臟導管介入類的短小手術,且兩藥聯(lián)用對血流動力學無明顯影響,患兒術后恢復快,意識清晰,無明顯不良反應[9~10]。綜上所述,丙泊酚復合右美托咪定靜脈麻醉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封堵術中應用價值較高,麻醉過程生命體征更平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