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敏
(清遠市清城區(qū)人民醫(yī)院 廣東 清遠 511500)
小兒肺炎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fā)于嬰幼兒時期,同時也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常見因素之一。該疾病主要是由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或是吸入羊水、油類以及過敏反應等原因,導致患兒的肺部出現(xiàn)炎癥后所引起的,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①發(fā)熱、②咳嗽、③氣促、④呼吸困難等[1]。若是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使患兒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并對患兒的生命安全、身體構建構成嚴重威脅[2]。因此,早診斷、早治療不僅能改善患兒的預后,還能降低死亡率。而正確、合理的診斷方法,能為臨床治療肺炎患兒爭取時間,避免患兒病情進一步發(fā)展,確?;純旱陌踩?;所以在診斷的時候,選擇哪種診斷指標極其重要。為給臨床提供參考意見,本文主要將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46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聯(lián)合檢測血清總IgE、免疫功能后,對其應用價值進行探析,內(nèi)容如下。
選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46例肺炎患兒為本次研究中的觀察組,男女比例24:22;最小患兒4個月,最大患兒10歲,平均(4.03±0.24)歲;最短病程1 d,最長病程9 d,平均(3.72±0.65)d;重癥者有20例(43.48%)、非重癥者有26例(56.52%)。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6名兒童為本研究對照組,男女比例25:21;最小患兒6個月,最大患兒11歲,平均(4.07±0.21)歲。兩組研究者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1)觀察組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3)觀察組經(jīng)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肺炎者;(3)本次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臨床資料不完整者;(3)伴有先天性心臟疾病者;(4)合并肝腎、肌肉及腦疾病者。
兩組研究者均進行血清總IgE、免疫功能檢測。(1)抽取兩組研究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液(3 mL)作為標本,然后離心分離血清;(2)用達安檢測血清總IgE,檢測方法為化學發(fā)光法;(3)采集兩組研究者的外周血液(3 mL)作為標本,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免疫功能(包含CD4+、CD8+、CD4+/CD8+)。血清總IgE判斷標準[4]:檢驗結果若<48 IU/mL,則表示為陰性;檢驗結果若>48 IU/mL,則表示為陽性。
比較兩組研究者的血清總IgE、免疫功能水平。并對比觀察組重癥者與非重癥者的血清總IgE、免疫功能測定結果。
觀察組血清總IgE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CD4+、CD8+及CD4+/CD8+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總IgE、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 s)
表1 兩組血清總IgE、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 s)
組別 n 血清總IgE CD4+/% CD8+/% CD4+/CD8+觀察組 46 18.15±3.4927.08±5.5530.21±4.851.01±0.24對照組 46 9.12±1.3837.03±5.9623.98±4.821.79±0.27 t 16.319 8.286 6.180 14.64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重癥者的血清總IgE水平明顯高于非重癥者,CD4+與CD4+/CD8+值明顯低于非重癥者,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血清總IgE、免疫細胞測定結果比較( ± s)
表2 觀察組血清總IgE、免疫細胞測定結果比較( ± s)
組別 n 血清總IgE CD4+/% CD8+/% CD4+/CD8+重癥者 2022.10±3.5123.41±5.8731.05±4.860.60±0.17非重癥者 2614.59±3.5230.50±5.9130.03±5.071.26±0.18 t 7.182 4.045 0.689 12.626 P 0.000 0.000 0.495 0.000
小兒肺炎是由多種不同的病原體或是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癥,該疾病是臨床小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情況下,輕癥患者:病情比較輕,除呼吸系統(tǒng)以外,其他系統(tǒng)均僅有輕微受累現(xiàn)象,且全身中毒癥狀不明顯;重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除呼吸系統(tǒng)受累嚴重以外,其他系統(tǒng)亦同時受累,且全身中毒癥狀明顯[5]。目前,臨床上常見的小兒肺炎類型有5種:(1)支氣管肺炎:是小兒肺炎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好發(fā)于年齡小于3歲的嬰幼兒;(2)腺病毒肺炎:該類型主要是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發(fā)于年齡為6個月~2歲的嬰幼兒;(3)支原體肺炎:該類型主要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導致的,多見于較為年長的兒童;(4)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該類型主要是由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多發(fā)于年齡小于1歲的嬰幼兒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兒;(5)肺炎鏈球菌肺炎:該類型主要是由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同時也是嬰幼兒中最常見的一種肺炎類型,多發(fā)于春季[6]。
目前,臨床上在診斷小兒肺炎的時候,若是僅憑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與分類、影像學等檢查也難以確診[7]。近些年來,我國有諸多研究發(fā)現(xiàn)[8],檢測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的血清總IgE,在臨床診斷與治療中能夠發(fā)揮出非常重要的價值。血清總IgE作為人體血清中含量比較少的一種免疫球蛋白,屬于介導1型變態(tài)反應抗體,其異常表達和機體免疫功能變化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9]。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IgE水平、CD4+、CD8+及CD4+/CD8+值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原因可能是:血清IgE對患兒體內(nèi)的肥大、嗜堿性粒細胞,均具有比較高的親和性,可以和受體FCεRI進行結合,從而使患兒的機體能夠處于致敏狀態(tài)下。當患兒的機體受到外界致敏原入侵之后,變會與致敏肥大細胞上的IgE以及嗜酸性粒細胞上的IgE相互結合,從而使患兒的血清總IgE水平上升,進而釋放出生物活性物質(zhì),最終引起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導致患兒的病情加重。一旦患者的病情加重之后,則會使患兒免疫功能逐漸下降[10]。由此表明,聯(lián)合檢測早期肺炎患兒的血清總IgE、免疫功能,能為臨床診斷、治療疾病提供可靠、準確的依據(jù)。
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肺炎患兒的血清總IgE、免疫細胞水平,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判斷患兒的病情程度,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