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晴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在具體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與用分離,把數學學習與生活需要分裂開來,導致學生應用意識淡薄,應用能力低下。很多學生只能在課堂內、考試時感到數學有用,而走出課堂、離開考場,幾乎感覺不到數學的存在。
關鍵詞:數學生活化;小學生;應用能力;源于生活;數學學習;數學教學;社會生活;應用意識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到處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經驗的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不僅僅來源于課堂,還來源于現實生活。在課堂上,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踐銜接起來,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貼近自己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自然、親切、真實,就更能把數學學好。那么,如何讓學生的生活實際走進數學課堂,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數學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構建橋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教學。下面就談談本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簡單做法。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也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提供這樣的思維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覺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一樣,需要大家一起來探討、解決。
比如:教學了元、角、分的認識以后,我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學生互相裝扮成顧客和售貨員進行購物游戲,讓學生在逼真的購物游戲中掌握、消化和應用知識。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數學知識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使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電視劇是生活的再現,其語言充分顯示了其生活化的特點。同理,課堂作為師生全面交流與合作的舞臺,其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是舉足輕重的,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上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多少取決于執(zhí)教的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如何。尤其是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將抽象化的、符號式的數學語言傳授給學生,讓他們接受它,理解它,沒有高素養(yǎng)語言藝術修養(yǎng)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教師如果能把看似枯燥無味,實質蘊含豐富的語言內涵的數學語言,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在不影響知識傳授的前提下,進行口語化、生活化,那么學生會更能接受這樣的教學。比如:在低年級教學比較數的大小時,我們不說比較數的大小,而是將這些數排排隊,教學元、角、分時,教師說“我們爭做小小售貨員”等等。把這些本來索然無味的數學語言用生活化的口語呈現給學生,學生就會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有興趣,從而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化的數學。再比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后,我們用百分數來描述含義深刻的成語,百發(fā)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穩(wěn)等等。簡潔的數學符號,寓意深刻的成語,多有趣?。∽寯祵W語言生活化,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展現數學真正的魅力。
三、提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
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guī)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探究生活中的規(guī)律,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的、熟悉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探究性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比如:教學了簡單的組合問題時,教師首先用“三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人比一場,一共要打幾場比賽”來引入,接著呈現兩件上衣和兩條褲子,讓學生給運動員搭配穿著,看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比賽結束后,中午就餐,呈現兩種主食和三種蔬菜,讓學生進行搭配有幾種不同的吃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又讓學生通過如此切身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所在,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的最佳途徑。
四、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yè)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在為生活服務。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學生的作業(yè)就成了課堂教學的無限延伸,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比如:學生在學習了比的認識后,布置學生回家量一量自己的身高,身體各部分的長度,并求出身體各部分的比。其實在我們的身上存在許多黃金分割。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審美情趣。還可以布置學生,讓他們統(tǒng)計一下自己家一天的生活費用或一個月的開支情況。設計表格,進行計算、比較,看看如何安排開支更合理。在這些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領到現實生活中,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數學,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養(yǎng)成應用數學態(tài)度觀察和分析我們周圍的事物,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美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