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教學重要內容。在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傳授閱讀方法、組織閱讀活動、拓展閱讀訓練等途徑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思考,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契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深入全面的體驗,才能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發(fā)展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閱讀創(chuàng)造力;閱讀情境;閱讀方法;閱讀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1-0044-02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追求。教師要有主體教學設計意識,圍繞學生展開情境創(chuàng)設、傳授閱讀方法、設置閱讀活動、拓寬閱讀體驗,為學生提供思考、解析、歸結的機會,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語文認知。創(chuàng)造性思維包括多種內容,教師應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出發(fā),對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設計,在思想方法和實踐體驗等方面積極探究,促進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圍繞主體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要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需要做出教學安排,利用豐富的情境手段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展開多元思考;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等信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對學生感官形成沖擊;講述故事、展開游戲,能為學生帶來啟迪,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的方法眾多,教師要做出科學篩選,以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積極性。
教師利用多種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唯有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才能形成創(chuàng)造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的《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圖片,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認識納米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納米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根據教材的介紹,閱讀之后,你想象一下:將來納米技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學生開始觀察圖片,結合文本閱讀展開思考和討論,對納米技術的廣泛應用前景進行展望。有的學生說:“未來生活中納米技術將會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防病治病,都會應用到納米技術,我們的生活質量會發(fā)生質的飛躍?!薄?/p>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結合文本內容展開思考,激活了學生想象思維。從學生回答的情況能夠看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已經啟動,課堂學習進入良性互動階段。學生是學習主體。唯有樹立主體意識,才能促進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二、針對文本傳授閱讀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適時為學生傳授一些閱讀方法,這樣能促進學生的閱讀思考,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力。在具體傳授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展開學情調查,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傳授學法。如,誦讀方法、想象體驗、鑒賞方法、讀寫方法等,都屬于閱讀方法的范疇。學生的學法積累大多不夠全面,因此教師應針對性地進行傳授,為學生帶來最為及時的幫助?!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睂W法運用也是如此。
如,教學《千年夢圓在今朝》一文時,學生對太空飛行都比較關注,因此教師提出學習要求:“神舟五號飛船的成功發(fā)射,標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得到飛躍發(fā)展。如果有一天,你能夠成功搭載飛船登上太空,你會做什么事情呢?”這個問題一拋出,立刻引發(fā)學生的熱議。有的學生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成功飛上太空,第一件事是拍照,發(fā)給自己的親人,讓大家都能夠第一時間看到太空的樣子?!币灿械膶W生說:“如果有一天我能飛上藍天,一定要給地球留個影。從遙遠的太空看地球,會是什么樣的景象呢?”教師也參與到互動中,表達自己的愿望。課堂討論中,師生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熱情。
教師通過想象體驗的方法,為學生打開想象思維的大門,讓學生展望將來的太空之旅。學生回應積極,課堂互動氣氛濃重。想象體驗的方法,成功調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特別是教師的參與,與學生互動交流,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激勵。學生普遍缺失適合的學法,教師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
三、根據教學組織閱讀活動
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為學生組織閱讀活動,能夠激勵學生展開更深入的思考體驗。學生對閱讀活動有特殊的興趣,因此可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展開創(chuàng)造性閱讀,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成長。角色誦讀、課堂演繹、誦讀比賽、主題演講、仿寫續(xù)寫、課堂辯論等,都屬于閱讀活動的范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展示創(chuàng)造性思維,獲得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如,《白樺》是一篇詩歌體裁文本,學生對這種文體還不是很熟悉。因此,教學時,教師從詩歌意境的角度展開引導,讓學生在閱讀基礎上,體會感悟詩歌的意境:“請大家反復誦讀文本,說說文本描繪了哪些生活景象,這些景象有哪些特點。白樺樹是一種植物,在朝霞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體態(tài)特征。作者將白樺樹當作有生命的人來描繪,帶有濃濃的人情味。從情感角度展開思考,具體說說白樺樹具有哪些性格?!睂W生開始閱讀文本,教師不時與學生互動交流,指導他們展開思考。有的學生說,白樺樹很像一個羞澀的小姑娘,很有靈性……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解讀給予鼓勵,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形成閱讀認知。
案例中,教師給學生提出建議,讓學生順利進入想象思維中,形成閱讀創(chuàng)造力。學生對想象思維比較敏感,教師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成功啟動,為閱讀學習提供了動力。
四、借助網絡豐富閱讀體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閱讀體驗的機會,而且要從課內走向課外,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閱讀對接中形成閱讀思維,發(fā)展閱讀認知。借助網絡展開閱讀信息搜集,這對學生來說就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味。如果教師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在信息處理中打開思維,他們就能獲得更豐富的閱讀感知,產生更深刻的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教學《白鵝》時,教師課前提出信息搜集的任務,讓學生借助網絡搜集關于白鵝的素材。學生對運用網絡搜集信息比較感興趣,都積極行動起來。課堂展示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表達。有的學生展示描寫白鵝的詩歌,有的展示歌唱白鵝的歌曲,還有的講述白鵝的故事。課堂展示呈現(xiàn)多元化特征,教師對學生展示的內容進行歸結評價,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以鼓勵和表揚。在文本閱讀時,教師要求學生找出精彩的描寫,展開語言鑒賞學習。學生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找到一些精彩的描寫內容,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體驗。教師跟進指導,讓學生從典詞、句式、主題、情感、構思等方面思考。學生很快就有了思路,語言鑒賞漸入佳境。
上例中,教師提出的信息搜集任務,切準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搜集信息、處理信息中發(fā)展學習認知。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在眾多方面,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及時進行引導,這樣才能使學生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創(chuàng)造力。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傳授、活動組織、閱讀拓展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在不斷閱讀體驗中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