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杰茜卡?潘
我人生中最孤獨的一段時光估計就是在北京的日子,一只名叫路易斯的聾貓是我那段時間里唯一的朋友,除了我對它的毛過敏,以及我倆其實沒那么喜歡對方,一切都還好。路易斯是我室友的貓,但我室友很少在家,所以一般情況下,就我和路易斯一人一貓相依為命。因為它聽不見,所以哪怕我已經在家待了3個小時,只要我一轉身,它還是會嚇得魂飛魄散,一蹦三尺高,它總這么大驚小怪也會嚇到我。
下班后,我獨自吃完晚飯然后上床休息。一到半夜兩點,路易斯就會在我的門外無情嚎叫,但當我下床去一探究竟時,它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場景,加上時間又是夜半三更,總是讓我覺得自己仿佛和維多利亞時期的鬼魅住在同一屋檐下。
那段孤獨的歲月已經過去很久了,現在回首過往,我也能像講述一件奇聞趣事那樣把它拿出來分享。但實際上,現實比聽上去要痛苦得多。我最近找到了曾經的日記本,我的日記上清晰地記錄著,當時的孤獨和痛苦已經折磨得我?guī)缀鯁适Я松畹挠職狻?/p>
這一點都不好玩。
我依舊正常上班、吃飯,熬過一天又一天。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那時的狀態(tài)更糟糕。但我仍然陷在自己的泥淖里無法自拔,從早到晚,從今天到明天,孤獨沒有盡頭。有些日子,我甚至覺得自己成了隱形人,也喪失了感知能力,生活中任何與人交往的互動,都無法讓我覺得自己融入社會之中了,我只覺得自己既不能被看見,也不能被理解。有時候,孤獨從四處襲來,我能感覺到無邊的黑暗就那么靜靜地籠罩著我。我不知道如何擺脫那種感覺,當它緊緊抓住我的時候,我迫切地想甩開它。我幻想自己能迷迷糊糊地睡去,再也不要醒來,那樣就能逃離它了,每每想到這兒,我的心就獲得了片刻的安寧。
這種情況最常發(fā)生在周六清晨,我一睜眼,一個沒有計劃、無人可見、沒人等我的周末赤裸裸地出現在我眼前。似乎當我漫無目的、沒有任何動力和明確的目標時,孤獨給我造成的傷害最大。雪上加霜的是,那時我遠居海外,身邊既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
最近,一個可以無所事事的周末是我最夢寐以求的時光。在倫敦的這些周末我特意棄未完成的任務于不顧,忙里偷閑,這讓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愉悅。但當我處于孤獨之中時,情況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在北京的那段時間,我努力在工作中結交朋友,邀請大家共進晚餐,并搬去了新的公寓。和路易斯揮手告別后,我擁有了新的愛爾蘭室友。他是一個群居動物,很快將我納入了他的朋友圈。對抗孤獨的斗爭很辛苦,就好像在進行一場我永遠都不會勝利的戰(zhàn)役,但最終,我的努力還是奏效了,我的孤獨感不斷消減。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真正相信,孤獨是一種隨著你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自然而然產生的東西。在新的城市定居,從事新的工作,獨自一人旅行,親人和朋友搬家離開,以上種種都讓我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和這些愛的人重逢,也失去了和朋友的密切聯系。孤獨就這樣產生了,它不是上天因為我們過于可愛而發(fā)出的一種譴責,它只是一種自然的情緒而已。
無論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羞赧還是活潑,孤獨不會因為你的性格而網開一面,它就像一場無差別選擇的流行病。因為相關研究顯示英國已經有約900萬人經?;蛞恢北还陋毨_,英國政府甚至還任命了一名專門負責緩解民眾孤獨感的部長。遭受這些困擾的并不僅僅是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群體——老人,生活在郊區(qū)的人們也在孤獨感中苦苦掙扎。16歲至24歲的青少年群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孤獨,手機上的社交媒體、郵件和外賣軟件讓我們失去了和別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相應地,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正在逐年增長。每個人都有一段孤獨的歲月,或短或長。盡管這個話題早被媒體翻來覆去地提及,已不再是什么禁忌,但和別人面對面探討它,依舊會讓人覺得危險在步步逼近。
(摘自天地出版社《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愈之書》? 作者:[美] 杰茜卡·潘? 譯者:鄭志遠? 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