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美
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要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結合學生需求,通過閱讀和寫作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本文針對小學語文學科中應用閱讀和寫作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閱讀;寫作;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58
“語文素養(yǎng)”指學生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修養(yǎng),而“閱讀過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名著,以及能夠順利地完成日常寫作,沒有或少有錯別字”是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就應該特別重視閱讀教學,從小培養(yǎng)學生這種最基本和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由于低年級學生掌握的字詞有限,生活經(jīng)驗有限,傳統(tǒng)的過于模式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更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小學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帶給學生更加生動活潑的閱讀學習體驗。那么,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的熱情和閱讀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呢?
一、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陽光、好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愛上閱讀、喜歡閱讀,把閱讀當作人生趣事,才能讓閱讀成為“悅讀”。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設置一些充滿智趣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和探索欲。
(一)以課文為載體,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有它的獨到之處,優(yōu)美之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這些信息,結合學生特點,充分挖掘教材的最佳之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比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可以分小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動腦動口能力。首先讓同學熟讀課文,然后分小組合作說一說、演一演,表現(xiàn)出蒲公英、蒼耳、豌豆是靠什么四處旅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沒有風,蒲公英寶寶能四海為家嗎?沒有動物的皮毛,蒼耳可以到處旅行嗎?沒有太陽,小豌豆能離開媽媽嗎?通過思考,學生明白了種子的傳播需要外在的自然條件。最后小組內討論,如果你是柳絮、是櫻桃、是青菜,你會怎樣離開媽媽四海為家呢?課后推薦學生閱讀《昆蟲記》《有趣的植物》等科普讀物,為了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在展示課上說說自己了解了哪些大自然的知識,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評選出最佳閱讀能手。這種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持續(xù)閱讀的興趣。
(二)好書推薦,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對話。一本好書指引學生走向理想的彼岸。在推薦好書之前教師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讀物內容,或利用故事創(chuàng)設懸念,或朗讀書中精彩片段,讓學生在期待中產(chǎn)生尋根追底的好奇心,從而產(chǎn)生強烈閱讀興趣。例如在推薦《裝在口袋里的爸爸》,在學生眼中,一向形象高大的父親在這套書中居然變成了一個可以裝進口袋里的拇指爸爸。這個爸爸身上有好多缺點,但也很有趣,比如說他愛吹牛,愛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經(jīng)常干些不著邊際的事兒,一不留神卻也驚天動地。他和兒子一起經(jīng)歷了好多驚險刺激的事,的確令人大呼過癮。通過推薦理由的敘述,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這些故事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但是它具備了一些條件,它才能開花結果,這是不平凡的。想看這本書嗎?快來和老師一起踏上閱讀之旅吧。同時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認識這個世界從認識自己的爸爸開始,了解自己的爸爸,從了解爸爸的內心世界開始。了解爸爸的內心,從讀《裝在口袋里的爸爸》開始。
(三)利用多種形式閱讀,激起學生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讀物的專注力保持時間短,不能堅持性閱讀,剛開始還比較認真和專心,讀一讀就沒有興趣了。因此教師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兒童朗讀的心理特點,采用高聲朗讀、賽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再次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親子共讀,讓閱讀興趣更持久
目前很多小學生的父母素質較高,他們也能夠成為閱讀者,成為孩子閱讀的交流者,成為共同鼓勵,引導孩子的閱讀力量。親子閱讀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一年級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讀”,教師要明確對家長提出要求,必須陪同孩子一起閱讀,在家庭中營造愛讀書的書香氛圍。要求學生把文章讀通讀順,最好熟讀成誦,對文章的內容并不做過多要求。
二、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在全國上下大力提倡全民閱讀,海量閱讀的今天,學校教師更是責無旁貸,應該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教學中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兩者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利用課文中現(xiàn)有的資源引導學生閱讀
根據(jù)部編教材中的“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快樂讀書吧”引導學生閱讀。在“日積月累”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后課后搜集整理相關內容,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予以表揚,讓積累由課內延展到課外。通過知識積累讓學生產(chǎn)生一個量的突變。二年級的“我愛閱讀”相關內容,通過課前的閱讀讓學生初步讀通讀順,積累三至五個詞語,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文章內容提煉出一兩個問題,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解答,熟悉了解文章后回家把主要內容講給爸爸媽媽聽。通過長期的訓練,讓學生熟練閱讀的流程和方法,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語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翱鞓纷x書吧”推薦的課外讀物一學期選擇一到兩本,每周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一起閱讀,在之前要求學生對課堂所讀部分提出一兩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尋找答案,并在課堂上做閱讀有效指導。
利用課文中現(xiàn)有的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既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開闊眼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每讀完一本書,要求學生制作一張讀書卡,由作者簡介、文章主要內容、最喜歡的詞語、點滴體會組成。學期末評選出班級“閱讀之星”,并開展讀書卡展評活動。
(二)誦讀經(jīng)典,讓閱讀更加厚重
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擁有著獨特的魅力。教師可利用每周國學課、早午讀的時間讓學生一起走進經(jīng)典,一起穿越時光隧道品味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一起贊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體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品味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婉約,感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通過誦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經(jīng)典古詩詞》等書籍,通過讀領悟經(jīng)典之美,讓學生在經(jīng)典中感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了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熱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
(三)群文閱讀,享受閱讀的快樂
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讀,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技巧。群文閱讀不講究面面俱到,而是通過抓住一組有相同或相似之處的文章確定主題、教學方法和策略,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根據(jù)讀物的不同性質,嘗試略讀、瀏覽、跳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抓住這篇文章的關鍵詞和中心句,對關鍵詞進行剖析釋義,圍繞中心句反復體會,結合文章進行揣摩分析,得出這篇文章的旨意。運用學習遷移法讓學生閱讀同一類的文章,引導學生通過略讀、分角色讀、情感朗讀、找關鍵詞、完成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生體會不同故事背后隱含的同一情感。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談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達到真正的閱讀與感悟的升華。群文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激發(fā)學生動筆欲望
海量閱讀為學生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閱讀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掌握文中的語文知識,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從低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述能力都會有長足的進步。
(一)從模仿寫開始,調動學生表達的欲望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模仿能使孩子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低年級學生由于受到認知的限制,開始的時候可以由模仿說,再到模仿寫。學習一些童話類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續(xù)編故事,進行交流分享。好的作品再與其他學生共同朗讀、鑒賞,讓學生體會到滿足感成就感,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愛上寫作。還要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或是一個詞語用得妙,或者情節(jié)合情合理,或者想象力豐富,或是沒有錯別字,只要有優(yōu)點就要多表揚,激起學生更大的寫作欲望。
(二)從繪本開始,激起學生寫話的欲望
繪本是開發(fā)低年級學生閱讀寫作興趣的寶藏,教師可以通過上繪本閱讀指導課,用聲情并茂富有童趣的語言、可愛的表情包來吸引學生。讓學生跟著故事中的主人公擔心、期待、恐懼,進行情感的交流,在絲絲縷縷的情節(jié)中盡情釋放,循循善誘,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感悟和想法。在帶領學生感受繪本奇妙的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編者的意圖在翻頁前設疑,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細小切入點進行說話訓練。抓住創(chuàng)意寫話點,讓學生充分想象和言說,巧妙無痕地進行說話訓練。最后教師可以抓住作者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引導學生運用故事中的特殊句式進行寫話,創(chuàng)編出與原故事主旨、意趣契合的新故事。
讀寫結合,讓學生感知到閱讀的快樂,享受閱讀的成就感,保持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語言,再通過語言寫出感情豐富、詞語優(yōu)美的文章。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夯實基礎,為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霄文.小學生高年級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7.
[2]王喜斌,王會娟.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其實現(xiàn)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8(12).
[3]鄧華.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語文整合型教學設計研究[D].喀什大學,2018.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