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建
青少年法治教育:請您談一談對第五屆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的總體感受。
姚國建: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是特別有意義的活動,2020年已經(jīng)舉辦到第五屆了。這是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的背景下,相關部門組織的一個針對學生群體的全國性活動,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憲法和法治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參加這個活動的大部分選手是未成年人,將來他們成年以后走上社會,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會成為國家法治事業(yè)的建設者、參與者,其他即便不直接從事法律工作的選手,通過參加這個活動,學習了憲法知識,從而養(yǎng)成法治意識,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大的方面。另外,這個活動能夠堅持下來,主辦部門和組織者所做的大量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傮w來看,這個活動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了,而且組織工作和制度運行得越來越順利、流暢了。
參加活動的各位選手,他們是經(jīng)過各地選拔的優(yōu)秀者,然后集合到北京參加總決賽,所以總體來講,他們無論是在法學的專業(yè)知識儲備上還是在演講本身的技巧上,在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都很優(yōu)秀??吹剿麄儯覀兒苄牢浚虼讼M@樣的活動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慢慢地將這一代人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培養(yǎng)起來,使他們將來為國家的法治建設做貢獻。
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已經(jīng)連續(xù)開展五年,您認為這幾年來活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姚國建:第一,在比賽的形式上,我能感受到這些年主辦方在這一方面的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總決賽有固定的比賽形式,比如演講和知識競賽,但是也有辯論賽、“你話我猜”“主觀題”等非固定形式,主辦方在形式上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試驗,一直在結合選手們的年齡特點,組織、設計比賽形式與環(huán)節(jié),我認為在這點上是值得贊賞的。
第二,在演講的內容上,我感覺這些年選手們的演講內容有越來越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前幾屆總決賽中,不少選手的演講內容都是圍繞怎樣去守法展開的,比較淺顯、簡單,如自己如何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但是近兩年,選手們講的內容和憲法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了。首先,這是一個主題為憲法的演講比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其他法律都是根據(jù)憲法來制定的,所以雖然講對其他法律的遵守和理解也與我們的主題相契合,但是如果選手直接圍繞憲法去選取演講主題,會更加符合比賽的要求。而經(jīng)過五屆比賽的發(fā)展,選手們的選題確實與憲法越來越契合了。其次,選手們對憲法題材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了,有講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也有講憲法保障自己權利的,如保護受教育權,也有講作為中國公民應當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的,還有選手選擇了一些與時代相關的內容,比如有關民法典的問題等。再次,一些選手的選題還涉及民族團結的內容,這些題材都是憲法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對這些題材的選擇和演講,能夠加深選手們對憲法的理解,也有益于他們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最后,經(jīng)過五屆比賽的發(fā)展,針對憲法知識的考查難度也在不斷提升。比如,前幾屆演講比賽沒有現(xiàn)場抽題,現(xiàn)在現(xiàn)場抽題已經(jīng)成為常規(guī)的比賽環(huán)節(jié)了。選擇不同的圖片,圍繞著圖片的主題與內容,選手們要在現(xiàn)場組織語言,進行演講,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個考驗。不過,在題目的難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選手們的表現(xiàn)依然非常出色,這證明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說明我們的很多學校在相關課程教育中正在不斷強化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認為青少年學習憲法的意義在哪里?
姚國建:不同于大學生,針對小學生和中學生的憲法教育不是一個專業(yè)化的訓練過程,它更多的是對這些未成年人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和法治觀念的養(yǎng)成,以及讓他們學習、了解一些法律基礎類的知識。
第一,青少年學習憲法的意義在于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宏觀的憲法法治意識。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而參與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能夠讓廣大青少年學生知道國家推行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法治建設的成果,這些對于青少年從小養(yǎng)成法治意識和法律思維具有重大意義。從小的方面來講,每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公民都需要遵守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明確自己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可以做,即具備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
第二,通過參加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觀念。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也是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保障法。通過憲法比賽這樣的形式,讓全國的青少年學生都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中,這個共同體就是我們的國家,并且這個國家是根據(jù)憲法建構起來的,憲法是國家的最高規(guī)則。所以要具備國家的觀念,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國家里面的,因此每個人有義務來保護、尊重這個國家,尊重這個國家的整體利益,并且有義務保護這個國家的安全,不做危害它的事情。近兩年,特別行政區(qū)的一些選手在演講中,多次涉及國家主權、安全這一主題,這說明,通過這樣的形式,各個地方的學生,包括特別行政區(qū)的中小學生,越來越具備國家意識了。
第三,有關權利的意識。我們講,所有的法律包括憲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我們每個人的權利。為什么要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呢?憲法規(guī)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講要以人民為中心,這是國家的一個宏觀的指導思想,以人民為中心在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中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就是尊重每個人的權利,保障每個人的權利。當然,權利的維護和保障也是維護個人尊嚴的一種方式和需要。我們在養(yǎng)成權利意識的過程中,也要知道權利是有界限的,這一點在選手的演講內容中也有涉及,他們講自己的權利要維護、要行使,但不能越界,不能侵犯他人的權利。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對全國大中小學生學習憲法和法律知識上,能不能提一些建議?
姚國建:對于全國的大中小學生來講,我們要樹立法律意識和為國家法治建設做貢獻的理想。黨中央已經(jīng)明確提出要把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針,也明確提出了法治國家建設的總體目標。按照“十四五”規(guī)劃,到2035年我們要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未來14年時間,現(xiàn)在的大中小學生們會陸陸續(xù)續(xù)地成年,并且走向社會,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因此到2035年,他們一定是保障國家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這一目標的主力軍,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希望他們能夠自覺培養(yǎng)法治意識,樹立為國家法治建設做出貢獻的理想,不辜負人民對他們的期望,不辱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
青少年法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1月16至17日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針對這一點,您認為我們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姚國建:2020年11月16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在會議上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贬槍@一點,我認為還是要根據(jù)各個年齡段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與水平以及其思維特點,設置不同的法治教育內容與形式,比如對小學生要更多地通過一些形象化的方式,讓他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法治知識,比如法律是什么、憲法是什么、為什么人們需要法律、人們?yōu)槭裁匆袷胤珊鸵?guī)則等。而對象是中學生時,同樣也要采用適應他們學習、理解、思考的教育方式方法,并且中學階段還需要涉及一些憲法和法律中比較重要的問題,如我們前面講的國家意識和權利觀念、法治理念、憲法地位等。到了大學階段,對大學生的要求就更高一些了,因為他們馬上要走上社會了,所以對法律知識方面的掌握要更寬一些,這樣在他們走上社會后,哪怕不是法律工作者,作為一個普通公民,也能很好地處理遇到的法律問題。
但是對于全體學生來講,增強和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是不分年齡段的。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我們結合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特點,開發(fā)出適合他們學習并喜聞樂見的內容與形式,要能使青少年在教育過程中真正的感興趣、真正的學有所得,最終通過學習形成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思維方式,達到增強、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的目標。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認為青少年進行學憲法、講憲法的活動,對提高公民權利意識能夠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姚國建:權利意識是法律意識、法律觀念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權利意識的作用在于讓人們能夠理解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一個主體,法律保障每個人的權利。通過強調權利意識的教育,讓我們每個人都認識到法律是保障我們的,進而讓我們對法律產(chǎn)生親近感,不再排斥法律。如果人們認為法律僅僅是規(guī)定義務的,遵守法律就是被動地履行義務的話,必然會對法律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樣的法律很難得到人們自覺遵守。只有認識到法律對權利的保障是第一位的,人們才會自覺地遵守法律,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履行必要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