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紹勇
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主要因大腦后動脈、椎動脈及基底動脈血行不暢而引發(fā)的一類腦血管疾病,該病可導致患者對自身平衡和空間位象感知錯誤,起病急且癥狀反復,對患者日常生活與運動均會造成嚴重阻礙[1]。臨床治療眩暈多使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該藥物作用于H3受體而擴張腦部血管,達到解除眩暈目的,但該藥物多用于前庭性眩暈,對于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是否適用仍需觀察[2]。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為例開展實驗,取得一定效果,現(xiàn)將體會總結如下。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病例組,其中參照組43例,年齡45~78歲,平均(62.48±4.17)歲;病程1~9年,平均(3.52±0.66)年。病例組43例,年齡43~76歲,平均(63.50±4.33)歲;病程2~9年,平均(3.73±0.80)年,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眼震電圖、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2)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腦出血、腦腫瘤、腦梗死等顱內病變;(2)合并重要臟器功能或血液疾??;(3)合并視力、聽力、意識、智力、精神障礙以致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4)對丹參注射液、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藥物成果不耐受。
參照組采用丹參注射液治療,使用山東華信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丹參注射液(國藥準字Z37021120),口服,30ml/次,1次/d。
病例組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使用亞寶藥業(yè)太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H20063089),取6mg藥物,混合250ml0.9%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d。
(1)統(tǒng)計兩組療效,評價標準[4]:①顯效:臨床癥狀(眩暈、頭痛、耳鳴、平衡障礙等)消失,正?;顒訜o礙;②有效:臨床癥狀減輕,正?;顒虞p微受限;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正?;顒訃乐厥芟?;④總有效率=(顯效數(shù)+有效數(shù))/總數(shù)×100%。(2)測量兩組眩暈殘障程度評定量表(DHI)評分、Breg平衡量表(BBS)評分,其中DHI量表共25道問題,總分100分,分值與眩暈程度成反比;BBS量表以14個動作測試患者平衡能力,總分56分,分值與平衡能力成正比。(3)采用經(jīng)顱多普勒測量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基底動脈(BA)、左椎動脈(LVA)、右椎動脈(LVA)血流動力和阻力系數(shù)(RI)。(4)統(tǒng)計兩組消化道反應、口干、皮疹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
采用SPSS24.0分析,計量資料(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以(±s)表示,t檢驗;定性資料(DHI評分、BBS評分、BA、LVA、RVA、RI)以(%)表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例組治療有效率較參照組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兩組治療前DHI、BB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評分均改善,而病例組DHI評分較參照組更低,BBS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DHI、BBS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DHI、BBS評分對比(±s)
注:“*”為該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
組別 n DHI(分) BBS(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病例組 43 56.49±5.8727.33±3.40*24.61±4.4636.16±4.29*參照組 43 57.70±6.2938.94±4.25*24.27±4.1428.94±4.71*t - 0.922 13.988 0.366 7.431 P - 0.180 0.000 0.358 0.000
兩組治療前BA、LVA、RVA、RI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指標均改善,而病例組BA、LVA、RVA水平較參照組更高,RI水平更低(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對比(±s)
注:“*”為該組治療前后對比,P<0.05。
BA(cm/s) LVA(cm/s) RVA(cm/s) R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病例組 43 41.37±5.11 49.52±6.09* 40.98±4.91 49.25±4.83* 38.82±4.76 48.64±5.71* 0.76±0.09 0.61±0.07*參照組 43 41.80±5.82 44.24±5.39* 41.23±4.66 45.73±4.30* 38.16±4.49 44.60±5.34* 0.77±0.12 0.70±0.08*t-0.364 4.257 0.242 3.569 0.661 3.389 0.437 5.552 P-0.358 0.000 0.405 0.000 0.255 0.001 0.332 0.000組別 n
病例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較參照組更低(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是因血液粘稠度增高、頸椎骨增生壓迫椎動脈、椎基底動脈及分支粥樣硬化而引發(fā)的腦血管疾病[3]。該病以患者自感自身或周圍物體旋轉、升降或搖動為主要表現(xiàn),伴隨有站立不穩(wěn)、眼球震顫、惡心嘔吐等癥狀[4]。臨床治療常見的前庭性眩暈多選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如閆勇[5]即報道采用該方法治療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可達87.50%。為進一步明確該藥物對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療效,本研究以我院該病患者為例開展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DHI、BB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評分均改善,而病例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參照組更高,且DHI評分更低,BBS評分(P<0.05)。這是因為倍他司汀屬于組胺類藥物,可松弛內耳毛細血管,改善前庭、耳蝸血供,同時使毛細血管通透性上升,減輕淋巴水腫,通過抗兒茶酚胺作用降低動脈壓,從而消除眩暈,減輕其他癥狀[6]。兩組治療前BA、LVA、RVA、RI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指標均改善,而病例組BA、LVA、RVA水平較參照組更高,RI水平更低(P<0.05),究其原因是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可產(chǎn)生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凝集機制,實現(xiàn)抗凝效果,促進血液黏稠度下降[7]。另外該藥物還可促使毛細血管擴張以達到微循環(huán)改善的作用,并且對心腦血管有較強的擴張作用,可顯著增加循環(huán)血流量,改善血流動力學[8]。從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上觀察藥物安全性、病例組消化道反應、口干、皮疹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較參照組更低(P<0.05),進一步證明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引發(fā)的不良反應在可控范圍內,安全性可靠。
綜上所述,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患者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可有效減輕眩暈癥狀,改善平衡能力與血流動力學,且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