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峰
(中國電建集團福建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8)
武漢鋼鐵廠二煉鋼易地改造工程需要一臺DBQ4000塔式起重機,由于其軌道基礎基本上都處于基坑回填土層上,給軌道基礎安裝帶來了困難。為了確保塔吊軌道基礎具有足夠耐力,根據現場現有的如陳年礦渣、礦粉等,作為回填基坑的石料,經過合理設計及計算,得出能滿足要求的軌道基礎結構圖,從而保證起重機能夠安全、穩(wěn)定運行。
DBQ4000塔吊主要參數:主臂長69.2 m,主臂最大仰角即最小作業(yè)半徑Rmin=24.0 m,最大起吊重量Tmax=125.6 t,自重G=705 t,工作時允許最大風壓為150 N/m2,非工作時允許最大風壓為600 N/m2。
在忽略塔吊吊臂仰角變化的情況下,塔吊整體重心位置是不變的。下面計算這一重心的位置(見圖1)。
計算思路:通過塔吊工作臨界點進行分析,塔吊最大起吊重量時,考慮其保險系數,可以得到其臨界狀態(tài)。根據經驗,其保險系數按k=2.0計。
根據力學分析,可以得到下面計算式:
轉換得:
將已知數據代入式(2),計算得:x=5.59 m。
本項目選用69.2 m長主臂、30.0 m長副臂的塔式工況,其外形尺寸為12.0 m×12.0 m,底部設置八組滾輪,每組6只,共計48只。
圖1 塔吊受力分析簡圖(單位:mm)
軌道基礎鋪設寬5 000 mm,長260 m,共鋪設2條,如圖2所示。以回填土層相對標高-1.5 m上表面為基層,先以600 mm厚塊石打底,然后鋪設600 mm厚碎石(各鋪填層均分兩層分別進行碾壓鋪填到位,其外圍與中間空檔用帶屑礦渣夯填。如圖3、下頁圖4、圖5所示。)最后按Δ=600 mm間距鋪設標準軌枕。
圖2 塔吊軌道基礎示意圖A(單位:mm)
圖3 塔吊軌道基礎示意圖B
本項目最大起吊量為120 t,副臂最小作業(yè)半徑為23 m。主鉤自重7 t,副鉤自重1 t,需要計入起吊重量內。為保險起見,此時按R=Rmin=23.0 m,T=Tmax=135.6 t,進行最不利狀態(tài)計算。
代入x=5.59 m、R=Rmin=23.0 m、T=Tmax=135.6 t,計算得:單側軌道基礎承受最大壓力N2=6 561.13 kN,則最大輪壓Ni=N2/24=273.38 kN。
圖4 塔吊軌枕受力分析簡圖
圖5 塔吊軌道基礎受力分析簡圖
600/2 500=0.24<0.25,碎石層中壓力擴散角α=20°,則h1min=(Δ-w)/2tanα=(600-160)/2tan20°)=604.445 mm>600 mm。
碎石鋪填按650 mm厚度設計。
此時,B1=2 500+2h1tanα=2 500+2×650×tan20°=2 973 mm。
600/5 000=0.12<0.25,塊石層中壓力擴散角β=20°,則塊石層鋪填厚度h2=600 mm,塊石層鋪填寬度B2=5.0 m。
塊石層有效寬度B2"=2 973+2h2tanβ=2 973+2×600×tan20°=3 410 mm。
q3=ΣNi/ΣS2=N2/[B2"(12.0+2Δ+2h1tanα+2h2×tanβ)]=6 561.13/[3.41×(12.0+2×0.6+2×0.65×tan 20°+2×0.60×tan 20°]=136.36 kN/m2=136.36 kPa。式中,S2為基層的承壓面積。
理論上,qk=q3=136.36 kPa。實際情況,在-1.500 m處,回填土層地耐力經檢測達到180 kPa>136.36 kPa,滿足要求。
軌道基礎設計為600 mm厚塊石+650 mm厚碎石,坡度1∶1。碎石道渣采用大分口青石25~40 mm。塊石層寬度5.0 m,碎石層寬度3.8 m。
軌道基礎(道床)鋪設前,對回填基層地耐力進行隨機取點檢測,確保地耐力達到要求。同時,軌道基礎(道床)鋪設應采用推土機進行作業(yè),人工配合鋪平。20 t振動式壓路機分層碾壓。軌枕與軌道安裝交由具有專業(yè)資質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枕木必須擺放整齊,間距正確,鋼軌與枕木道釘安裝必須牢固有效,道渣填塞搗固密實,線路順直,以達到設計要求。
基于以上設計及計算的軌道基礎,自2006年10月1日開始使用至今未出現地基下沉等危及起重機正常運行的現象,實踐證明了該軌道基礎結構設計滿足工程實際需要。
通常塔式起重機安裝說明書只提供軌道布置方式及要求,沒有詳細提供軌道基礎設計施工圖,因此,用戶必須針對不同安裝地點,根據當地的地質情況,經過專門設計與計算并得出最小地耐力后,才能確定所設計的軌道基礎結構是否滿足要求,確保起重機能夠安全、穩(wěn)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