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倫,張治華
(重慶松藻礦山機械廠, 重慶 401420)
液壓支架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綜采設備,一直以來都是“以銷定產(chǎn)”。液壓支架高度是根據(jù)井下運輸條件和煤層厚度(采高)、頂板等具體地質(zhì)條件及立柱伸縮比確定的,若最大高度不足,則必須放棄一部分頂煤或底煤地開采,不但造成資源浪費,有時甚至給支架正常工作造成困難。若最小高度超高,則只能采取割頂板或底板的方式,從而影響采煤的質(zhì)量,同時也會導致采煤機截齒磨損或損壞。制造新支架周期長,費用高,同時造成浪費[1]。
西南某礦ZY4000/10/24型掩護式支架在工作面轉(zhuǎn)場時,由于新工作面煤層厚度增加,使用原有支架必須留頂煤或底煤,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需要對現(xiàn)有支架進行改造,為了節(jié)省支架改造費用,要求在盡量利用原有頂梁、底座、掩護梁的情況下,將ZY4000/10/24型支架改造為ZY4000/10/26.5型,以滿足新工作面的使用要求。
首先對ZY4000/10/24型掩護式支架原有四連桿進行運動分析與受力分析。由于掩護梁長度設計是根據(jù)支架最大高度按比例選取的,所以掩護梁長度及其前后連桿鉸接位置成為能否利用原有頂梁、底座、掩護梁部件進行改造的關(guān)鍵。
圖1為ZY4000/10/24型支架四連桿機構(gòu)圖。
圖1 ZY4000/10/24型四連桿機構(gòu)
根據(jù)圖1四連桿結(jié)構(gòu)尺寸,經(jīng)過運動分析計算,ZY4000/10/24型支架高度1 000~2 400 mm的運動分析相關(guān)計算結(jié)果如表1所示[2]。
表1 ZY4000/10/24型支架的四連桿運動分析
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可以看出,原設計四連桿運動軌跡值在使用高度1 300~2 200 mm范圍內(nèi)的最大變化值為44.7 mm,空頂距范圍348.5~393.2 mm,數(shù)據(jù)均在合理范圍內(nèi)。從表1可以看出,在最高位置時,其后連桿與水平方向夾角偏小,僅為70.2°(設計規(guī)范要求不大于85°),所以從運動分析角度來看,具備改造條件。
經(jīng)過受力分析計算,在平衡千斤頂受拉,摩擦因數(shù)f=0.2時,前連桿受力值為2 075~3 052 kN,后連桿受力為2 414~4 832 kN,處于合理范圍之內(nèi)[3]。
圖2、圖3和圖4分別為ZY4000/10/24型支架掩護梁、前后連桿、立柱的相關(guān)尺寸。
圖2 ZY4000/10/24型支架掩護梁
(a) 前連桿
圖4 ZY4000/10/24型支架立柱
根據(jù)上述分析結(jié)果,由于原設計掩護梁長度偏長,在不改變掩護梁原有長度及鉸接孔位置的前提下,為了降低改造工作量及改造費用,計劃通過增加前后連桿長度尺寸和增加立柱可拆卸加長帽,將支架最大高度按2650 mm進行改造。
在對原四連桿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按照盡量利用原支架零部件的原則,經(jīng)過反復琢磨、調(diào)整運算,重新設計出的ZY4000/10/26.5型支架四連桿機構(gòu)如圖5所示。
圖5 ZY4000/10/26.5型支架四連桿機構(gòu)
根據(jù)圖5四連桿尺寸進行運動分析計算,ZY4000/10/26.5型支架高度1 000~2 650 mm的運動分析相關(guān)參數(shù)計算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ZY4000/10/26.5型支架的四連桿運動分析
從表2計算結(jié)果可以看出,改進后四連桿運動軌跡在使用高度1 300~2 450 mm范圍內(nèi)口最大變化值僅為19.4 mm,運動軌跡更好,空頂距變化范圍383.7~398.9 mm,均在合理范圍內(nèi)。后連桿在最高位置與水平線夾角增加到82.2°,受力更加合理。因立柱位于最大高度時長度不足,所以需要增加228 mm加長帽。從運動分析結(jié)果可知,在不改變原有掩護梁和底座相關(guān)尺寸的前提下可以實現(xiàn)將最大高度增加到2 650 mm。
經(jīng)過受力分析計算,在平衡千斤頂受拉,摩擦因數(shù)f=0.2時,前連桿受力2 048~3 016 kN,后連桿受力2 308~4 647 kN,與原設計受力差距不大,均處在合理范圍內(nèi)。從綜合分析來看,按該方案進行改造可以實現(xiàn)。
按照上述四連桿改造設計方案,經(jīng)過三維制圖校核,支架在最低位置仰頭時的極限位置頂梁與掩護梁出現(xiàn)干涉,需要對掩護梁頂板前端進行維修,同時對前、后連桿進行改造處理(前連桿加長69 mm,后連桿加長90 mm),立柱增加228 mm加長帽,同時經(jīng)過立柱穩(wěn)定性計算保證使用要求[4],其他部分利用原支架零部件即可。
按照GB 25974.1—2010標準相關(guān)要求進行三維作圖校核,支架處于最大高度位置時其適應性能滿足頂梁俯角要求,最低位加300 mm時能滿足標準規(guī)定的仰角要求[5]。
圖6和圖7分別為改造后的掩護梁和前、后連桿,圖8為改造后的立柱,圖9為改造完成后的ZY4000/10/26.5型液壓支架。
圖6 改造后的ZY4000/10/26.5型支架掩護梁
(a) 前連桿
圖8 改造后的ZY4000/10/26.5型支架立柱
圖9 改造完成后的ZY4000/10/26.5型掩護式液壓支架
方案改造利用原設計掩護梁尺寸選擇過長的弊端,通過增大前后連桿尺寸改變四連桿運動軌跡,實現(xiàn)了在利用原ZY4000/10/24型支架頂梁、掩護梁和底座的條件下,將支架參數(shù)改造成ZY4000/10/26.5型的目標。在改造過程中,只需對掩護梁頂板前端進行整改,對前、后連桿進行加長處理并增加立柱加長帽,實現(xiàn)了預期改造目標,為煤礦節(jié)省了改造費用,節(jié)約了資源,可滿足支架在新工作面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