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愛林
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內(nèi)容簡介:本書圍繞《孟子》展開,分四個章節(jié),講述堯舜之道如何形成,仁政王道如何傳承,信仰基因如何扎根,文明血脈如何流淌。書中多處運用夸張、比喻等手法,文字氣勢磅礡,引經(jīng)據(jù)典,既顯示了先賢亞圣孟子的論辯之才,也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關(guān)注“十幾歲”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新書漂流《跟著〈孟子〉旅行》”,即可輕松參與新書漂流。
“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節(jié)選)
“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公孫丑下》)這是《孟子》第一次講到“堯舜之道”。從這一表達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孟子對堯舜之道是多么信仰。孟子為什么會這樣?讀罷下面的故事,或許就清楚明白了。
《公孫丑下》寫到,一天,孟子準備朝見齊王,齊王派人說,齊王病了,明天早朝時才可見他。既然齊王稱病不見,孟子也如法炮制,回答說,不巧我也病了,不能去早朝。不想早朝的孟子,第二天卻出門到東郭大夫家里吊喪了。弟子公孫丑說,這樣不好吧,昨天您稱病拒絕了齊王,今天又出門吊喪。孟子則說,昨天病了,今天好了,有什么不行。
孟子離開不久,齊王派人詢問孟子的病情,還請來了醫(yī)生。孟子的堂兄孟仲子見此情況,謊稱孟子的病已經(jīng)好了些,上朝去了,同時連忙派人攔住孟子,讓他不要回家,到朝上去。孟子還是不想上朝,不得已,只好躲到齊國大夫景丑家過夜。景丑對此心有看法,對孟子說:“君臣以尊敬為主。我看到了齊王的尊敬,沒有看到您的尊敬?!泵献勇牶?,不以為然,答說:“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
在接下來的對話中,孟子說明了這樣對待齊宣王的原因。有作為的君主,大都有不受召喚的臣子,比如商湯于伊尹,齊桓公于管仲,都是先向他們學習,然后以他們?yōu)槌?。伊尹是商代開國君王湯的丞相,湯為得到他的輔佐,“學焉而后臣之”,三番五次,禮賢下士,向伊尹學習,得以成就大業(yè)。管仲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的丞相??鬃釉凇墩撜Z·憲問》里,曾這樣贊美管仲,說:“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币馑际菦]有管仲,我們早就被異族同化了。這是對管仲保衛(wèi)中華文化功績的高度肯定。齊桓公不計前嫌,得到了管仲輔佐,并成了春秋五霸之一。這里的潛臺詞非常清楚。孟子認為齊宣王不是一個有作為的君王,只知道召喚他的臣民,根本不可能禮賢下士,向賢臣學習了。
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在《公孫丑上》里,公孫丑問孟子:“如果您在齊國掌權(quán),能取得管仲那樣的功業(yè)嗎?”孟子回答說:“有人問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誰賢?曾西不安地說:‘子路是我的先人所敬畏的人?!侨擞謫枺骸愫凸苤傧啾龋l賢?’曾西頓時很不高興地說:‘你為什么拿我同管仲相比?管仲得到齊桓公的信任是那樣專一,執(zhí)掌國政是那樣長久,而功業(yè)卻是那樣卑微,你為什么拿我同這個人相比?’”言下之意,不論管仲有什么政績,但因助齊桓公稱霸,而不是繼承周禮,行仁政王道,這就談不上什么大的作為。所以,孟子接著說:“管仲那樣的人是曾西不愿做的,而你認為我會愿意嗎?”
曾西為曾參之子,曾參是孔子的學生,追隨孔子的孟子,也像曾西一樣,一脈相承,瞧不起管仲,這是情理之中的事。說到這里,一切都變得清楚明白。管仲尚且不可召喚,何況不屑做管仲的人呢?孟子不屑做管仲,表明他不信霸道信王道,也意味著他與信霸道的齊宣王開始分道揚鑣了。既然在一起不能談堯舜之道,那就干脆什么都不說了。
五十歲再讀《孟子》
文/龔愛林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鬃酉嘈琶\,認為人生在世要“知命”。所謂“知命”,就是人的一生,要努力去做該做的事,能否做成,結(jié)果如何,都是命定的,不可強求,也不能因為實現(xiàn)不了就不做,即“無所為而為”。人要認識到這點,其實很難,所以孔子才說“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說的實則是人的修養(yǎng)境界。五十歲時,我是否達到了這一修養(yǎng)境界,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知道的,這一年,我被調(diào)到一個從來不曾想過的工作崗位。編寫一本與《孟子》有關(guān)的書。它成了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影響了我對諸多問題的看法。
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慣,就是隔不了幾天,便要翻翻案頭的《孟子》一書,潤潤精神。每讀一次《孟子》,就是一次旅行。從古到今,是《孟子》帶我穿越,欣賞到了不一樣的風景?!睹献印吩谖倚闹?,成了不一樣的經(jīng)典。這部宏大的思想巨著,從堯、舜說起,仁政道統(tǒng),娓娓道來,跟著它,上下五千年,一路行走,探尋思索。人性的洗禮,思想的錘煉,境界的提升,仿佛是葉尖上的剔透露珠,一珠一世界。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如果舊地重游,欣賞的角度不同,時間的長短不同,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不同和氣候的變化不同,你的感受就會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感受中,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有些發(fā)現(xiàn)還特別出乎意料,令人驚嘆。跟著《孟子》的每一次旅行,有如一次次舊地重游,都會讓我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感知,不同的認識,而在這些不同中,關(guān)于堯舜之道的不同感受,最為深刻。
如果你對本期新書感興趣,不妨邀約上同學一起來申請我們的免費閱讀活動。本期我們將挑選兩個學校進行《跟著〈孟子〉旅行》漂流。想要參與免費閱讀的同學,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報名。收到我們新書的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閱讀后,將新書傳遞給隔壁班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