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資德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早兩年對普通人而言還玄之又玄的量子概念及其理論,在逐漸出現于一些應用場景之后,已經越來越多地被作為產品營銷的一種手段。據媒體記者從公開渠道了解,僅過去一年,全國就成立了各類“量子企業(yè)”2100多家。這些企業(yè)要么冠名以“XX量子公司”,要么在經營范圍內注明量子類產品。當然,也有很多“量子公司”的主營業(yè)務與量子科技無甚關聯,比如量子建筑公司、量子物流公司、量子體育公司,“有一名創(chuàng)業(yè)者注冊了9家公司,將8家冠名‘量子,分布在采礦、農業(yè)、旅游、咨詢、養(yǎng)老等行業(yè)”。
這種“量子熱”的場面,人們是不是多少有些熟悉?年齡稍大的人,有些是不是還不只熟悉,甚或還同此涼熱過?實事求是地說,不獨在中國,就是在世界范圍,能將量子以及此前熱鬧了一陣的所謂“量子糾纏”說囫圇者恐怕不多。說囫圇不易,說透徹就更不易。這是因為量子理論本身也尚有許多基本問題沒有得到完滿的解釋。甚至現今量子理論在實際中的一些應用,量子科學家們對此也莫衷一是。在對某些量子理論應用“進展”的評價上,量子專家們即使沒有直接對其質疑,也往往是惜字如金,很少表示肯定和贊譽。
如此“吝嗇”,并非這些科學家出于嫉妒,而確是源自科學精神所內含的謹慎。量子概念及其理論,已經遠遠超出了“眼見”的經驗范圍。因此,對普通人而言,人們一聞量子,提前就在心理上放棄了以經驗去觀察和檢驗的嘗試和努力。而這種放棄,則正給了另外一些人機會。這些人,當然不知道量子為何,但他們的膽子卻足夠肥碩,趁著人們普遍懵懂,他們拿起了鐮刀,磨刀霍霍,等待被量子“澆灌”的“韭菜”發(fā)芽冒頭。
這也不奇怪。在芯片熱時,不是有錢多者聲稱要“今年投100億元、明年投100億元,3年投300億元甚至500億元”造芯片么?這樣發(fā)狠打賭式的諾言,除了為飯后茶余徒增笑料,讓人貽笑大方以外,還能有什么?。拷栌每茖W外衣,打著科技旗號,一哄而起,復一哄而散,這實際上正是缺乏科學精神的結果。當然,用量子作為公司名稱或名稱的一部分,并不違法,也難說就一定違背科學精神。但是,如果稱其產品為量子產品,其真?zhèn)蔚慕Y論則可直接得出。顯然,那些生產量子產品的“量子公司”,不僅缺乏科學精神,更缺乏法治觀念。
其實,那些“拉量子作虎皮”的公司,也正游刃于科學精神稀缺的整體氛圍中,得益于量子概念及其理論正處于“你不懂、他不懂、誰都不懂”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興起的“量子產品熱”,還是為其吹點涼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