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公路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伴隨著世界橋梁向大跨度的趨勢發(fā)展,大跨度橋梁的承臺也逐漸大規(guī)模使用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構件時,混凝土產生水化熱,由于承臺的尺寸較大,混凝土內部的熱量沒有辦法快速的向外部散發(fā)出去,而混凝土表面的熱量散熱的較快,從而形成在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梯度[1]。當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與外部的溫度差值過大時,就時常會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溫度裂縫,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承臺內部與外部的溫度差,通過將冷卻水管埋置于大體積混凝土承臺的內部,來減小大體積混凝土的內部溫度[2]。作者擬以金山特大橋的大體積混凝土承臺為研究對象,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實體模型,分別采用兩種完全不同的管冷布置方式,以尋找最優(yōu)的布置方式來減少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3]。
金山特大橋位于三臺縣。主橋為(115+125+115)m,橋型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橋梁,橋面寬16m,最大縱坡2.75%。承臺采用C50混凝土,其主墩承臺平面為長方形,厚8m,平面尺寸24m×24m。在開始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承臺時,便開始向冷卻水管內通入冷水,冷卻水管采用的是管徑為12mm的鑄鐵水管[4]。此橋梁承臺的管冷布置方案分別為矩形管冷、蛇形管冷。
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Gen,建立了橋梁承臺的實體模型。橋梁承臺的長度、寬度、高度分別為24m、24m、8m。取地基厚度為4m,且長度、寬度都比橋梁的承臺大20m。根據其結構的對稱性,本計算模型取整體模型的1/4來進行分析[5]。該模型共有2355個節(jié)點,1730個實體單元。最大絕熱升溫為65℃,對橋梁承臺在澆筑混凝土后的700h水化熱進行計算分析,冷卻水管作用于前70h。
依照該工程施工過程中實際情況,本承臺混凝土的比熱為0.3kJ/(kg·℃),熱傳導率取值為2.8kJ/(m·h·℃)[6]。地基的比熱取值為0.2kJ/(kg·℃),熱傳導率取值為1.7kJ/(m·h·℃)?;炷恋沫h(huán)境溫度指的是在其澆筑后,養(yǎng)護過程中的周圍溫度[7]。根據該工程橋址的氣候條件因素綜合考慮,決定將混凝土的初始溫度與混凝土的外部環(huán)境溫度都取值為22℃。
模型分析時間取10h,20h,30h,45h,60h,80h,100h,130h,170h,250h,350h,500h,700h。本承臺的實體模型計算了大體積混凝土在700h內的溫度場,最大絕熱升溫為68℃,冷卻水的初始溫度為16℃,記錄了承臺溫度的變化情況。分別選取承臺的兩點,分別為N998、N891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節(jié)點進行分析[8]。具體情況如下:
其中,如圖1、圖2所示,運用矩形管冷與蛇形管冷的最高升溫溫度粉分別為30.5℃、48℃。其中矩形管冷在降溫時具有一段緩沖時期,而蛇形管冷的降溫速度快,且承臺內外側在溫度最高時,溫差較大,相差最大為18℃。矩形管冷承臺溫度于180h后趨于穩(wěn)定,蛇形管冷在160h后,溫度趨于穩(wěn)定。
圖1 矩形管冷溫度
圖2 蛇形管冷溫度
混凝土的溫度應力是由于承臺內部結構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受到內部與外部約束作用而產生的應力[9]。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的作用下,大體積混凝土承臺結構的開裂與混凝土的受力狀態(tài)均同時受混凝土主拉應力的方向和主拉應力的大小的影響[10]。
如圖3、圖4所示,采用蛇形管冷,混凝土出現(xiàn)了較大的應力,先出現(xiàn)了較大的壓應力,隨后又出現(xiàn)了較大的拉應力,最后在175h后趨于穩(wěn)定,其最大應力值為-600kN/m2,而采用矩形管冷,沒有出現(xiàn)較大的壓應力與拉應力,其最大應力值為-68kN/m2,同樣最終在175h后,趨于穩(wěn)定。
圖3 矩形管冷應力
圖4 蛇形管冷應力
通過有限元軟件建模分析,對大體積混凝土承臺的水化熱進行了計算、對比、分析,得出了在兩種不同管冷布設方案下的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情況,其結論為,矩形管冷在溫度方面明顯優(yōu)于蛇形管冷,其最大溫度值較小,且降溫平緩,從應力值層面出發(fā),矩形管冷的布置方案同樣優(yōu)于蛇形管冷的布置方案,矩形管冷對于應力值的控制情況也較好,因此,在實際的施工方案中,推薦采用矩形管冷進行降溫處理,以防止混凝土產生開裂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