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234)
現代漢語中有許多介賓式復合詞,但學界對其相關的研究比較少,對介賓式復合詞個案的研究也不多?!熬痛恕笔乾F代漢語中常用的介賓式副詞,經常修飾雙音節(jié)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就在此時或此地”。
對于“就”和“此”,前人已經有過很多研究,如馬貝加論述了介詞“就”的產生及其意義[1]。陳年??甲C了甲骨文中“此”已經可以用作指示代詞[2]?!按恕弊鳛橹甘敬~可以指代人、事物、處所、時間等,它是如何一步步與“就”連用并虛化為副詞的?本文將以此為重點,分析“就此”的詞匯化過程,并嘗試揭示其演變動因。本文語料均來自CCL語料庫和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
漢語史中,“就”有動詞、介詞、副詞和連詞四種詞性。根據我們檢索到的語料,可以和指示代詞“此”連用的分別是動詞“就”和介詞“就”。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八百詞》,總結動詞“就”和介詞“就”的主要義項,見表1。
表1 動詞“就”和介詞“就”在詞典中的主要義項
“就”在“就此”詞匯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墩f文解字》對“就”的解釋是“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於凡也。”[3]170“就”的本義是“特別高”,基本義是“靠近、接近”。馬貝加指出,“就”在先秦到秦漢時期是表示“趨向”的動詞義,后由于經常處于“就+N(處所)+V”和“V+就+N(處所)”兩個格式中,逐漸發(fā)生了虛化,成為了可以表示處所、對象、范圍等的介詞[1]。例如:
(1)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世說新語·方正》)
(2)山遐去東陽,王長史就簡文索東陽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致治?!保ā妒勒f新語·政事》)
(3)肅之所云,蓋就漢制而為言耳。謂之為謬,乃是譏漢,非難肅也。(《三國志·魏書》)例(1)中,“就”介引處所,例(2)中“就”介引對象,例(3)中,“就”介引范圍。
《說文解字》:“此,止也。從止從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從此?!保?]50“此”本是“跐”的本字,后引申成近指代詞。作為指示代詞,“此”主要用來指代較近的人、事、時、地等?!按恕弊鳛橹甘敬~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
(4)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周易·師卦》)
(5)民無或胥诪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尚書·無逸》)
根據語料,動詞“就”和“此”的連用最早在兩漢時期出現,例如:
(6)召辱己少年令出跨下者,以為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寧不能死?死之無名,故忍而就此。”(《漢書》卷三四)
“就”在這里是動詞,意思是“成就”,是由“就”的基本義“靠近”“接近”引申而來的,“就此”是動賓短語,意思是“成為這樣”。
這一時期出現的動詞“就”和“此”連用的例子還有:
(7)暴室丞主中婦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貴人有罪,亦就此室。(《后漢書》卷六六)
例(7)中,“就”是動詞,意為“到,往”。“此”是指示代詞,和“室”組成定中短語一起作“就”的賓語,“就”和“此室”構成動賓關系,可歸納為“就+此NP”。這一結構中動詞“就”和指示代詞“此”只是在線性序列上相連,不屬于同一句法層次,在句法上無直接聯系。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表“接近、趨向”義的動詞“就”與指示代詞“此”的句法連用:
(8)收此與彼,非利己也。回彼就此,非為身也。(《北史》卷四〇)
例(8)中,“就此”與“回彼”對舉,為動賓短語,是句法上的連用。但無論是何種意義的動詞“就”,也無論是否處在同一句法結構上,動賓短語“就此”不是副詞“就此”的來源。
馬貝加認為,介詞“就”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1],因此“介詞+指示代詞”的“就此”最早也是在這一時期的文獻中出現用例。介詞“就”和“此”的連用主要用于以下兩種結構中:
1. 就+此+NP(+VP)
這一結構中,“就”用來介引對象,“此”和“NP”構成定中短語,一起作“就”的賓語。例如:
(9)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而能悟斯道也。就此五種,其最要者,唯有宅法而真秘術。(東漢《宅經》)
(10)就此八代,而梁、陳、齊、周、隋五書,是貞觀中敕撰,以十志未奏,本猶未出。(《北史》卷一〇〇)
例(9)中“此”和“五種”組成定中短語一起作介詞“就”的賓語。例(10)中“就”的介引對象是“此八代”,“此”和“八代”一起作“就”的賓語。這個結構中“就”和“此”不在同一個句法層次上。
2.就+此+VP
這個結構中,“就此”處于同一句法層次,且位于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前作狀語,在句位上具有成為副詞的句法位置:
(11)非唯識有不周,道實相妨,談家所習,理勝其辭,就此求文,終然翳奪。故兼之者鮮矣。(《南齊書》卷五二)
(12)石硫黃芝,五岳皆有,而箕山為多。其方言許由就此服之而長生,故不復以富貴累意,不受堯禪也。(《抱樸子·內篇》卷之十一)
例(11)中,“此”指的是“理勝其辭”,“就此求文,終然翳奪”即“根據這些來寫文章,才能預防錯誤”。這一介賓短語“就此”中“此”的指代對象十分具體,“此”具有回指上文的語用功能,意義上也與現代漢語的副詞“就此”聯系不大,后世也有相同用法,如“就此而言”等,在此不作過多論述。例(12)中“許由”指“隱士許由”,“就此”指的是“在箕山這個地方”。介詞“就”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表示“在某個地方做某事”,“此”具有比較強的指代處所的功能?!熬痛恕痹谶@里依舊是短語。但是表示處所的介詞“就”和指示代詞“此”的連用對副詞“就此”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檢索到的語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此”連用出現了17次,符合介詞“就”和指示代詞“此”句法連用這一條件的只有2次。隋唐時期“就此”的使用頻率有所提高,但“此”的所指依舊十分具體,“就”和“此”的粘合度不高,“就此”依舊是短語。例如:
(13)今三百戶以下,尚許彼請。公私之間,未免侵擾。望一切送至兩京,就此給付,即公私省便,侵損無由。(《唐會要》卷九十)
(14)玳瑁凝萶色,琉璃漾水波。跂石聊長嘯,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誰就此經過。(《全唐詩》卷五)
例(13)中的“此”指的是“兩京”,“就此”在句中作狀語。例(14)中的“此”指的是“長寧公主的流杯池”,“就此”作動詞“經過”的狀語。這兩個例子中,“此”都具有清楚的指代處所,“就此”都是介賓短語。
張?zhí)锾镎J為,代詞指代功能和語義功能的抽象化會使得代詞向介詞靠攏,從而促進詞匯化[4]。隨著語言的使用,到了宋代,代詞“此”的指代功能逐漸弱化、抽象化使得“就”和“此”粘合逐漸緊密。例如:
(15)若就此筑堰,決可永久,堰外凡管民田,皆無堿潮之害。其運港只可捺堰,不可置閘。(《宋史》卷九七)
(16)如齊宣王因見牛而發(fā)不忍之心,此蓋端緒也,便就此擴充,直到無一物不被其澤,方是。(《朱子語類》卷第十八)
例(15)中“此”指上文提到的“運港”這個地方,它的指代能力還很強。但是因其指代成分位于文中上句,與其不在同一個句子中,必然會導致人們對其先行詞的理解難度加大。例(16)中“此”指“齊宣王開始有不忍之心”這件事,這里的“此”已經不是指具體的地點,而抽象為一個事件了。文全民指出,賓語越抽象化,介賓結構就越容易發(fā)生詞匯化[5]。“此”的指代性弱化,抽象性增加,使得“就”和“此”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類似的例子還有:
(17)曰:“孔顏之樂,大綱相似,難就此分淺深。”(《朱子語類》卷第三十一)
例(17)中的“此”指的是位于上文中的“夫子之樂,雖在飯疏食飲水之中,而忘其樂。顏子不以簞瓢陋巷改其樂,是外其簞瓢陋巷”,因其并不在本句之中,加大了人們的理解難度,從而使得“就”和“此”聯系得更為密切。
這一時期,介賓短語“就此”出現的頻率大大提升,“就此”作為狀語修飾的謂詞性成分還可以表示與說話之前不同的變化。例如:
(18)天度固必有差,須在吾術中始得。如度幾年當差一分,便就此添一分去,乃是。(《朱子語類》卷第七十三)
(19)如本朝靖康虜人之禍,看來只是高宗初年,乘兀術粘罕斡離不及阿骨打未死之時,人心憤怒之日,以父兄不共戴天之讎,就此便打疊了他,方快人意。(《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三十三)
如例(18)所示,“添”即“就此”之后才有的內容,例(19)“打疊”也是同樣。這說明“就此”表示的是因為某件事情,使得某一事情做出狀態(tài)的改變。同時,我們發(fā)現這里的“就此”已經可以理解為表示時點的“就在此時”義。徐采霞認為:“根據人類的認知特點,時間節(jié)點相對于整個事件過程是更加明確、更好確定的對象,表達上更加簡明,因此更容易成為關注的焦點?!保?]從某件事情到時間節(jié)點,“此”的指代對象也發(fā)生了轉移。
副詞“就此”成詞發(fā)生在元時。這一時期“就此”在意義上表示“在此地或此時做某事”,“就”和“此”的意義更加凝固,“就此”作為副詞的用法也已經成熟,出現的用例大幅度增加,短語用法大大減少。根據CCL語料庫和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我們統(tǒng)計了先秦至清時“就此”不同句法狀態(tài)的數量,見表2。
表2 先秦-清時期“就此”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數量
無論從句法結構、語法意義還是從成詞數量方面考慮,“就此”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副詞。
(20)(封姨云)你若不棄嫌呵,俺兩個伴著你同到下方走一遭去。(正旦云)好波,就此同往。(《全元雜劇·張?zhí)鞄煍囡L花雪月》
(21)多有打攪,小生不敢久留,就此告辭長行去也。(《全元雜劇·喬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
(22)我氣力都用乏了,不免就此歇息睡覺啊。(《琵琶記·第二十七出 感格墳成》)
例(20)中“就此”修飾雙音節(jié)動詞“同往”,既表示處所,也表示時間。例(21)中“就此”修飾連動短語“告辭長行”,例(22)中“就此”修飾連動短語“歇息睡覺”。
楊文認為,“此”很少單獨表示時間,只能作為定語放在“時”“日”等時間詞之前共同表示時間,“此”只表近指[7]。根據語料,戰(zhàn)國時期“此”已經開始和“時”“歲”等詞結合表示時間。明朝時期,“就+此時/日”的結構經常被人們使用。例如:
(23)維曰:“不然。昔丞相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圖中原;不幸半途而喪,以致功業(yè)未成。今吾既受丞相遺命,當盡忠報國以繼其志,雖死而無恨也。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待何時?”(《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回)
(24)就此日,府尹回來升廳,叫林沖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量地方遠近,該配滄州牢城。(《水滸傳》第八回)
例(23)中,如果去掉“就此時”中的名詞“時”,句子依舊成立?!按恕焙汀皶r”構成定中短語一起作“就”的賓語,強調了時間意義。例(24)中,“就此日”位于句首,充當時間狀語。如果去掉“日”,人們傾向于把位于句首的“就此”理解為連接語句的功能義,句子意思就會改變。但是不論是哪一種,都加深了“就此”表示時間義的功能。自此之后,“就此”表示“在當時”的時間意義就更頻繁了。例如:
(25)須賈就此告行,上托宗廟之靈、君主之福,下賴公子之德、相國之威,管權兩國和好,無負此一番使命也。(《全元雜劇·須賈大夫誶范叔》)
(26)聞說今日彌陀寺中做佛會,不免就此抄化幾文鈔,追薦公公婆婆則個。(《琵琶記》第三十四出 寺中遺像)
例(25)中的“此”即“此時此地”,既可以理解為指代地點,也可以理解為指代時間。例(26)中的“此”指的是“今日”。
清朝時,“就此”可以出現在句首,后加逗號與前后兩個句子分開,用來連接前后兩個話語。例如:
(27)包公此時把連日悶氣登時消盡。見了眾人進來,更覺歡喜暢快,便命大家坐了。就此,將此事忖度了一番。(《七俠五義》第四十七回)
張誼生在討論副詞的篇章銜接功能時指出,后世的銜接副詞大都處于描寫前后兩個事件的語句和篇段的中間。它們可以分為兩個小類:一類表示兩事相承,依次發(fā)生。一類表示前事剛完,后事緊承[8]。“就此”的銜接功能屬于后一類,它所連接的兩個句子代表的事件時間間隔很短,前一事件剛發(fā)生,后一事件便緊隨其后。如例(27),甚至可以理解為在大家坐下的瞬間,“將此時忖度了一番?!?/p>
這一時期,“就此”也出現了修飾“數量短語”的用法。這里的“數量短語”其實是其相對應的數量名短語的省略,其后的名詞可以通過上下文補出來,例如:
(28)三路來攻前山東、西兩谷,一路暗暗抄出山后,由羊腸谷而進,沿路縱火,先將寨柵焚燒起來,斷了我等歸路,然后由山內殺出,里外夾擊。就此一陣,可憐我大哥以及胡、任、郝三位兄長,皆死于非命。(《七俠十三劍》第一百六回)
(29)非幻道人又向宸濠說道:“哪怕傀儡生武藝高強,王守仁兵精將勇,就此一番,也要將他踏為平地了。”(《七俠十三劍》第一百二十四回)
例(28)“就此一陣”其實指的是“就此一陣廝殺”。副詞“就此”修飾的是數量短語所隱含的數量名短語,在句中作狀語,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就此”后接助詞“一來”的情況。馬魯指出,“一來”作為助詞可以用在指示代詞后面起連接作用,連接前后兩個表示原因和結果的分句[9]。我們認為“就此一來”中的“就此”仍屬于介賓短語,介詞“就”用來介引對象,“此”為指示代詞,“就此一來”表示“這樣一來”義,例如:
(30)就此一來,不到十日,湖北巡撫與安徽巡撫早已知道,當即一面?zhèn)髁畋緲烁鳡I嚴加防守,一面會銜告急,馳奏進京。(《七劍十三俠》第一百二十回)
(31)聽見外面已轉二鼓,就此一來,已覺
得自己困倦。(《狄公案》第十一回)
代詞并入是“就此”詞匯化的重要動因。Baker提出了“并入”理論,即一個語義上獨立的詞進入另一個詞的內部,二者合二為一的過程[10]。代詞并入就是指代詞放棄其獨立詞的身份,而并入其所依附的成分,變成一個詞內成分?!熬痛恕币婚_始是處所介詞“就”與指示代詞“此”連用的介賓短語,“此”一般指上文提到的處所,指代明確。但是隨著指代對象的擴展和抽象化,“此”的指代性逐漸弱化,在這種情況下,指示代詞“此”只能向處所介詞“就”靠攏,最終并入范圍介詞“就”,“就此”成為了一個詞。
董秀芳認為,只有兩個成分經常在一起出現,才有固化成詞的可能性[11]?!熬痛恕北緛碇皇翘幱谕痪€性結構的兩個相鄰的單位,魏晉南北朝之前“就此”出現頻率很低。隋唐之后,出現頻率有所上升。宋朝之后,隨著“此”語義的泛化和抽象化,在高頻使用中,“此”與“就”的關系日益密切?!熬痛恕背霈F在狀語位置修飾動詞性短語的頻率也大大提高,這促進了“就此”的詞匯化。
韻律規(guī)則是“就此”詞匯化的重要動因。馮勝利指出,漢語中兩個音節(jié)構成一個音步,一個韻律詞必須滿足一個音步的要求[12]?!熬汀焙汀按恕北臼墙橘e短語,在使用過程中代詞“此”并入介詞“就”進入到一個音步中,更加符合我們的認知心理。且介賓短語“就此”形成之初,后面出現的就以雙音節(jié)成分居多,“就”介詞功能減弱,“此”意義泛化,“就”和“此”語義融合,在使用過程中,人們更加容易將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理解,與其后的雙音節(jié)成分形成2+2的韻律模式,最終發(fā)展成為副詞。
進入狀位或充當狀語是實詞虛化為副詞的一條重要途徑[13]。從句法位置來看,狀語位置是副詞形成的決定性條件,因此在句中單獨作謂語的動賓短語“就此”不可能是副詞“就此”的來源。介賓短語“就此”在連用的初期就經常位于狀語位置,這為“就此”詞匯化為副詞奠定了基礎。隨著“就此”后接動詞性謂語的高頻使用,“就此”逐漸由短語凝固為副詞,表示“就在此時或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