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和城
上海民智書局創(chuàng)建于1921年7月,翌年2月正式開幕,局址在棋盤街90、91號,即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所斜對面。主持人林煥亭。該書局與中國國民黨有很深的淵源,早期出版物中孫中山等著述的政治書籍占有很大比例。如孫中山著《建國方略》《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三民主義》與《孫中山講演集》,戴季陶著《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朱執(zhí)信著《朱執(zhí)信集》,周佛海著《中山先生思想概觀》,蔣介石著《孫大總統(tǒng)廣州蒙難記》等。后來還出版有鄒魯編的《中國國民黨史稿》、胡漢民編的《總理全集》《胡漢民言論集》,發(fā)行田桐主編的《太平雜志》,以及翻印過《革命軍》《血花集》《陳天華集》《天討》等辛亥時期的革命文獻。1922年11月民智書局出版的《海軍總長程君碑》拓本頗為特殊,傳奇人物,歷史謎案,名家文筆,墓碑身世,交織在一起,更顯得來歷不凡。
程璧光( 1861-1918),字恒啟,號玉堂,廣東香山人。1875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駕駛。畢業(yè)后在“揚武”艦實習,先后任南洋水師炮船管帶、福建水師學堂教習、廣東水師“廣甲”快船幫帶等職。1894年5月,他率領廣東水師“廣甲”等三艦前往北洋會操。會操結束后,中日局勢漸趨緊張,程璧光上書李鴻章,請求留北洋備戰(zhàn)。李鴻章采納此議,于是廣東三艦編入北洋水師。隨后,程璧光率艦參加了黃海大戰(zhàn),曾腹部中彈,血染內衣。戰(zhàn)后,程璧光被革職回鄉(xiāng)。其弟奎光,時任廣東水師“鎮(zhèn)濤”船管帶,因與孫中山是同鄉(xiāng)關系,在廣州加入興中會。程璧光經孫中山及其弟勸說,亦答應入會。1895年10月,興中會起義計劃泄露,程逃至南洋檳榔嶼。1896年,由李鴻章推薦,復供職于海軍,歷任兵艦管帶、船政司司長、統(tǒng)領巡洋艦隊等職。1911年曾率艦隊出訪美洲多國慰問華僑,中國軍艦遠航至此始。北洋政府時期,程璧光一度任海軍總長。1917年7月,程璧光受孫中山鼓勵,率部分艦只舉義南抵廣州,并于次日發(fā)表海軍護法宣言,史稱護法艦隊。9月10日,軍政府成立,孫中山被選為大元帥,程璧光任海軍總長。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在廣州街頭遇刺身亡。
程璧光被害至今是個謎。1918年5月,程氏家屬將程璧光靈柩運抵上海安葬。報紙報道稱:“本埠各團體擬定本月二十八日(即陰歷四月十九日)下午二時,由法租界黃浦灘太古碼頭九號棧房前舉殯。沿黃浦灘至外洋涇橋入愛多亞路,到西藏路過新閘橋,前往車袋角廣肇山莊暫厝。本埠廣肇公所、潮州會館、各粵僑及廣肇義務學堂全體學生等,均已議定于是日前往執(zhí)紼,以盡鄉(xiāng)誼。聞程君墳塋亦經其家屬在上海張三橋附近覓得一塊,擬于九月間安葬矣。”(《申報》1918年5月25日第10版)迎接靈柩抵滬及沿途各界公祭人數眾多,十分隆重。1920年初下葬。程氏基建于北四川路底天通庵路中國公立醫(yī)院北面八字橋,當時屬寶山縣境內。中國公立醫(yī)院創(chuàng)辦于1910年,由一座私人園林改建而成,為上海著名的傳染病醫(yī)院。
1922年各界提議在墓前立碑,由章太炎撰寫碑文,田桓(季葦)書寫,蘇州籍篆刻家黃鼎(慰萱)鐫刻。碑額篆文“海軍總長程君之碑”。
碑文記述了程璧光的家世與早期經歷,特別突出了程氏民國后建立的功勛:“黎公既踐位,銳意完葺海軍,知非君無可恃者。又時袁氏余孽猶在,舉事數不如意,亦欲倚君為心膂,用自強,以是委任甚專。君既視事,盡罷前總統(tǒng)昏制,正身率物,日召諸將,以奢惰相戒,故是時諸部皆窳敗,而海軍事獨起?!鼻覍Τ淌献冯S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評價尤高:“先以海琛、應瑞奉孫公赴番禺,而自率葆懌及前外交總長唐紹儀,以七艦從之而南。當是時,劉冠雄及海軍上將薩鎮(zhèn)冰,數以無線電阻海軍南行凡五六至。卒不能動。八月,君部七艦抵番禺,自是兩院議員來赴者幾百人?!碧岬匠惕倒獗话禋⒁皇拢膶懙溃骸埃駠┢吣甓?,始議改建軍政府,以政務總裁易元帥,孫公尚持重久,亦不能違眾議。議未定,廣東人欲以君為督,而君由是殤也?!痹捳Z雖含蓄,但字里行間孫、程之間存在的分歧明眼人不難看出。碑文寫程被害經過云:“初海軍治所在海珠,地迫狹。君時時屏導從出游,或戒以自重者。會易督議起,飛書狎至,君皆不省。二十六日暮,以事乘小艇渡江及岸,賊突至,舉銃擊之,中肋穿胸,遂卒。年六十。護法諸省聞之,知與不知皆失聲慟。軍府及廣東將吏以令購賊,竟不能得。”碑文對程璧光的操守品格也給予高度評價:“君臨變俶儻有大節(jié)。而處官廉,雖至輔政,未嘗增服器?!?/p>
程案有廣西軍閥陸榮廷指使說,有廣州元帥府朱執(zhí)信指使說,莫衷一是,成為歷史謎案。但研究者傾向于后一種說法??傊?,程是民國初暗殺政治和黨派內斗的犧牲品。《申報》1923年7月9日《程璧光碑昨日到滬豎立在天通庵路》的報道云:“為前海軍總長程璧光在寶山建立墓碑,早志前報。其文二干余字,乃章炳麟所撰,田桓所書并篆額,可稱雙璧。此碑久已刻成,因程公子耀楠在粵,須待其來申,相地豎立,故遲至昨日,始由蘇州運到上海北四川路底天通庵路中國公立醫(yī)院北面八字橋程氏基地。適褚輔成、杭辛齋、田桐、陳去病、朱梁任、周佩箴等多人在滬,乃偕往程墓參觀。由程耀楠招待一切。在左近陳煥之耕讀園休息游覽。其碑連額高丈余,寬五尺,字方寸余,兩面分刊。上海書坊已有縮印本,銷售頗多云?!笨s印本即民智書局版田桓書《海軍總長程君碑》。封面柏文蔚題簽。扉頁印有“碑高八尺,兩面刻字,寸二見方,影印縮小”字樣。開本18厘米×30厘米,全書41頁。作者章炳麟不用多介紹,人們十分熟悉。田桓,湖北蘄春人,與兄長田桐均為辛亥革命元老,二位先后擔任過孫中山秘書,又都是著名書畫家。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田桓除擔任過幾次閑職外,大多靠鬻字賣畫為生,1949年后田桓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程璧光碑是他30歲時的書法作品,堪稱其隸書代表作。
1921年,廣州政府曾在海珠石建立一座程璧光銅像,底座為紀念碑,有碑文。滄海桑田,現今廣州的程氏銅像已換成了工人像。那么,上海的程氏墳塋與墓碑今安在?
閘北八字橋原是座木橋,卻處于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木橋毀于1932年“一·二八”事變。八字橋地區(qū)正是當時中日兩軍激戰(zhàn)的戰(zhàn)場。日軍企圖通過八字橋包抄北火車站,曾三次占領八字橋,均被中國軍隊奪回。日機狂轟濫炸之下,包括中國公立醫(yī)院、陳煥文耕讀園在內的民房、工廠成為一片廢墟。當時的記者在戰(zhàn)地采訪中曾寫道:“八字橋兩軍相持月余,幾無一完整房屋,沿途斷垣焦土燼物堆積如阜?!背淌蠅瀴L與墓碑蕩然無存。八字橋1934年重建,成為鋼筋水泥結構的大僑。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閘北八字橋地區(qū)再次淪為戰(zhàn)場,周圍建筑又經歷了一場浩劫。程氏墓碑與程璧光的名字一樣,早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73年后程氏墓碑卻奇跡般地驚現于閘北一工地。
周學尚是安徽黃山市林業(yè)局一位技術員,在上海從事林木移植養(yǎng)護工作。2005年10月,周在共和新路2999號工地發(fā)現一塊大墓碑?!缎旅裢韴蟆酚浾呗動嵹s到現場,并通知了市歷史博物館。幾經周折,大墓碑終于在同年12月13日收歸國有。經考證,碑主即民國海軍總長程璧光,墓碑具有重要歷史價值。2006年1月,上海歷史博物館杭侃館長向發(fā)現此碑的周學尚頒發(fā)獎狀及獎金。當時東方網有報道。共和新路2999號現為靜安區(qū)明園森林都市滴翠苑居民小區(qū),距離八字橋并不近,如此高大沉重的墓碑為何“搬家”、怎樣移動,也許又是一個歷史之謎。程碑現藏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民智書局出版的《海軍總長程君碑》拓本已近百年,存世者恐怕稀若晨星。作為碑主傳奇人生與墓碑奇特經歷的見證物,更值得我們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