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在這個新時代,青年是幸運的,因為這些新青年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選擇權(quán)、更廣闊的天地和更多樣的可能性。當代的新青年追求個性但不盲從,更勇于表達自己、實踐自己的追求、守護自己的初心。
古浪縣八步沙六個普通的老漢,他們用信念、血液讓沙漠為他們重生??少F的是,“六老漢”的后代是這綠色事業(yè)的傳承人,他們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年接著一年干。
第一代治沙人,把不毛之地變成綠洲;第二代治沙人“六兄弟”,繼續(xù)堅守著前輩的事業(yè),他們創(chuàng)新治沙,把沙漠變林場,把林場變公司;第三代治沙人,他們科技治沙,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這偉大的綠色事業(yè)在傳承、創(chuàng)新、弘揚中發(fā)展。
時代需要這樣的綠色傳承人,這些青年傳承者是可愛、可敬的!
大概是懷揣赤子之心,才能在如今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矢志不渝地堅守著艱苦偉大的事業(yè)。三代治沙人如此,三代守鶴人更如此。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jīng)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嗚嗚……還有一群丹頂鶴……”——《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首流行于三十年前的歌曲,紀念的是于1987年尋找走失丹頂鶴而犧牲在復(fù)堆河中的徐秀娟。她是徐家第二代守鶴人,她大學畢業(yè)后毅然選擇丹頂鶴的保護工作,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養(yǎng)鶴事業(yè)。
徐秀娟的家鄉(xiāng)扎龍被稱作“鶴鄉(xiāng)”,扎龍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水禽自然保護區(qū)。她的父親徐鐵林是第一代養(yǎng)鶴人,她的弟弟徐建峰在姐姐犧牲后,也放棄了部隊的工作回到保護區(qū),當起了守鶴人,傳承著父親和姐姐的這份事業(yè)。徐建峰在保護區(qū)也把自己年僅47歲的寶貴生命獻給丹頂鶴的保護工作,在他去世的那年,他的女兒也就是徐家的第三代守鶴人——90后的徐卓決定堅守父輩的初心。
她向?qū)W校提出申請轉(zhuǎn)學到東北林業(yè)大學,在姑姑徐秀娟曾就讀的學院,刻苦學習野生動物保護。在畢業(yè)后,成績優(yōu)異的徐卓放棄了保研深造,回到了扎龍濕地保護區(qū),守護著這里的丹頂鶴,傳承著徐家一代又一代的丹頂鶴守護事業(yè),這是一份艱辛又有意義的綠色事業(yè)、環(huán)保事業(yè)。
徐家與丹頂鶴有著不解之緣,徐家三代人寄情于鶴,三代人守鶴近百年,丹頂鶴帶走了徐家的女兒、兒子,而第三代孫女還是選擇了傳承下去,矢志不渝地守鶴。一個人一生堅持做一件事,已是不易的堅定,幾代人傳承下來堅持做一件事,是信念的堅守。
他們以平凡之軀,傳承不凡事業(yè),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精神在這里,中國的力量在這里。這個新時代,需要怎樣的新青年、新偶像?我想像治沙人、守鶴人的后代傳承者就是這個時代最樸素最有力量的擔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