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
【釋義】見到錢財,眼睛就睜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貪財。
【近義詞】財迷心竅
南宋時,蘇州有個極其吝嗇的大財主。
財主的外甥進京趕考,缺少盤纏,想跟舅舅借,又怕舅舅小氣,就找舅媽借了點錢趕考去了。
不料此事被財主知道了,財主一氣之下,把眼睛氣瞎了。四處求醫(yī),也治不好,聽說濟公佛法無邊,便找濟公救治。
濟公問明緣由,就想與這個財迷財主開個玩笑:“治病可以,你給多少錢?”財主咬了半天牙說:“10 兩銀子。”濟公拂袖而去,這下可急壞了財主,兩人討價還價,最后財主為治好眼睛,忍痛答應(yīng)給1000 兩。
濟公帶著財主來到臨安狀元府,狀元府的主人正是財主的外甥,原來外甥借錢趕考中了狀元,見舅舅來了,心中感激,命人拿出1000 兩銀子孝敬舅舅。財主手捧銀兩,心中大喜,只可惜看不見那亮錚錚的大元寶。
這時濟公在邊上暗暗念佛:“開,開,開!”財主突然眼睛一亮,一眼看見了10 個大元寶,狂喜道:“這是足絲的紋銀呀!”濟公在一旁道:“施主的病,因錢財而得,又因錢財而治,以后若因錢財復(fù)發(fā),我可就無能為力了。我治好了你的眼睛,這1000 兩趕快給我吧!”財主一聽此話,心中大急,剛到手的銀子馬上又要被人拿走,實在無法容忍,剛想到這,眼睛又一黑,再也看不見大元寶了。
于是,后人就用“見錢眼開”來形容吝嗇、財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