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書珍
冠縣中心醫(yī)院醫(yī)務科,山東聊城 252500
兒科患兒由于年齡小,缺乏相關的認知和自控能力,在治療期間經常出現(xiàn)哭鬧、不配合治療等現(xiàn)象。 所以治療難度和疾病診斷比較薄弱,要求兒科護理人員具備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還需要了解與之相關的醫(yī)學知識。 但是如果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的臨床護理經驗,會導致其在臨床中無法發(fā)揮出應有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協(xié)助能力,無法有效解決突發(fā)應急事件,無法快速進入到護理人員的角色工作中去,嚴重者會因此導致對工作產生畏懼和沮喪情緒[1-2]。 所以,加強兒科護理人員在兒科護理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訓練,促使其可以熟練掌握相關護理知識和技能,對于兒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良好的促進意義。 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圍繞著兒科護理人員人員展開,目的是提升兒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采用多樣化活動激發(fā)兒科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兒科護理人員對護理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掌握。該文選取該院2018 年 5 月—2019 年 5 月兒科護理人員 40 名,討論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兒科護理人員40 名,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0 名。研究組中兒科護理人員年齡 24~32 歲,平均(27.8±3.2)歲。對照組中兒科護理人員年齡 25~31 歲,平均(27.8±2.6)歲。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所有參與兒科護理人員知情并同意,且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帶教模式教學,以教學大綱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讓有經驗的培訓醫(yī)師對其進行??谱o理理論知識的教學。
研究組接受行動導向教學法培訓,目的為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兒科護理人員自主性與積極性,培訓醫(yī)師在進行課前備課時,教案中要包括新生兒病例、課堂反饋自評表和病例的問題等,并且將教案提前交給兒科護理人員,在教學中還將應用案例模擬法、模擬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式[3-5]。 ①設置教學流程:依據兒科的專科特色和工作特點,并結合分析兒科護理人員的常見工作薄弱點,確定關鍵性詞匯、線條等。利用思維導圖模式繪制關鍵詞匯,把行動教學法和培訓教案融合,將“兒科理論知識培訓”作為一級主題,設立二級主題為“基礎護理”“系統(tǒng)觀察”“考核與反饋”等,然后根據二級標題確定以下的三級標題和四級標題。②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際應用:由老師為學生講述兒科的日常護理工作,向兒科護理人員分發(fā)有關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知識手冊,向兒科護理人員解釋有關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論概念,并且告知兒科護理人員借助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實習培訓想要達到的目的,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重視程度[6]。③依據行動導向教學法開展入科指導: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發(fā)散性的思維模式來講解兒科護理知識和技能,指導兒科護理人員從二級主題延伸到三級主題,比如基礎護理方面包括口腔、皮膚護理以及有效排痰等,??频牟∏橛^察內容包括意識、生命體征等,以此再確定四級標題,比如皮膚、口腔護理的相關內容和操作技巧[7]。 ④搶救演示: 使用案例教學法為兒科護理人員講解呼吸機、監(jiān)護儀以及除顫儀等儀器的使用方法,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指導兒科護理人員配合醫(yī)生完成對重癥患兒各項搶救操作。 ⑤定期回顧培訓內容并進行階段性總結,保證培訓目標的實現(xiàn),并反饋意見,完善調整培訓方案。
比較兩組兒科護理人員綜合考核成績(基礎知識、??萍寄芘c基本技能)和兒科護理人員(評價課程內容質量)與培訓醫(yī)師(評價兒科護理人員學習效果)滿意度上的數(shù)據(其中基礎知識、??萍寄芘c基本技能、滿意度數(shù)值均設為100 分)。 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研究組兒科護理人員在基礎知識、專科技能與基本技能考核成績上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護理人員及培訓醫(yī)師雙向護理人員綜合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1 護理人員及培訓醫(yī)師雙向護理人員綜合考核成績比較[(),分]
組別 基礎知識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94.13±3.42 85.32±4.01 7.471<0.001 95.53±4.17 87.13±5.31 5.562<0.001??萍寄?基本技能93.27±3.86 85.23±4.41 6.133<0.001
研究組兒科護理人員及培訓醫(yī)師滿意度(兒科護理人員對課程內容質量的滿意程度、培訓醫(yī)師對護理人員學習效果的滿意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護理人員及培訓醫(yī)師雙向滿意度比較[(),分]
表2 護理人員及培訓醫(yī)師雙向滿意度比較[(),分]
組別 兒科護理人員對課程內容質量滿意度培訓醫(yī)師對兒科護理人員學習效果滿意度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94.73±3.13 85.28±4.56 7.641<0.001 96.31±5.53 87.31±4.31 5.740<0.001
兒科護理涵蓋的知識點較多,理論性比較強并且涉及的范圍廣泛,其實踐教學對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知識掌握能力有重要意義,但是常規(guī)的臨床教學模式大多屬于填鴨式教學,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8-10]。 近些年來,行動導向教學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兒科實踐教學中,其應用價值也得到了更普遍的重視,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通過培訓醫(yī)師構建特定的學習情境,給予兒科護理人員真實領域的工作任務,引導兒科護理人員通過行動導向的臨床服務項目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并且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職業(yè)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類型較多,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和角色扮演以及其他途徑幫助兒科護理人員從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轉為臨床實踐的主體,主動學習新知識、思考在學習過程遇到的新問題,有利于兒科護理人員思維和實際操作的協(xié)同應用,激發(fā)兒科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對提高實際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和提高兒科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11-13]。另外,為兒科護理人員實行行動導向教學法培訓,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把抽象復雜理論知識簡單形象地進行表達,增加兒科護理人員主動學習的動力,保證其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和興趣。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讓兒科護理人員更加系統(tǒng)性、高效地學習兒科護理知識,而且培訓醫(yī)師可以通過強化實訓或者適當調整學習進度等激發(fā)和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學習興趣[14]。 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兒科護理人員經過行動導向教學法培訓后,兒科護理人員對于課程質量滿意度、培訓醫(yī)師對兒科護理人員學習質量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且在基礎知識技能和專科技能上的考核成績也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這些數(shù)據表明對兒科護理人員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培訓,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萍寄艿呐囵B(yǎng)上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優(yōu)勢更加明顯,兒科護理人員對于培訓內容的認可度也比較高,并且有利于提升患者對兒科護理人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15]。 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對兒科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兒科護理人員會根據培訓醫(yī)師發(fā)布的課堂備課進行提前預習,并且依據培訓醫(yī)師布置的課堂任務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升兒科護理人員的動腦和動手能力,增強兒科護理人員的自主學習主動性,并且在課堂學習中,通過培訓醫(yī)師的各項引導,模擬相關的臨床實際情景,可以充分展示兒科護理人員的自身優(yōu)勢,保證每個兒科護理人員都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實踐教學中,有利于激發(fā)兒科護理人員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兒科護理人員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16]。 另外,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常規(guī)教學中的機械性練習。另外還有相關的研究表明,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是一種跨學科式模式,在不同的臨床實踐中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設計,吸取常規(guī)教學方式中的長處,并且在其中融入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以此為社會提供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綜上所述,將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到兒科護理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兒科護理人員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萍寄艿恼莆?,并且兒科護理人員對課程內容質量、培訓醫(yī)師對兒科護理人員的學習質量與效果滿意度都比較高,取得了理想的研究效果,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兒科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學習效果,確保兒科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理論知識得到有效提升,可在實際臨床實踐教學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