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敏
高考既是對考生知識、能力、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又是對考生心理素質的考查。越臨近考試,考生越需要科學計劃,智慧備考。
考前一個月:
高考備考的黃金時期,也是扭轉不利局面的關鍵
時期。
在這一個月里,考生要科學安排復習時間,細化各個時間段的目標,戒驕戒躁,客觀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結合學科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忌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備考。
①限時訓練,錯因歸檔
在考前一個月,一般學校的復習策略就是安排考生做高考真題或高考模擬題。無論是做套題還是專題訓練,都要限時、高效。每套試題的完成時間要嚴格按照高考來制定,不能延長。如果時間不夠,就要將每套試卷分模塊完成,并且每個模塊的時間都要計劃好,高考的時候也要按照這個計劃來完成。做完試題后,要及時核對答案并匯總分值,每個學科都要針對練習情況建立錯題檔案。
②反思總結,顆粒歸倉
考生要針對失分情況及時進行改錯并反思出錯原因。在做試題分析時,考生不要僅僅從考試狀態(tài)上找原因,而要多主觀歸因,學會內省,從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答題策略方面找原因,讓復習更有抓手。把高中某一學科的知識框架比作一張大網,若考生只是一味地做題,而不反思出錯原因,不針對錯題去復習知識本身,那這張大網的漏洞會越來越大,考前測試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同學們要通過不斷地測試,糾錯,反思,查漏補缺,爭取讓知識的大網越來越密實,只有這樣,面對高考才會更加有底氣。
③針對短板,回歸課本
在這一個月,考生要做好規(guī)劃,有針對性地回歸課本。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考生若想要把六個學科的所有課本都徹底地復習一遍,會沖淡后期沖刺訓練的效果(也沒有必要)。所以,考生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在筆記本上記錄各個學科的漏洞以及要復習的課本內容,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回歸復習。對于文科知識,要注重課本內容的滾動復習和記憶;對于理科知識,要注重題型和專題的梳理、理解以及應用。
④研究考題,狠抓基礎
考生要注重高頻考點和主干知識的滾動復習,狠抓基礎。以物理為例來說明,動力學和電磁學是高考的主要考查模塊,考生要以這兩個模塊為切入口,確保這兩個模塊的中低檔題目萬無一失,可以解決一半及以上的中高檔題目。對于其他模塊,考生掌握基本規(guī)律和題型即可,沒有必要深入鉆研??偠灾谟邢薜臅r間內,把精力用在“刀刃”上,確保拿到基本分的前提下,再力求提升。千萬不要“丟了西瓜去撿芝麻”,把精力都用在難題上,因為難題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少,拉開分差的主要因素也不是難題,而是中低檔題目。
考前一星期:
嚴格按照高考時間安排來進行模擬訓練,保持正常
的題感。
模擬訓練除了要注重練習速度和準確度,還要注重規(guī)范性。在做完每套試題后,要研究每個題目的標準答案以及評分標準,按照高考的評分標準來書寫過程。為了保證訓練的針對性,考生在訓練之前,先將每個模塊的易錯點復習一遍,確保“題不二錯”。在這一星期之內,除了白天的模擬訓練,考生晚上也可以復習最近一個月的錯題,從錯題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通過反復滾動復習錯題,總結易錯點,可以降低高考中失誤的概率。
考前幾天:
適當調節(jié)學習的節(jié)奏,過度放松和過度緊張都不利
于考試。
白天,考生依然可以根據考試科目來提前進行仿真演練,保持做題的慣性;晚上,考生可以適當?shù)胤潘梢幌?,確保睡眠質量。考前幾天,部分考生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的情況,這個時候可以用正確的心理暗示調整好心態(tài)。有些同學擔心睡不好會影響考試,這時可以回想下自己的高中生涯,是不是有過考前沒有睡好,但考試成績卻非常理想的經歷?偶爾睡不好并不會影響正常發(fā)揮。為了保證自己能夠充滿自信地迎接考試,考前考生要多回顧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要再想自己沒有掌握的內容,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盡管高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次大考,但只要我們考前做好了科學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工作,我們就一定會在這場大考中展現(xiàn)出我們的最佳水平。經歷了高考,我們在面臨未來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才會更加有信心。
小編:提高你的行動力!
實際上,很多同學正是依靠自身強大的行動力,使得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重點、集中精力、克服惰性。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兩個提高行動力的小技巧!
目標細化法
首先,計算一下完成某個復習目標需要多少天,把所要復習的知識平均分配到每一天當中。
然后,做一張大表,規(guī)劃出什么時間做哪些復習,越詳細越好。表的橫向第一行表示科目與具體任務,縱向第一列為日期。
最后,把目標進一步細化到每天看幾頁書、做幾道題、做幾張卷子等,下定決心把它復習完。
帕累托法則
帕累托法則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二八定律”“最省力法則”。
首先,準備一個本子,將你平常所做的事寫下來,再從中勾出瑣碎的、不重要的,卻占用你80%時間的事情。每周匯總一次,從中明確是哪些事情奪取了你大量的時間。
然后,將你所列在本子上的事情按影響等級分好,只保留前20%。
最后,再劃分出前5%,每一次只著重于消除這些事情給你帶來的影響。比如你的“手機誘惑力”排名第一,那你在學習的時候,就要禁止所有除接必要電話以外的使用手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