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
5月初,一段“倒奶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這段視頻里,一群人將一瓶瓶牛奶蓋子擰開,隨即又將這些瓶子里的牛奶全倒進了下水道。隨著更多信息得到揭露,“倒奶”背后的灰色產業(yè)鏈浮現在公眾面前。在這條產業(yè)鏈上,一側是唯利是圖的商家,另一側則是狂熱追星的粉絲。
兩個月前,一檔選秀節(jié)目的熱播,掀起了一陣“打投”(打榜投票)熱。作為這檔選秀節(jié)目的贊助商,一家牛奶公司將旗下的某款產品包裝,設計成了選秀專屬的“活動裝”。商家利用節(jié)目中的“打投”規(guī)則,將“打投”專用二維碼印在這些“活動裝”產品瓶蓋上,然后誘導觀眾大量購買,再通過掃瓶蓋上的二維碼,為自己支持的“愛豆”投票。
與此同時,在商家和粉絲之間,出現了一批投機牟利的中間商。他們從特定渠道低價購入“活動裝”產品,再將瓶蓋上的二維碼高價出售,從中賺差價。由于開過瓶蓋的牛奶不能二次轉售,“黃?!本凸陀脛诠?,將保質期很短的牛奶就地傾倒。
在這條產業(yè)鏈中,牛奶原本的“使用價值”被娛樂工業(yè)制造的“符號價值”所取代,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糧食浪費。據網絡爆料者估算,一家粉絲后援會的一次“集資打投”,背后是27萬瓶被成批傾倒的牛奶。
這起倒奶事件之所以引起公眾憤慨,不僅因為它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而且因為它讓存在已久的“氪金”問題再次闖入公眾視野。
2020年2月,中國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xié)會就曾明確規(guī)定,網絡綜藝節(jié)目中不得設置“花錢買投票”環(huán)節(jié)。然而,這樣的規(guī)定并沒能阻止選秀換著花樣讓觀眾“氪金打投”。比如,同期熱播的另一檔選秀節(jié)目就選用了“撐腰”一詞,誘導粉絲通過購買牛奶贊助商旗下的“小蠻腰”系列,來獲取重復投票的資格。
有鑒于此,在“倒奶”事件曝光后,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嚴禁網絡綜藝節(jié)目刻意引導、鼓勵網民采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以“花錢買票”“集資打投”等形式進行數據造假,干擾節(jié)目選拔。
事實上,除了選秀節(jié)目的“打投”活動之外,在資本主導的“流量明星”產業(yè)鏈中,還存在很多值得關注的其他“氪金”問題。比如競拍式的購票、花樣繁多的集資應援、數字專輯等虛擬商品的無限重復購買,等等,甚至還有網絡平臺誘導粉絲“借貸追星”。
在畸形“打投”背后延伸出的種種產業(yè)鏈中,攫取暴利的是平臺資本、娛樂公司、明星團隊以及某些與之合謀的職業(yè)粉頭,而被榨取的往往是一些尚無獨立經濟能力,或者經濟基礎尚未穩(wěn)固的青少年粉絲。畸形“打投”造成的負面影響,恐怕最終還將由社會兜底。因此,它們也應該受到有效的社會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