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珺萌
因為一場論壇中的一個觀點,關(guān)于“電子競技是什么”的命題再一次掀起了討論。編輯部并沒有聊起這件事,但仍有不少討論存在于我們的朋友圈里。有人愿意在朋友圈長篇大論地回復(fù)好友,只是話題刷屏很久也沒見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論。
我也讓幾個朋友試著用一句話描述“電子競技是什么”。收到的一句話答案有些瑣碎,卻也帶著一些很個人化的特征。做游戲策劃的朋友回答的角度很游戲:“有明確勝負規(guī)則及有一定技巧性的對抗類的電子游戲?!毕矚g玩PUBG的朋友沉溺在battle里:“人類相互較量的新載體。”一直叫我春節(jié)出來聚一聚的學(xué)長的回答則頗具時代感:“電子版的‘爭上游嘛?!?/p>
在粉絲群里拋出這個話題之后,開始的討論有些令人迷惑。而當(dāng)問題假設(shè)成與父親溝通的背景之后,一句話答案的畫風(fēng)有了變化:“智力運動的一種,和圍棋一樣”、“他(其父)的理解就是和打麻將區(qū)別不大”、“我爸問的話我會類比他和朋友打籃球”。
有一位水友很直接,說自己跟爸媽不用解釋太多,直接給他們看賽場里贊助商的商標,再說兩支LPL戰(zhàn)隊的名字。關(guān)于競技的過程,爸媽會自己代入球賽。而商標和隊名,他的選擇很大眾化:奔馳耐克,以及京東蘇寧。
不難看出,當(dāng)給問題加了一個提問人的時候,答案開始具象化,有些回答甚至帶上了一些意圖。
最后,當(dāng)我把這個問題拋給編輯的時候,在回答之前,他問我:“解釋給誰呢?”
是的,在我們給出自己的一句話之前,我們到底有沒有搞清楚:我們在和誰討論這個問題?對方想知道什么,我們又有什么潛臺詞呢?
回答父母的時候,我們大概不會列出S賽的觀看數(shù)據(jù),因為父母在意的無外乎只是這個東西會不會影響兒女的身心健康。站在兒女的立場上,讓父母有概念的同時,如果能讓父母對這個東西留下一些好印象,好讓我們玩游戲或者看比賽晚回家的時候不會被認為是“不務(wù)正業(yè)”,可能就是我們組織答案的時候額外的考量。
于是我們用圍棋、打麻將、打籃球來類比,因為這些是父母的語境里可以理解的東西。再加上一些滲入生活的知名品牌,讓這個未知的東西看起來“高大上”。
同樣的問題,在聯(lián)盟回答贊助商的時候,勢必會帶上用戶的年齡和數(shù)量;而男生在回答另一半的時候,則可能會暗示一句一起玩的伙伴的性別。
至于電子競技是不是體育,在這個國度內(nèi),能就這個問題下結(jié)論的就只有國家的有關(guān)部門。那么和其他伙伴討論這個問題,就只是一個各抒己見的過程而已。結(jié)果無非是,他有他的目的,而我依然保有自己的看法。更多的人,不在乎他的結(jié)論是什么。
喻凌霄是不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不知道。而S賽觀看峰值人數(shù)還在繼續(xù)突破著自己的記錄,2022年杭州的電子競技比賽派誰去參加也不會由他來決定。
如果只是一句沒頭沒尾的觀點,而沒有恰當(dāng)?shù)鸟雎爩ο蠛捅硎龀踔?,結(jié)論和立場也并沒有什么意義。
在看到的很多句回答里,有一個我很欣賞的答案。
在收到這個命題之后,編輯部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團建活動,是我們的固定欄目,網(wǎng)吧開黑。項目是我不熟悉的《英雄聯(lián)盟》。為了離勝利近一點,我鎖定了輔助拉克絲。第一局,1殺13死;第二局,不知怎的,我突然成了主力AP,帶隊屠殺,差點超神。十幾分鐘后,“Victory”出現(xiàn)在屏幕當(dāng)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喜悅。
那一刻——如那個答案所說——于我而言,電子競技是一個令我快樂的消遣。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