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友
( 遼寧省海城市中醫(yī)院 , 遼寧 海城 114200 )
隱性骨折具體指的是無法依照X線片以及臨床表現(xiàn)獲得明確診斷的骨折,站在成像原理方面來說,X線作為一類全層投影,前后結構出現(xiàn)互相重疊,解剖分辨率相對比較低,僅在骨折后存在一定程度分離,部分X線可以平行穿越骨折分離間隙,才可以良好顯示骨折線,但是在骨折斷面屬于斜行,同時不存在明顯分離期間,X線檢查會由于前后組織重疊,無法良好顯示,所以站在X線攝影原理方面能夠充分解釋隱性骨折的存在[1]。MRI作為一類多方位斷層成像技術,可以良好的防止圖像前后結構互相重疊現(xiàn)象,解剖分辨率顯著提升,MRI檢查中的多參數(shù)成像獲得的豐富信息,可以良好的彌補X線檢查遺漏具有的骨與軟骨隱性創(chuàng)傷。脛骨平臺骨折通常伴隨塌陷,塌陷狀態(tài)明顯時開展X線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但是僅具有輕微或是部分塌陷時,X線檢查無法辨認,雖然存在提示但是不能夠良好顯示細節(jié),MRI檢查能夠清楚顯示脛骨平臺塌陷,主要是由于三維斷層成像可以防止非塌陷部位重疊干擾[2]。CT檢查和X線檢查比較對于骨折的檢出率更高,但是CT檢查無法同時檢測內(nèi)部軟組織損傷,并且螺旋CT三維圖像重建檢查所耗時間比較長,檢查費用昂貴,空間分辨率低于MRI檢查所獲直接三維成像,因此在膝部創(chuàng)傷中CT檢查的應用價值受限,MRI檢查可以同時顯示韌帶、關節(jié)軟骨以及半月板損傷,同時可以良好觀察關節(jié)囊積液情況,當人體膝部產(chǎn)生骨折,一些患者同時合并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所以臨床中針對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或是軟組織損傷患者,MRI檢查可以成為首選檢查措施[3]。本文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診的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6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所選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的MRI影像資料以及三維CT重建影像資料加以分析,對比MRI與三維CT2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對于脛骨平臺隱性骨折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以及準確度,對于MRI在脛骨平臺隱性骨折中的診斷價值和臨床意義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診的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6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的納入標準:存在明確下肢外傷史,通過X線檢查結果陰性,但是存在明顯膝關節(jié)活動受限以及疼痛等表現(xiàn)癥狀,無法排除骨折風險,以往患肢脛骨平臺不存在骨折史;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臨床資料以及影像學資料不全;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39.6±4.5)歲,其中跌傷患者10例,車禍傷患者20例,墜落傷患者20例,重物砸傷患者14例;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全部在外傷7天之內(nèi)來院接受CT和MRI檢查。
2 方法:(1)X線檢查方法。選取飛利浦X線攝片機,對患者提供常規(guī)膝關節(jié)正位以及側位X線片檢查[4]。(2)CT檢查方法。選取西門子64層128排CT機,調(diào)整層厚5mm,層距5mm,電壓120kV,電流調(diào)整為180mAs-250mAs,重建層厚為0.75mm,將脛腓骨上端到股骨下端作為掃描范圍,上傳掃描所得圖像到AW4.5工作站,通過后處理技術獲得冠狀面以及矢狀面圖像,開展多平面重建、表面遮蓋法以及容積再現(xiàn)等相應處理,獲取三維CT重建圖像[5]。(3)MRI檢查方法。選取西門子1.5T MR掃描儀和表面體線圈,給予患者常規(guī)冠狀位與矢狀位掃描,其中冠狀位掃描選擇T2WI脂肪抑制序列,矢狀位掃描選擇T1WI快速小角度激發(fā)序列,調(diào)節(jié)層厚3mm,掃描野160X160mm,矩陣調(diào)整為256x256。
3 評價標準:脛骨平臺隱性骨折診斷標準:通過X線檢查不存在顯著骨折線,接受CT檢查表明骨質(zhì)中骨小梁存在透亮骨折線,骨皮質(zhì)表現(xiàn)為不連續(xù),骨碎片移位,接受MRI檢查表明骨小梁骨折線,骨皮質(zhì)不連續(xù),骨折線T2WI與T1WI表現(xiàn)為低信號,抑制序列產(chǎn)生高信號。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接受1個月-3個月的隨訪,選取2名高年資臨床骨科醫(yī)生依照患者受傷情況、臨床表現(xiàn)癥狀、手術發(fā)現(xiàn)、手術結果和影像學資料進行最終診斷。
5 結果:64例疑似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最終臨床診斷明確屬于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59例,不存在骨折患者5例,將最終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MRI診斷脛骨平臺隱性骨折的臨床敏感度與準確度顯著高于三維CT重建診斷結果,兩者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MRI檢查對于周圍軟性組織的顯示滿意度評分為(1.73±0.52)分,三維CT重建檢查對于周圍軟性組織的顯示滿意度評分為(0.62±0.23)分,對于周圍軟性組織,包含半月板以及韌帶等MRI顯示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三維CT重建,兩者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MRI診斷與三維CT重建診斷結果對比(n,%)
脛骨平臺隱性骨折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骨折類型,及早準確診斷,開展手術治療能夠良好的改善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患者預后效果,X線片作為臨床用于膝關節(jié)損傷的常見檢查措施,由于脛骨評估和水平面后傾角的存在,開展X線片檢查會由于前端遮擋,無法良好顯示骨折部位,側位片投影前后重疊,同樣不能夠良好顯示骨折部位,所以對于脛骨平臺隱性骨折施行X線片診斷難度大,十分容易產(chǎn)生漏診。通過本文的研究資料可見,MRI診斷脛骨平臺隱性骨折的臨床敏感度與準確度顯著高于三維CT重建診斷結果,對于周圍軟性組織,包含半月板以及韌帶等MRI顯示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三維CT重建,兩者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表明,MRI檢查在軟組織顯示方面存在一定優(yōu)勢,能夠良好的顯示軟骨與韌帶等組織,組織中存在輕微出血以及水腫能夠使MRI信號明顯改變,顯著提升臨床脛骨平臺隱性骨折的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臨床中針對存在顯著表現(xiàn)癥狀的下肢外傷患者,為其開展X線片檢查不能夠排除脛骨平臺隱性骨折,MRI屬于進一步篩查的理想措施,與三維CT重建技術聯(lián)合應用,能夠幫助提高脛骨平臺隱性骨折的臨床診斷準確度,為臨床診斷與治療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