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淵,江 泉(通訊作者),鄧舒昊,施秀榮,單 君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上海 201203)
肝臟局灶病變?yōu)楦文懣瞥R娂膊≈唬饕且蚋闻K局部炎性反應出現(xiàn)異常增生、代謝等導致局部產(chǎn)生病理性改變,分為惡性疾病及良性病變,主要種類包括血管瘤、肝癌、再生結節(jié)等多種。該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惡心等,但部分患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且該病病變范圍較小,造成診斷難度大,降低臨床診斷準確性,導致肝臟受損較為嚴重時才確診治療,導致治療難度大,且患者生存率低、預后效果差等,因此,早期診斷對肝臟局灶病變患者治療有重要意義[1-2]。常規(guī)超聲為臨床上診斷常用方法,可通過圖像分析肝臟局灶病變的大小、位置等情況,但該方法診斷效果有限,對較小病灶的肝臟疾病較難以明確分辨,出現(xiàn)誤診等情況,效果并不理想[3]。本次采用超聲造影對肝臟局灶病變患者進行檢查,可有效提高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率及各病變類型檢出率,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肝臟局灶病變患者88 例,根據(jù)檢查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44 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1.65±1.81)歲,經(jīng)穿刺活檢等方式,病灶良性19 個,惡性36 個,該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超聲進行檢查。觀察組44 例,男27 例,女17 例,年齡24 ~65 歲,平均年齡(42.13±2.06)歲,經(jīng)穿刺活檢等方式,病灶良性17 個,惡性40 個,該組患者采用超聲造影進行檢查。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男女比例、病灶數(shù)量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1)均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者;(2)無嚴重血液、心肺等系統(tǒng)疾病者。
1.1.2 排除標準
(1)對造影劑過敏者;(2)伴有精神異常,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超聲檢查,在檢查之前,需叮囑患者不要進食,保持空腹狀態(tài),采用彩色多勒普超聲,將探頭頻率設置為2MHz ~5 MHz 范圍內,并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沿患者肋緣下及肋間持續(xù)探查,對肝臟局灶病變位置、大小、數(shù)量、回聲邊界等情況進行記錄,并通過彩色多普勒觀察病灶內血供,了解其分布狀況、充盈程度、走行方式等[4]。
觀察組采用超聲造影檢查,將超聲診斷儀開啟為實時超聲造影模式,使患者保持平靜呼吸狀態(tài),取5 mL 生理鹽水與2 mL 造影劑混合并搖勻,使其成為含有微氣泡乳白色溶液,取2.4 mL 混懸液在肘前靜脈進行注射,隨即追加注射5 mL 生理鹽水進行沖管,之后實時觀察注射造影劑后肝臟病變及附近組織回聲變化,觀察時間應在6 分鐘以上,將檢查過程儲存于超聲儀內,之后由超聲造影醫(yī)生進行診斷[5]。
(1)比較兩組檢查方法診斷的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2)比較兩組檢查方法對膽管癌、血管癌、肝細胞癌及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等病變類型檢出率。(3)測定對照組和觀察組不同時相的肝細胞癌最大徑線,采用雙盲式測量,由兩名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超聲科醫(yī)師進行操作,與結果不一致時協(xié)商一致統(tǒng)一結果。
采用IBM 公司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23.0 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以(例數(shù)/百分比)[n(%)]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診斷敏感度及準確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查方法的對診斷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率對比[%(n/n)]
觀察組對各病變類型檢出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檢查方法對各病變類型檢出率對比[n(%)]
觀察組在動脈相、門脈相、延遲相測出的肝細胞癌最大徑線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測量肝細胞癌最大徑線對比(x- ± s ,cm)
肝臟局灶病變屬于臨床上多見病癥之一,多以單發(fā)或多發(fā)形式在肝臟內發(fā)生,并區(qū)分為惡性、良性兩類,病灶性質不同則治療方法之間也存在差異。該病早期主要臨床癥狀從常見消化系統(tǒng)癥狀開始,患者出現(xiàn)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進一步發(fā)展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肝大、黃疸等癥狀,但部分早期患者臨床癥狀并不明顯,且病變范圍小,容易導致誤診、漏診或延誤治療,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間,并大幅度增加治療難度,對患者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6-7]。
常規(guī)超聲因操作簡單、價格優(yōu)惠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廣泛使用,雖可對肝臟疾病大致情況進行判斷,觀察病變大小、位置、血流供應等,但有大量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該方法診斷存在一定局限性,對病變位置較淺且病灶較小容易出現(xiàn)漏診,檢出率不高,因此檢查效果并不理想[8]。
在本次采用超聲造影對肝臟局灶病變患者進行檢查,觀察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率高于對照組,各病變類型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觀察組在動脈相、門脈相、延遲相測出的肝細胞癌最大徑線明顯長與對照組(P<0.05)。超聲造影為一種新型影像學檢查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便捷等優(yōu)勢,提高對患者疾病診斷準確率[9]。該方法主要是利用造影注射劑中含有的微小氣泡靜脈注射后可增強機體血流信號,之后根據(jù)散射回聲特點,對不同病灶反應進行觀察,提高對病變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超聲造影基于諧波成像原理,依靠病灶血流信號狀況及阻力情況指標,增加圖像分辨力,更有利于精確診斷,提高肝臟局灶各類病變檢出率,為臨床診治提供確切指導[10-11]。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造影對肝臟局灶病變患者進行檢查,可有效提高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率及各病變類型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