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婷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常見耳科疾病,主要指人體耳朵中的鼓膜、黏膜有慢性化膿性炎癥反應發(fā)生[1]?;颊甙l(fā)病后的臨床主要癥狀以耳朵流膿與鼓膜穿孔為主,部分患者還會伴有明顯的聽力下降癥狀,會對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臨床多采用手術方法治療疾病,可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手術屬于侵入性手術,手術部位比較精細,一旦出現(xiàn)意外可能損傷聽力功能,所以患者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3]。再者,多數(shù)患者就診前已經有過多次保守治療經歷,但疾病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治愈,所以患者情緒相對低落、焦慮。若不進行干預,則會嚴重影響圍手術期的康復效果。為改善這一情況,臨床需積極結合患者的疾病特點與護理需求,制定更安全、連貫的護理模式,才能獲取理想的護理效果。本文主要對比分析不同護理用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效果,報道如下。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
2019年7月-2020年11月,回顧性分析醫(yī)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04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相關資料,基于雙色球分組法將104例患者分組,試驗組與對照組各有52例患者。納入標準:患者均滿足中耳炎的臨床診斷標準[4];患者均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礙、聽力喪失以及精神疾病患者。試驗組男性及女性比例是31∶21,年齡區(qū)間18-69歲(43.69±7.96)歲,患病時間0.5-8.5月(4.55±2.87)月。對照組男性及女性比例是29∶23,年齡區(qū)間18-68歲(43.40±7.99)歲,患病時間0.6-8.5月(4.59±2.90)月。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對照組(基礎性護理):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定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簡單講述手術流程,輔助患者做好手術準備。在患者結束手術后,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促進疾病康復。
試驗組(臨床護理路徑):(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1名病房責任護士、1名主治醫(yī)師以及1名護士長組成三人小組,小組成立后針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護理”等關鍵詞展開討論分析。主治醫(yī)師憑借著自己多年的經驗,闡述患者發(fā)病后的臨床癥狀,圍手術期需要做好的相關事項。護士結合自己經驗闡述現(xiàn)有護理工作,并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核心參考文獻,學習其中的先進護理方案,最后制定護理路徑表,并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修改護理內容,最后確定執(zhí)行的護理路徑表。完成表格制作后將護理路徑表發(fā)給每一位護士,組織護士進行相應培訓工作,保證每位護士均可嚴格遵循護理要求進行工作。(2)入院1-2d:第一,著重介紹疾病知識,可通過疾病知識手冊或醫(yī)院自制疾病知識視頻進行基本知識教育,護士在患者、家屬學習完畢后進行一對一深入講解,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第二,動態(tài)評估患者情緒,積極安撫、寬慰患者,態(tài)度友善、熱情大方地與患者交流,影響患者,促使患者闡述內心恐懼,并解答患者疑惑,改善患者情緒。第三,向患者介紹主治醫(yī)師,重點闡述主治醫(yī)師的豐富醫(yī)療經驗、主刀經驗,手術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手術信心。(3)入院3-4d,該階段以手術為重點,首先護士需輔助患者完成全身檢查與手術前準備,詳細闡述手術流程,手術室理想環(huán)境,穩(wěn)定患者情緒,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促使患者可全面配合手術。在手術結束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做好術后護理。如術后病變部位監(jiān)測、遵醫(yī)囑用藥、結合病變部位調節(jié)體位、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等。護士還可制作溫馨小卡片,卡片上記錄患者的用藥時間、方法及數(shù)量,進一步提高患者的遵醫(yī)囑用藥積極性。(4)入院5d,出院當天,護士需動態(tài)評估病變部位的愈合情況,指導患者術后盡可能維持一段時間清淡飲食,避免劇烈咳嗽,定時清理耳朵,一旦出現(xiàn)不適癥狀立刻回院就診。
(1)兩組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分別在護理前、護理后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5]、漢密頓抑郁量表[6]以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7]進行評估,總分分別是0-68分、0-80分、0-21分,分數(shù)越高指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睡眠質量越差。
(2)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在兩組患者出院當天發(fā)放調查問卷指導患者客觀評估科室護理質量,主要從基礎操作、專科護理、環(huán)境管理、護患關系、護理安全五個方面進行評估,單項總分0-20分,分數(shù)越高指代護理質量越好。
予以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
護理前兩組SDS評分、SA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SDS評分、SA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改善顯著,觀察組的SDS評分、SA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基礎操作、??谱o理、環(huán)境管理、護患關系、護理安全)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臨床主要結合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情為患者提供相應治療,若患者病情相對輕微,則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指導患者準確用藥,便可讓患者離開醫(yī)院,醫(yī)療服務主要由門診提供;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則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治療要求患者住院。但想要保障手術治療效果,則需在患者治療期間提供相應的護理干預。有學者[8]指出,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圍術期間未得到有效護理干預,則無法調節(jié)患者心理狀態(tài),無法提高術后康復安全性,無法避免感染以及鼓膜損傷等不良現(xiàn)象,會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而基礎性護理是一種疾病護理干預,并未兼顧患者的心理需求與認知需求,護理質量一般,無法發(fā)揮輔助臨床治療的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近年來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有研究[9]指出,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圍手術期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保障臨床護理的連續(xù)性、完整性與全面性,并且可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護理需求,可充分發(fā)揮護理的治療輔助作用。臨床護理主張明確患者住院期間每一天的護理工作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路徑表,護士嚴格遵照護理要求一一完成護理路徑上的護理內容,從而保障護理的完整性。而護士在為患者提供服務之前,均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護理培訓,掌握護理路徑中涉及到的每一項護理工作內容,護理技能有保障,護理質量水平較高,所以可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
綜上可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獲得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