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雄
闊別故土,他鄉(xiāng)耕耘,商旅各國,歷數(shù)異域風情,然而,令我心中最難忘懷的還是童年記憶中故鄉(xiāng)的東港河,每憶及此總是令我心馳神往。
東港河東接吳楚長江,通達商賈重鎮(zhèn)小池,與九江隔江相望,北二十里經回風古鎮(zhèn)王埠直折西行再二十里,達黃梅中部重鎮(zhèn)孔壟。東港河自嚴家閘直入龍感湖,向東南出華陽可與長江各口岸商埠對接。真可謂四十里東港河,八面來風,千帆競渡。迎送南來北往客,是舊時商來客往之黃金水道。
東港河水系分布十分豐富,支流四通八達,是鄂東平原這塊母親土地上的一條條血管,滋潤著一河兩岸富饒的母親土地,孕育著東港河畔的勤勞兒女繁衍生息,代代生生無窮已。
童年記憶中的東港河,比現(xiàn)在要闊許多,我和我的小伙伴們經常劃水回風灣,也就是王埠古鎮(zhèn)前河畔,足闊一百五十丈有余,最闊處在兩百丈之多,河水自東向西緩流,清澈見底,水底有許多燈籠草、扁水草,魚蝦、鮮貝、蚌殼之豐富自不必說,那兩岸河畔斷斷續(xù)續(xù)、寬窄不一地點綴些荷池、葦叢、楊柳,在暮春仲秋早晨一眼望去銀露燦燦,如丹霞翠玉,千絮婆娑,伴些水鳥、野鴨聞啼,更是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演繹在東港河畔的許多童年趣事,每每憶及仍是那么的甜蜜,余興未盡!原先和現(xiàn)在的改革開放體制不同,那時是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沒有私人、“私”字一說,連人帶物之一草一木都屬公有,更談不上私人種瓜種果,那是大隊、生產隊的事。物資十分貧乏,生活必需品一律限量按工分、勞力多少憑票供給,講究的是多勞多得,不勞者不得,但也有不勞者多得的。諸如干部、干屬、干親、干友之類,比普通社員群眾要優(yōu)越許多,另外大人上工有得,小孩兒學生有得,數(shù)量有限,一家分得幾許,眾口嘗鮮,小家伙們每盼瓜熟,垂涎欲滴,望眼欲穿,幾葉瓜片早已囫圇吞棗,不知何味,不知去向,掃興極了!河對岸是舊的德化,河灘邊也種些香瓜、甜瓜之類,那是德化人民公社的瓜。盛夏瓜熟,我的小伙伴們早就望眼欲穿,打起了這片瓜的主意。看瓜的顧爺爺也早就洞察,終日手持一柄木叉,那是對付我們的“武器”。然,小家伙們也懂計謀,潛水路、分兵東西夾擊佯進,令看瓜爺爺首尾難顧,每每得手,一人一二瓜獲,撲向河中,且舉瓜過頭頂,嘲弄看瓜人,看瓜顧爺爺憤呼、蹬腳、跳罵,木叉在空中舞得呼呼作響,卻無濟于事,作罷而終!
童年時,總想嘗試和體驗趣味的事物,東港河畔素以魚米之鄉(xiāng)著稱,一年四季都有水產品可獲,魚類四季皆有自不必說。春有蒿菜、蘆筍;夏有蒿巴蓮蓬、藕絲、鮮貝蚌殼;秋有菱角,品種如:豬八戒、和尚、元帥之類,還有芡實(土名雞頭米)、蓮子;冬天挖蓮藕、割蘆條、趕魚、撐魚。而最有趣的是劃一葉小舟在蘆葦叢里掏鳥窩、摸鳥蛋,碰巧還能逮幾只水鳥游鴨之類,收獲總不會少。有時也做些那時并不覺臉紅的事,順手牽羊將漁船下的魚卡子、魚籠收為己有,自然也有魚,招來許多的憤罵卻也無傷大雅,不礙事!東港河的夜景最是迷人。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如紗,帶著星光的燦爛飄落在河面,銀光點點,溫馨而神秘!
河堤上,晚風清涼,大人們總是叫我們先去占好位子,便將門板、竹床之類合拼成鋪,一家人納涼鋪上,母親教我數(shù)星星,那時什么都好奇,牛郎織女星,隔河相望,時而眨眨眼睛似在含情傾訴、竊竊私語。母親總是教我許多東西,講給我許多故事。多少年過去我也不能忘懷!
記憶里,河堤納涼的情景,絲毫不比現(xiàn)在城里的公園夜場遜色,這是舊時古鎮(zhèn)鄉(xiāng)村的“夜總會”。街坊鄰居各家各戶都集聚在河畔、堤岸、水碼頭上乘涼,有的人家支起蚊帳,有的人家干脆搬起小木桌、小板凳,幾盤農家小吃就著小酒,品著快活的夜色時光。也有串鋪聊天的,時事趣聞、天文地理、鄰里矛盾、農事商經,無所不談。有哼著采子戲調的、唱黃梅戲腔的,也有拉二胡的、吹笛子的。每每這個時節(jié),夜色的東港河畔總是彌漫著和諧、快樂、充實的氣氛。
深秋的季節(jié),鄂東平原這片遼闊大地上的東港河兩岸,一片秋收繁忙喜悅的景象。當你漫步在那秋的原野,感動那秋的風華與碩實,你更深深感動東港河——這條母親河的慈愛與恩賜!更深深感動于這遼闊的土地上父親脊梁的力量,堅強而包容!
舊時的東港河流域各商埠有不同的地方品系特色。比如小池口以港口、碼頭物流、紡織品布行、絲綢行、百貨、鹽行、米行、中藥鋪等為主要商貿特色;孔壟鎮(zhèn)則以竹器、木器、衡器、農具、編織品、手工藝品、鞭炮、豬仔行等為主要商貿特點;再往西如蔡山、白湖渡、李英、張河等地以土特產、手工織土布、印染為主要交易特色;往北往東嚴家閘、龍感湖、獨山、下新、徽州宿松、陳營、段窯、匯口各商埠則以土特產、藥材、黃花、木耳、干鮮果蔬制品、水產品、桑蠶絲織、水運為特色;古鎮(zhèn)王埠則是東港河黃金水道中的重要中途碼頭驛站,商來客往船只在此落帆夜宿,中轉??浚℃?zhèn)以飯鋪、酒館、旅店、茶館服務業(yè)為主,以美食小吃、紡紗織布、染鋪、香燭紙鋪、磨坊、米行、炮坊、鐵器鋪、小百貨鋪、藥鋪、診所、干鮮臘味土特產、油坊、水作坊為特色。
回風灣王埠古鎮(zhèn)不大,百余戶,大多桑田勤耕人家,半年辛苦半年閑,男耕女織,兼做些商貿生意,作坊、館鋪,日子都還算殷實,并無大差大異。當然也有不少殷實大戶、書香仕子之家。舊時的古鎮(zhèn)有多家私塾學館,故讀書學子頗多,這里的民風淳樸而和諧,乃東港河畔勤勞大眾人家之縮影。
年前回了趟故里,回到了童年的東港河的懷抱,卻已不見昔日我那東港河的多姿與美麗,不見那魂牽夢繞的古鎮(zhèn),不見了許多許多……也許是人類發(fā)展的進步,也許是生產力與文明繁榮升華,也許……然而,我還是總想著童年記憶中的一切一切,它們在我的腦海里,是永久的眷戀與記懷,是我夢里的點點滴滴……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