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外文摘》雜志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社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評選出4個年度獎項。其中,魯敏《就花生米下酒》、施曉宇《空海:中國取經(jīng)》、莊振加《被拐賣后的那些年》、張銳鋒《塔城隨記》、張林華《龍窯》、何正良《夢回先遣連》、周有德《周有德散文小輯》、查興娥《貨車被劫記》、林麗華《柳桂青》、蔣殊散文集《沁源1942》10篇(部)作品榮獲一等獎。另外,石舒清《余墨》、李芝桂《手機墮落記》、吳斌《我在旅途當(dāng)大廚》、左左《每一天都在告別》、吳有君《五彩石》、劉冬梅《躲生》、邱仙萍《胭脂巷》、呂華青《桃花紅,梨花白》、凌澤泉《抒情的鄉(xiāng)村》、蔣建春《我家有個“日本人”》、高彬《川南的春天》、黃康生《羅斗沙島,那一抹停泊的藍(lán)》、秦勤《疫情下的中國留學(xué)生》、楊云霞《回娘家過年》、劉帆《濟源讀山》、賴廷階《巾幗魂》、韓玉舫《大石頭的故事》、張鈺《秀兒》等散文,分別榮獲“十佳散文獎”,“十佳散文集獎”,散文類二、三等獎。
備受矚目的年度“精銳獎”,被新疆阿勒泰女作家阿瑟穆·小七奪得,獲獎散文集《解憂牧場札記》中的她和那座游牧民族老院子,是作者堅守“垃圾是堆錯地方的財富”的理念,花費了10年時間,利用在廢品收購站收購的舊物、在周邊坍塌老屋處撿拾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及舊家具、舊的勞動工具、在民間收購老物件等,恢復(fù)建成,起名為“解憂牧場老院子”。在這里,不但吸引了成千上萬人來參觀,還帶動一個小村依托游牧非遺生產(chǎn)生活方式開展旅游活動,實現(xiàn)文化民俗脫貧致富。難怪,阿勒泰市副市長葉素琴在開幕式上發(fā)言時,激動地稱小七是“阿勒泰的寶貝”。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高洪波肯定了小七的散文創(chuàng)作,他說:“小七的散文注角極其敏銳,她快樂的文筆,給人一種寧靜的力量,還有,她作為一個女作家特殊的情感、情懷,到少數(shù)民族特殊的情誼,到大自然萬物的溫暖,堪稱‘走在陽光下的文字。”
開幕式上,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高洪波致辭,他說:“豐子愷最有名的散文集是他的《緣緣堂隨筆集》,緣緣堂,是他花他的所有積蓄蓋的,但是沒多久,就被日本人炸了,然后他就開始逃難,從桂林一路逃,帶著孩子一路定居在重慶,后來在臺灣也去過幾年,這么一個很安靜的畫家、翻譯家、散文家,與世無爭,對孩子充滿著美好的感情,對動物寫得非常到位,但是戰(zhàn)爭一來,攤上了能怎么辦?自己蓋的那個房子,三層,設(shè)計那么好的房子,讓飛機炸了,那就是一個時代,他一路在寫,而且,淡淡的哀傷。他的兒女們卻不知道這場災(zāi)難已來臨,他們依舊無比的快樂,我讀起來是很震撼的,因為對于孩子來講,跟一場游戲似的,他們沒有感到生活的殘酷,甚至可能死亡降臨那一刻,都沒有意識到這些。任何的時候,萬事萬物皆可入我筆下,前提就是,萬物皆備于我,然后呢,有一個觀察點,才能表現(xiàn)出你所處的時代。”
年會上,《海外文摘》雜志社執(zhí)行主編蔣建偉發(fā)表了《2020年中國散文工作報告》,主辦方還舉辦了7場名家講座、阿瑟穆叫、七散文研討會、2020年中國散文朗誦會、2021年簽約作家儀式等系列活動。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高洪波,作家梁曉聲、阿成、王宗仁、劉慶邦、鮑爾吉·原野、張銳鋒、蔣建偉、巴根、蔣殊、俞勝等,與獲獎作家們一起參加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