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安
我一腳跨進月牙門。
她看見我來,尷尬地微笑著,很不自然的那一種,有點兒僵??吹贸?,她很久很久沒有笑過了,大概是從先生田常過世以來,得有五年了吧,也許她都快忘記怎么笑了。
她從屋里取出一壺茶,是她自己采制的手工茶,透過圍墻可見,這茶就長在后山,層層疊疊綠透了山頂。簡單交代幾句,吳非就轉身做面條去了。我拉開凳子坐下,燒了一壺水,兀自沏起茶來。陽光從遮陽棚頂上的一個破洞泄下來,投射到杯子里,金黃的茶湯頓時發(fā)亮,幽幽的茶香飄起來,嘬一小口,頭皮的毛孔次第打開,困乏頓時消了一大半。
這茶,沒有一丁點兒的苦澀味,舌尖上有絲絲甘甜,香氣游離在齒縫里,提神醒腦,茶水很細很軟,清新爽口,如此品質當屬茶中上品,沒有幾年工夫是達不到的??磥?,種茶養(yǎng)茶制茶這些年,吳非已經(jīng)修成正果,是人養(yǎng)茶,還是茶養(yǎng)人?我不知道,但我感覺她已經(jīng)從悲痛中走出來了,走在這平靜的生活里,喜歡上這里的靜謐。
平日在廟里,吳非除了做飯做功課之外就是照料茶園。每日與茶樹廝守,她漸漸了解了每一棵茶樹的習性,懂得每一種茶樹的味道。每天聽著茶樹花開葉落的聲音,她像是懂得花言茶語,有事沒事就去找棵茶樹傾訴衷腸。每當心中有點兒波瀾,她就坐到茶園里,與茶樹對話一兩個時辰。她懂茶,茶也懂她,有一種救贖叫悟,花言、茶語、禪悟人生。
她的話不多,在這山里,言語最是多余,至少對她而言是這樣。有時候想說點兒什么,茶便是信使。她會制許多不同的茶,白茶、紅茶、黑茶、綠茶,各種滋味對應著不同的時節(jié),對應著不一樣的心情。也許在她心里,早已把自己活成一棵茶樹,無論寒暑,苦澀獨吞,甘甜自品,茶自在,觀自在,人自在。
莫名地感動著,眼睛迷離之間,吳非端來一盆素面,許是肚子餓得慌,竟然覺得比起我最愛的三鮮面好上數(shù)倍,三下五除二吃個精光。抬頭才發(fā)現(xiàn)已是午后兩點多了,冬天的太陽早已西斜,陽光透過月牙門,照得整個棚子里亮堂堂的。
吳非又燒了一壺水,換了一泡茶,起身遞來一杯,目光閃爍,似乎在問:“怎么會來此,專程來看我?”說實話,還真不是特地來的,我周末尋訪友人不遇,不想負了這美好時光,便一路游一路逛,突然瞥見“妙高山”的指示牌,于是臨時起意決定登高望遠,不想竟然踏破鐵鞋無覓處,在此邂逅吳非。
“我一直以為這里是‘廟高山,怎么會是‘妙高山呢?”
“自己到茶園里走一圈兒,興許你就會明白?!笨磥韰欠鞘腔蠲靼琢耍趶R里住久了,話里藏著哲理,透著禪意。
閩南多山,山上多廟,廟宇大都建在山腳下或者半山腰,像這樣建在山頂?shù)乃坪醪欢嘁姟W叱鰪R宇,放眼一望,遠山近岱層層疊疊,流云飛霧纏纏綿綿,似一幅動感十足的水墨山水畫,怎么也看不完,怎么也看不夠。
回首茶園阡陌交錯,清風搖動岸上的五節(jié)芒,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樣好看。五節(jié)芒又名管芒(閩南語肝真),有清肝利水、平肝消火之功效,古人用它來醫(yī)治肝病,田常病痛那一陣子,吳非沒少過來采集五節(jié)芒。小時候,吳非就經(jīng)常來這里,采集五節(jié)芒制作掃帚,貼補家用,這樣的掃帚現(xiàn)在已不多見,但在婚禮等習俗上依舊是必不可少的。
茶花怒放,彩蝶紛飛,吳非打開蜂箱,蜜蜂頓時蜂擁而出,在我耳邊嗡嗡作響。她熟練地取出一爿隔板,微風送來冬蜜的甜味,沁人心脾。山上的鴨腳木開著密密麻麻的花,蜜蜂把鴨腳木花與茶花、桂花相拌,產(chǎn)出最美的冬蜜,甜了整個冬季。
“你怎么會住到山上???電話總是關機,大家都想幫你,找不到?!?/p>
“我得靠自己?。∮袃鹤又?,有這山、這茶、這花為伴,有蜂與蝶相處,還有蜂蜜滋潤,夠了。”她說。
茶香飄遠,思緒飛遠。當年的吳非是個靜嫻的女生,總是獨自在角落里,靜靜地看書,加之她不是寄宿生,很少見到其身影,也就沒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我與吳非是同學,但也是她嫁給田常后才知曉的。田常是我的同桌,與我一樣的獨行客,我們兩只稀松平常的丑小鴨游到一起,竟成了一生的死黨——上同一所大學,到同一個單位上班,吃同一鍋飯。結婚后,我有了小家,別了學校另尋去處,他留守原處,一輩子沒有挪過窩。
再次見到田常時,他已經(jīng)和吳非結婚了。兩個人的名字里,一個叫“非”,一個叫“?!?,哈哈,“非?!敝異?,看來的確非同尋常啊!可惜5 年前,田常先她去了,她,獨自一個人去了山上的一處茶園。
山高人為峰,廟高山當座。是啊,風景這邊獨好,妙高不見山,每日茶相伴,神仙的日子也不過如此吧。
我突然覺得我問得有點兒多余,此時此景已經(jīng)告訴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