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軍衛(wèi)
(山西晉能控股煤業(yè)集團沁秀公司岳城煤礦, 山西 晉城 048006)
岳城煤礦主采3 號煤層,煤層平均厚度3.36 m,分層開采。1308 工作面位于一盤區(qū)大巷以北,1307工作面以西,1309 工作面以東,礦界以南。13081 巷為工作面進風順槽巷道,巷道標高441.0~503.0 m,地面標高955.0~860.0 m。巷道直接頂和老頂均為砂質泥巖,平均厚度3.63 m,黑色,質軟不堅硬,層理發(fā)育,巖芯堅硬,完整,屬中等不穩(wěn)定頂板。自2019年9 月初開始施工13081 巷掘進開口以來,巷道礦壓顯現(xiàn)強烈,頂板壓力極大,頻繁出現(xiàn)錨索異常聲響,頂板托盤四角翹起及頂板離層儀變化較快等異常情況,尤其是采用全錨索支護后圍巖變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必要分析確定巷道強烈變形的原因,針對性提出科學合理的支護參數(shù),解決巷道支護難題。
預應力是鋼棒支護系統(tǒng)的決定性參數(shù)。在高預應力下,鋼棒支護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場應力值大,形成的壓應力區(qū)范圍廣,有效壓應力區(qū)幾乎覆蓋了整個頂板,形成有機的整體[1],鋼棒的主動支護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利用工程類比法及現(xiàn)場經(jīng)驗選擇錨固法加固頂板,采用自然平衡拱原理作為鋼棒支護設計的數(shù)學模型,通過巷道圍巖層間的關系來確定巷道支護的鋼棒參數(shù)。根據(jù)《采礦工程設計手冊》和《煤巷錨桿支護理論與成套技術》[2],經(jīng)計算可得:鋼棒長度取值應不小于2.40 m,合理取值為2.70 m;直徑取值應不小于16 mm;錨索長度應不小于4.484 m;鋼棒間距不應大于1.34 m,鋼棒排距不應大于1.34 m。
如圖1 所示,頂板支護為鋼棒和錨索聯(lián)合支護,其中:鋼棒采用屈服強度≥1 100 MPa 的(20-2700左旋無縱筋預應力鋼棒,搭配鋼棒鎖具和高強度托板,排距10 00 mm,每排5 根鋼棒,鋼棒間距1 050 mm,垂直頂板打設,鋼棒鉆孔2 400 mm,外露150 mm;錨固劑采用MSK2335、MSZ2360 各1 支進行全長預應力錨固,鉆頭直徑(28 mm,錨固長度為1 309 mm, 錨 固 力 不 小 于 250 kN; 表 面 采 用BHW235/280/4-4500-5 的 W 鋼帶和 3 000 mm×1 200 mm 鋼筋塑料網(wǎng)兩邊壓邊。預應力鋼棒初始張拉至250 kN,損失后不低于200 kN。
錨索采用SKP22-1/1720-7400 高強度礦用鋼絞線錨索,沿巷道中間垂直打設每排3 根,間距1 500 mm,距幫1 066 mm,排距1 000 mm,采用 1 支MSK2335 和2 支MSZ2360 樹脂藥卷錨固,鉆頭直徑(28 mm,錨固長度2 733 mm,表面采用5 132 mm 的12 號工字鋼梁,預緊力損失后大于250 kN,考慮到預應力損失要求現(xiàn)場施工時超張拉至310 kN。
如下頁圖2 所示,兩幫支護形式與頂板支護類似,鋼棒排距為1 000 mm,每幫每排2 根鋼棒,鋼棒間距1 050 mm,距頂、底分別為1 550 mm、600 mm,垂直巷幫打設,錨固長度為1 309 mm,預應力鋼棒初始張拉至150 kN,損失后不低于100 kN。錨索采用SKP22-1/1720-4300 型高強錨索,每排每幫布置1 根錨索,錨索距頂500 mm,排距1 000 mm,全都垂直煤幫打設,預緊力損失后大于150 kN,考慮到預應力損失,要求現(xiàn)場施工時超張拉至210 kN。
圖1 頂板支護示意圖(單位:mm)
圖2 巷幫支護示意圖(單位:mm)
13081 巷于 2019 年 9 月開始施工,自 450 m 處以里設置綜合礦壓觀測站,分別對巷道表面位移、鋼棒受力及頂板離層情況進行現(xiàn)場觀測。
巷道表面位移監(jiān)測結果表明:隨著距離掘進頭距離的增加,巷道位移量逐漸增大,28 m 之后巷道變形基本趨于穩(wěn)定。頂板最大下沉量為18 mm,兩幫移近量最大為156 mm,總體來看變形量很小。
在觀測范圍內選取不同預緊力的兩組鋼棒進行受力觀測,其中1 號預緊力為40 kN,2 號預緊力為120 kN。觀測結果見圖3。
圖3 不同預緊力條件下鋼棒的受力情況
大部分鋼棒初始預緊力為100~120 kN,最大的特點是鋼棒施加較高的預應力后,鋼棒受力受掘進的影響不大,鋼棒受力變化不大,基本趨于穩(wěn)定。說明鋼棒預緊力設計合理,能夠很好地控制巷道圍巖變形,防止圍巖離層、破碎擴容的發(fā)生,保持其完整性,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支護作用[3]。
從離層儀監(jiān)測結果來看,絕大部分離層儀顯示離層值為0,說明預應力錨棒支護系統(tǒng)有效地保障頂板的穩(wěn)定,頂板基本沒有發(fā)生離層現(xiàn)象。
采用高預應力鋼棒支護工藝,當鋼棒長度的合理取值為2.70 m,直徑為16 mm,間排距為1.34 m時,現(xiàn)場頂板、兩幫能夠被有效支護,且巷道表面位移和頂板離層均在設計允許范圍之內,說明鋼棒預緊力設計合理。該設計方案能夠很好地控制巷道圍巖變形,防止圍巖離層、破碎擴容的發(fā)生,保持其完整性,充分發(fā)揮了鋼棒的主動支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