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劉夢姮,徐文群
(宜春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江西 宜春 336000)
宮頸癌位于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率的第二位,每年大約有50 多萬的新發(fā)癌癥患者,死亡數高達266000 例,且有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受到廣泛的關注。大量研究證明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xù)感染是引起女性宮頸癌的主要誘因[1,2],目前分離鑒定的HPV-DNA 有100 多種,能感染女性生殖道的有40 多種。由于宗教信仰、風俗文化、職業(yè)分布、人群自身免疫力等原因致使HPV 的流行在各地有所差別,感染率也有差異[3,4]。因此了解本地的HPV 流行現狀, 分析其型別特征及年齡分布特點,對于降低本地區(qū)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及對HPV 感染預防; 疫苗研發(fā)臨床指導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收集 2017 年 11 月-2019 年 3 月在宜春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就診和常規(guī)體檢的共計2194 例女性宮頸脫落細胞標本進行基因分型檢測。年齡 17~76 歲,平均年齡 38±2.52 歲。取樣前要求條件:⑴檢查前3d 不做陰道沖洗,不要用避孕藥膏等陰道內用藥物: ⑵檢查前24h 內不應有性行為:⑶檢查前不進行醋酸或碘液涂抹。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以專用宮頸脫落細胞采集器進行采樣,醫(yī)護人員先以窺陰器暴露宮頸,用棉拭子將宮頸過多的分泌物擦去,取出宮頸刷置于宮頸口,單方向旋轉4~5 周以獲得足量的上皮細胞樣本,然后將宮頸刷頭部放入洗脫管中,沿刷柄折痕處將宮頸刷柄折斷,旋緊洗脫管蓋,做好樣本標識,并保持洗脫管直立放置,盡快送檢。
1.2.2 檢測方法 采用北京博暉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乳頭瘤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生物芯片法)和博暉BHF-VI 核酸芯片檢測儀,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操作步驟提取DNA,針對目的的DNA 進行PCR 擴增和反向斑點雜交,根據HPV 特定基因設計的特異性引物,可以擴增出24 種HPV基因型的目的片段,分為18 種高危型和6 種低危型。高危型包括 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83: 低 危 型 包 括HPV6、11、42、43、44、81。儀器將擴增產物轉移到芯片的檢測區(qū)。在檢測區(qū)雜交膜上包被有HPV24 種亞型的檢測探針。如果擴增產物中含有目的基因則能夠被芯片上的探針捕獲,再加入酶液和顯色液后在雜交膜的特定位置出現藍色的斑點,可判斷出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核酸及感染的亞型。如果不含目的基因,則在特定的位置不會出現藍色斑點。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V 感染基因型分布情況 2194 例女性共檢出HPV 感染者621 例,感染率為 28.30%,各 HPV亞型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0.000,P<0.05 )。單一感染、 雙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別占72.30%(449/621)、20.45%(127/621)和 7.25%(45/621),各種感染型別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521,P<0.05),HPV 單一感染共 449 例,以高危亞型為主,占80.85%(363/449),感染率最高的 3 種亞型分別是52 型(25.60%)、16 型(16.43%)和 58 型(10.95%),見表1 和表2。
表1 HPV感染的各型別分布占比
2.2 不同年齡階段HPV 陽性感染率比較 2194 例女性的年齡范圍在17~76 歲,年齡區(qū)間分為≤20歲、21~30 歲、31~40 歲、41~50 歲、50~60 歲和≥61歲年齡組,例數分別是 43、528、787、579、208 和 49例。HPV 陽性率分別為 34.88%、30.87%、27.95%、24.01%、28.85%和48.98 %。各年齡組間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300,P<0.05)。感染率最高的是≥61 歲年齡段,其次為≤20 歲年齡段,分別為48.98%和34.88%。各年齡組之間感染高危型、低危型和混合感染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7.090,P=0.717,P>0.05)。見表3。
表2 HPV感染類型和陽性構成比
2.3 不同年齡段 HPV 基因型 52、16 和 58 的檢出情況,≤20 歲年齡段以16 型為主,感染率為11.63%,其他年齡段以52 型為主,感染率依次為8.52%、6.48%、5.70%、9.13%、14.29%,不同年齡組感染52、16 和 58 亞型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8.188,P=0.610,P>0.05 )。見表4。
表3 HPV感染各年齡組分布情況(n=2194)
表4 不同年齡組HPV基因型52,16 和58 的檢出情況
HPV 是一種嗜上皮性DNA 病毒,主要感染區(qū)域有人類表皮的粘膜鱗狀上皮,該病毒只侵犯人類,對其他動物無致病性。HPV 以通過性活動傳播為主[5]。在全球性病傳播疾病中,HPV 的感染占15%~20%,75%的性活躍成人一生中皆感染過此病毒[6]。HPV 感染可引起人類惡性腫瘤和疣,生長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膚和黏膜上的尋常疣、 尖銳濕疣及生長在黏膜上的乳頭狀瘤,并可發(fā)展為癌前病變及浸潤性癌。
HPV 感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我國地域遼闊,而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等各方面差異顯著。HPV 感染情況也不盡相同,據報道,我國女性人群宮頸HPV 感染率為25.0%, 不同地理區(qū)域的感染率差異較大(20%~34.6%),其中華東地區(qū)為25.2%[7]。本研究中,江西省宜春市婦女HPV 感染率為28.3%,略高于華東地區(qū)的平均水平,接近于孔令和等[8]報告的九江地區(qū)HPV 感染率為29.4%,明顯高于曾選[9]報告的南昌地區(qū)的20.94%。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宜春地區(qū)HPV 感染以單一感染為主,占72.30%,排前三名的是52 型、16 型、58 型,與曾選[9]報導的南昌地區(qū)HPV 感染前三亞型一樣,以單一高危型感染為主。但與有些報道的結論以16 型感染為最常見的感染類型[10]不一致,但與報道中52 型、58 型近年來有上升趨勢[11]的情況一致。因此可以認為52 型成為本地最新的流行亞型。說明不同地區(qū)HPV 亞型的流行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可為流行病學研究提供基礎資料,也可根據地區(qū)差異,研發(fā)和選擇性的接種疫苗,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
本次研究HPV 感染各年齡段分布與大多數報道相似[12,13],呈“U”型分布,主要表現為 20 歲以下和61 歲以上兩個年齡段女性相較于其他年齡段感染率較高,感染率最高的是≥61 歲,感染率為48.98%?!?1 歲年齡段患者由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和體內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微環(huán)境的改變導致清潔能力下降,使病毒不利于自然清除[14],還可能就是因為本年齡段患者大多出現臨床癥狀,進行針對性檢測,致使感染率偏高。筆者認為年齡小而感染率高的可能原因是:性生活過早、過頻增加了女性生殖道黏膜機械性損傷和接觸HPV 的機會,為感染創(chuàng)造條件。
目前我國上市的HPV 疫苗有三種,分別為二價、四價和九價,分別對不同型別起到預防。二價疫苗預防HPV16、18 型感染;四價在二價的基礎上增加了HPV6、11 型抗原; 而九價在四價的基礎上增加了 HPV31、33、45、52、58 型抗原。我國高危型HPV 流行比較廣泛,據報道主要包括HPV16、58、52、18、33 幾種型別[15],但本研究顯示,宜春地區(qū)高危型 HPV 感染前 6 位分別為 HPV52、HPV16、HPV58、HPV51、HPV53 和 HPV39,因此選擇九價疫苗對宮頸癌的一級預防較好,但九價疫苗也沒有包含本地區(qū)高感染率亞型前幾位,因此,對于HPV疫苗接種者依然推薦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HPV 感染最常見的的結局是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絕大部分會被機體免疫力自動清除。一般平均8~24 月可發(fā)生輕度、中度和重度的宮頸癌前病變,再平均5~10 年才可發(fā)生浸潤癌,只有早查早治,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于宮頸癌的。因此,對區(qū)域性HPV 分型和感染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明確地區(qū)性HPV 亞型分布特點,有利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篩查和防治措施,有利于推進適用HPV 疫苗的研發(fā)和應用,對預防和控制HPV 感染和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