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啟,華東師范大學開了一門“活色生香”的通識課——《家常菜》。教學內容既包括天南海北家中常做的“青椒土豆絲”,又包括極具地域特色的海派菜八寶辣醬、粵菜菠蘿咕咾肉、川菜干燒大蝦等菜品。
這一課程的開發(fā),其實也反映了我國教育方針的一項轉變:2020年3月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家常菜》課程的開設,無疑是一種既接地氣又攢人氣的操作。
其實不唯“家常菜課”,早前,各大高校開設的各類通識課,可謂精彩紛呈。比如,西北大學一直開設有爬樹課,據(jù)說這能增加地質學、生物科學等學科學生的研究深度;廈門大學開設一門特色體育課——槳板運動;在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則連續(xù)多年開設“減脂課”,教學生如何科學減肥;而浙江大學更曾因“吃貨課”網(wǎng)絡走紅。(資料來源:《新京報》)
微言大義:大學之大,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課程內容之豐富與全面。如今,年輕人踏入社會,愈發(fā)需要更全面的能力與素質,作為國民教育鏈條的關鍵一環(huán),大學也有必要充沛其精神,強健其體魄,培養(yǎng)其能力。
適用話題:勞動最美;難忘的一堂課;舌尖上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