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錦
詩動京城
公元728年秋季的一天,一個消息在皇城的文化人中傳開了:才子孟浩然要來秘書省賦詩啦!
秘書省可是唐朝的史館和藏書場所,在這里抄寫或鑒藏圖書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他們不僅書法好,還都是飽學之士。對尋常文士,他們大都不以為然,但對孟浩然卻例外。
“孟浩然??!聽說他以前隱居在湖北的襄陽城鹿門山讀書,詩名早著,真希望能一睹其風采?!?/p>
“能和大詩人王摩詰(王維)和張子壽(張九齡)做朋友,又得到他們大力贊賞,孟浩然肯定詩才不凡啊!”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有人高吟起孟浩然傳誦一時的名作《夜歸鹿門歌》,嘖嘖有聲,贊不絕口。
秘書省里的人都對這位才子的到來充滿期待。
孟浩然以前來過長安應進士舉,但沒成功。這次來,他已經(jīng)40歲了。春天的進士舉,他仍然是不第?!翱荚嚳刹皇琴x詩”,他覺得自己很難掌控自己的前途。
“可人家王摩詰做詩并不下于我,卻能高中狀元!”孟浩然非常沮喪。
幸虧王摩詰和張子壽這樣的官員朋友欣賞孟浩然的才華,盛情招待他在京城逗留,希望找到更好的進仕機會。這不,今天晚上就有朋友邀請他到秘書省,與飽學之士們聯(lián)席賦詩。
一場小小的秋雨延緩了孟浩然去秘書省的行程。在躲雨的孟浩然四處張望,他看到每當細雨蒙蒙落下時,身邊的梧桐樹上的葉子便驚起了一陣觳觫,帶來了陣陣清涼。不一會兒,雨停了,月出來了,濕漉漉的長安城發(fā)出玻璃般的閃光。
等孟浩然趕到秘書省時,里面早已華燈高掛,才子滿堂。
賦詩會的主持人見主角到了,便宣布活動開始。他指著樓外新露面的一輪秋月和雨后清涼的夜色說:“我們就應景用‘秋月新霽為內(nèi)容聯(lián)句賦詩吧!”
“好!”才子們躍躍欲試。
聯(lián)句,是古代寫詩的一種方式,指一首詩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創(chuàng)作,每人一句或數(shù)句,聯(lián)結成一篇。當下眾人一個接一個搖頭晃腦吟起詩來。
終于輪到孟浩然,大家的眼光剎那間聚集在他的身上。
孟浩然撫摸了一下被雨打濕的白色襕袍,上面那些水痕還留著秋雨的寒意。他想起了剛才來時遇到的秋雨、梧桐上的雨滴、雨后的新月,這些不正切合“秋月新霽”的詩境嗎?于是,他用手正了正頭上的皂帽,朗聲吟道:
微云淡河漢,
疏雨滴梧桐。
大家聽了,跟著孟浩然沉吟起來,忽然舉座皆驚嘆:
“果然只有骨貌淑清,風神散朗的孟公才能想出如斯妙句啊!”
“清絕!清絕!”
“盡美矣!”
……
霽,是指雨停止,天放晴。
試想一下:銀河在兩三抹微云的掩映中閃著淡淡的亮光,而若有若無的秋雨滴在梧桐葉上。微云、河漢、疏雨、梧桐,經(jīng)過詩人由兩個動詞巧妙地串連起來,組成一幅靜謐清幽的秋夜畫面。描寫出“秋月新霽”的詩意境界。
那個晚上,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出,被譽為寫絕了“秋月新霽”的詩意境界。眾人在贊嘆中無法再聯(lián)句下去,而這一名句便在長安流傳開來了。
禍從口出
一天下午,皇城內(nèi)的一間內(nèi)署(官員辦公的地方)里燃起了一爐香,一個官員在房內(nèi)打坐。
檻外的庭院十分寂靜,梧桐的葉子偶爾飛旋著落下一兩片,階前的黃菊花,蟹爪似的伸向陽光,一派欣欣向榮的怡悅。
他半瞇著眼。外間的風光他并不關心,他的視線若不經(jīng)意地瞄著墻上的一幅山水畫。
畫上有一座幽僻的森林枕著流水,小路曲折,直通林中一間清雅的佛舍。僧房前面,數(shù)株古檜當門,小橋流水環(huán)繞,時見疏林飛水騖……
“摩詰兄,看什么東西這么入神啊!”下人帶著孟浩然走進來了,他向一臉禪機的王維問到。
王維淡然一笑,說:“我畫了一幅畫,請浩然兄指正?!?/p>
孟浩然在王維打坐的床上坐下,笑說:“京城里誰人不知信佛的摩詰兄精擅繪畫,所畫佛境無不莊嚴潔雅……”
王維擺擺手,他不想再和孟浩然客套下去,他說:“你的‘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詩動京城,厲害厲害,我很想拜讀你的新作!”
孟浩然果然帶來了新作,他瀟灑地從衣袖中抽出詩稿,交到王維手中。
“《歲暮歸南山》,”王維徐徐展開詩稿,“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念到這里,他長嘆了一口氣,無限憐愛地望著孟浩然清癯的臉龐。
這首詩透露出孟浩然應試落第的失意,抒寫了他對仕途不順的郁憤,也表達了他有才能卻不被朝廷重用的痛苦。
王維暗想:天下有才華的人不少,但能像自己一般幸運的畢竟不多啊!
王維從小就到京城交游了。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他落第了。
王維并不甘心就此離開長安,他憑著天資聰明,多才多藝,很快就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非常欣賞彈得一手好琵琶的王維,在她的推薦下,21歲的他在公元721年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竟然狀元及第。
今年孟浩然落第后,王維極力挽留他在京城游玩,希望他也像自己一樣,遇到皇家的貴人,獲得舉薦,晉身仕途。
王維正想看下去,忽然下人跑進來報告,說當今圣上唐玄宗到訪!
“哎吔!”王維大吃一驚,他撒下詩稿,身體壓得坐床吱呀作響,他連忙起身迎駕。
當今圣上可是個隨和的人,常常找他感興趣的人玩樂,也從不提前通知!
忙亂中,他看到了孟浩然,便示意他趕緊躲到床下去。
不久,唐玄宗被王維迎進房內(nèi)。他頭戴一頂皂帽,著一襲赤黃色的袍衫,器宇軒昂。
唐玄宗一眼看到床上的詩稿,邊展開邊問王維:“卿的詩稿?”
“是孟浩然的新詩?!蓖蹙S連忙說。
“哦,是那個吟出‘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的孟浩然。朕還沒見過他呢?!碧菩陲@出好奇,正要細看。
王維見唐玄宗興致不淺,暗中為孟浩然高興:他果然等到了見皇家貴人的大好機會了!
王維連忙對唐玄宗說:“臣不敢欺騙皇上,孟浩然之前過訪,刻下正在內(nèi)署回避!”
唐玄宗雙眉軒舞,用手撚著胡須說:“還不請孟先生出來相見!”
孟浩然急忙從床下爬出來,手挽及踝的袍衫,正要向唐玄宗下跪、叩首。
唐玄宗擺擺手,示意孟浩然不用下此大禮。
于是,孟浩然兩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左手拇指壓在右手拇指之上,向唐玄宗行了一個叉手禮:“臣……”
唐玄宗又擺擺手,滿臉笑容地示意孟浩然趕快吟誦新詩。
站在一旁的王維真為孟浩然高興。
孟浩然的才華不在自己之下,而當年,自己只是得到玉真公主的青睞就高中狀元了。如今,孟浩然可是遇到了她的胞兄、當今皇上唐玄宗啊!真是前程錦繡。
吟詩對孟浩然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泵虾迫焕室髌稹稓q暮歸南山》。王維看到唐玄宗的眉毛慢慢在扭絞。
王維猛地打了個冷戰(zhàn),他在心底喊叫:糟了!
王維想: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當然是好詩,它能引起自己共鳴、同情,但在皇上看來,就是大大的諷刺呢!
王維想阻止孟浩然繼續(xù)念下去,可在皇上面前,他怎敢輕舉妄動?只得垂手而立,聽他念下去了。
果然,孟浩然一經(jīng)念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時,唐玄宗臉罩烏云,他清咳一聲,阻止了孟浩然繼續(xù)念下去。
“你開頭兩句說自己不再呈奏書表了,還是回到終南山的寒舍去。我還可以忍受:畢竟經(jīng)過科舉的失利,想求仕,又心灰意懶,不得已只好歸隱。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怨恨不滿,是正常的?!碧菩谝荒槦o辜地說,“你又說因為自己才疏學淺,所以遭到皇上的棄用;身體多病,所以遭到老朋友的疏遠。這兩句是你認為自己才高于世卻不為世人所賞識。在你看來‘明主的棄用是不識千里馬,也就是說我‘不明了。你不來求仕,而朕何曾‘放棄過你?你怎么能誣陷我???”
唐玄宗怒容滿臉,可見他被孟浩然的詩刺痛了。
王維手足無措,孟浩然還想解釋一下:“我……”
唐玄宗生氣地說:“你還是回山林里去隱居吧!”
端居恥圣明
四年后,張九齡擔任荊州刺史,一天,有人稟報,說孟浩然來求見。
“孟浩然啊!”張九齡念叨著,非常惋惜地感嘆說:“當年他見到了皇上,本來是大好機會的,但他捉到了鹿卻不會脫鹿角,太可惜了!”
王維、張九齡這些好友都替孟浩然可惜。他難得有一次表現(xiàn)自己才華的好機會,可惜未能把握住。擅長吟詩的他居然因為吟詩不當給糟蹋了。
“快把孟先生請進來!”張九齡很想見到這位極有詩歌才華的老朋友。
一身白衣的孟浩然進來了,幾年不見,只見他鬢發(fā)斑白,但氣色不錯。
“我漫游吳越山水至今才回,聽聞子壽兄擔任荊州刺史,我急來拜訪。”孟浩然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行蹤。
“先生沉醉山水之間,一定能開闊眼界與心胸,我很想欣賞先生的新作啊!”張九齡覺得孟浩然的新詩會引自然入詩,或單純表現(xiàn)奇觀,或借其發(fā)興抒情言志,這些經(jīng)歷和詩作定能徹底讓他從應舉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
張九齡接過孟浩然遞過來的詩卷,翻看了一遍,忽然凝神,然后徐徐說道:“看來,吳越的佳美山水,也未能洗掉孟先生胸中的壯懷??!先生果然是‘端居恥圣明!”
孟浩然馬上說:“知我者,莫若子壽兄??!”
原來,孟浩然游長安時,張九齡任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后來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這是一首氣勢不凡的詩:
八月湖水平,?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檝,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只一樣。
“端居恥圣明”,是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閑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yè)。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向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張九齡說起的“端居恥圣明”,雖然是老調(diào)重彈,但可以見出孟浩然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他愿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yè),應該成就他啊。
張九齡聘請孟浩然入了自己的幕府,為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人的能力有大小,機遇也各不相同,但我們總不能無所事事過此一生吧!”張九齡嘉許孟浩然的心志。
孟浩然精神振奮,說:“是啊!端居恥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