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依常理,一個人想要做好官,先得做好人。什么樣的人是好人?我想至少要具備這樣幾個品質(zhì):他是正直的,分得清是非黑白,在遇到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場合能及時出手。他有悲憫之心,容不得別人落難受委屈,一旦有人陷入困境,他必定出手相救。他重情重義,在自己的利益與他人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能夠禮讓。好官呢,才華方面的事情另論,品質(zhì)方面,只要做到以好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也就不負眾望。好人是人性純粹的人,好官同樣需要這樣的純粹。
然而,有一種人卻喜歡將“好官”與“好人”對立起來,認為兩者不可得兼。宋代的蔡京就曾發(fā)表過這樣的怪論:既要做好官,又要做好人,可乎?
人總是習慣按自己內(nèi)心的理念生活。蔡京既然認為做“好官”就不能當“好人”,那么,他眼里的“好官”是怎樣的貨色呢?
蔡京心中的“好官”必須巴結(jié)上司。有次,宋徽宗舉辦宴會,拿出玉杯、玉卮給輔臣看,說:“我想用它們,又怕大臣們認為太奢華?!辈叹┐鸬溃骸俺嘉羧粘鍪蛊醯?,看見玉盤玉杯,都是石晉舊物,契丹人拿著在我面前夸耀,說南朝無此,現(xiàn)在用其祝壽,在禮制上交代得過去?!彼位兆谡f:“先帝做一方小臺才數(shù)尺,上書者很多,朕很害怕他們的話。這些東西廢置很久了,假若人言又起,無法辯白。”蔡京回答說:“事情如果合乎情理,言多也不值得害怕。陛下應當承受天下的供奉,區(qū)區(qū)玉器,算得了什么?”你看!你看!這個蔡京多會來事??!
蔡京認定的“好官”熱衷搞同僚的路子。大家都知道宋神宗熙寧年間的王安石變法,蔡京大體可歸入新黨之列,因此與司馬光等舊黨是死敵。得到皇帝信任后,蔡京不顧舊黨中人許多都是品德高尚的君子的真相,依然不擇手段地迫害這些只是見解不同的朝臣,把司馬光、文彥博、蘇轍、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在文德殿門前勒石碑,將姓名頒布天下,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元祐黨籍碑。被列入元祐黨籍者,其子孫也受到歧視,不能在京城及附近做官。
蔡京認定的“好官”可以大肆貪腐。凡奸邪之人都有強烈的謀私?jīng)_動,蔡京也不例外?!端问贰愤@樣記載:“京既貴而貪益甚,已受仆射奉,復創(chuàng)取司空寄祿錢,如粟、豆、柴薪與傔從糧賜如故,時皆折支,亦悉從真給,但入熟狀奏行,帝不知也?!边@段話是說:蔡京有多個兼職,每一個都違規(guī)領取實薪,別人一般都是折支,他領的卻是不會“縮水”的實物,只是用熟狀上奏施行,宋徽宗根本不知道。蔡京通過種種不正當?shù)氖侄嗡牙ǖ降呢敻挥卸嗌倌??史料記載:他為相十七年,積攢下的黃金值八千萬貫,白銀值兩千萬貫,此外,還有絹帛二十萬匹,田地五十萬畝。
在蔡京,官好不好,評價的唯一標準是個人能否從中得到最大的利益。職位越高,擁有的名利越多,越是“好官”;職位越低,得到的名利越少,越是“不好的官”。那些不帶一根草去的清官,更是“不好官”中的“不好官”了。這實際上是將官當生意來做。“好官”的既然是這樣的標準,做“好官”自然不可能是“好人”了。
如今一些貪官大概不會愚蠢到像蔡京一樣公開提倡做“好官”不能當好人,但內(nèi)心里會不會將其引為知己呢?
【原載《義烏商報》】
插圖 / 所謂好官 / 許英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