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棉麻工程技術設計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4〕
在棉花加工生產線上,籽棉經過軋花機等設備被加工成皮棉,隨后通過皮棉道進入液壓打包機壓縮打包成型,然后用塑鋼帶進行捆扎,完成后通過接包小車運送進入套包器套上包套,然后再進入電子秤稱重,將數據傳輸到條碼機后打印出條形碼,最后就是人工將包套的包頭面和條形碼進行縫合,完畢后進行人工刷嘜或進入刷嘜機噴印棉包標志,噴印完成之后將棉包運送至暫存貨場。
圖1 棉花加工生產線示意圖
在塑鋼帶捆扎完畢之后,棉包被翻板機構從打包機的包箱中送出,由接包小車和推包器送入套包器,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振動和棉包張力會導致捆扎棉包的8條塑鋼帶任意一條或幾條斷開,造成棉包端部或中部不同程度的膨脹變形。由于這一生產過程并沒有專門設備檢驗,因此,會直接導致進入套包器的棉包有可能是脹開帶子的“大頭包”或“大肚包”。因為電子秤及條碼系統(tǒng)在套包器后端,所以有可能使重量或者回潮率不合格的棉包進入套包設備。這些不合格的棉包流向下一設備,一旦被套包器卡住,就需要生產線臨時停機來處理,影響整條生產線的生產效率。
標準棉包的重量在217kg~237kg之間,遠大于普通成年男子的體重,且棉包是經過400t的打包機擠壓成型,上下面和兩端面都很堅硬。若人工在接包小車與套包器之間這個狹小的空間分揀異類棉包,不僅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危險系數極高,而智能棉包篩選機則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智能棉包篩選機安裝在接包小車與套包器之間,整體置于電子秤上方,且控制系統(tǒng)與條碼系統(tǒng)進行關聯(lián),通過推包器將接包小車搬運來的棉包送入智能棉包篩選機,然后進行以下檢驗:通過自身傳感器對棉包外形及捆扎情況進行檢驗,與標準棉包數據進行對比判斷該棉包捆扎是否合格;通過底部電子秤稱重數值與標準棉包重量參考范圍進行對比,判斷該棉包重量是否合格;通過條碼系統(tǒng)反饋的回潮率數值與參考范圍進行對比,判斷棉包的回潮率是否合格。
圖2 棉包篩選機在生產線上的應用
通過上述參數對比判定為合格的棉包將流向下一生產設備;判定不合格的棉包將被送至生產線的棉包暫存處等待處理,并將重量、回潮率等信息反饋給總操作臺,提醒操作人員及時進行處理。
圖3 棉包篩選機
智能棉包篩選機的出現(xiàn)確保了每一個進入套包器的棉包都是合格的,再也不會出現(xiàn)“大頭包”或“大肚包”卡在套包器里出不來,導致機器故障問題,更避免了套包完成后,棉包到電子秤稱重不合格的或稱重合格后回潮率不合格的尷尬情況。該設備將不合格棉包的參數信息及時向總操作臺反饋,由總操作臺的操作人員或智能加工控制系統(tǒng)迅速做出處理,保證了在線棉包的合格率,大大提高了生產線的工作效率,縮短了加工周期。
我國棉花的主要產地在新疆,新疆棉花的采摘和加工都是在每年的九月份以后進行的,而北疆地區(qū)每年十月底開始降溫,低溫可以達到零下二十多度,甚至更低,并且北疆地區(qū)的降雪量也很大,由于低溫導致積雪很難融化,因此,給棉花的加工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提高加工質量、縮短加工周期和降低加工成本一直都是行業(yè)人員努力的方向。大型的加工設備和智能加工控制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證了加工的質量。因此,智能棉包篩選機未來將會是行業(yè)的寵兒。
隨著棉花加工設備的不斷更新,全自動設備代替人工將是必然趨勢,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又節(jié)省成本的設備必將受到棉花加工企業(yè)的青睞。智能棉包篩選機。通過對不合格的棉包進行預判和處理,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節(jié)省了包裝材料,保護了后端生產設備的安全,降低了設備故障率,保證了進入后端生產設備棉包的在線合格率,使后端的設備生產效率更高。智能棉包篩選機的應用為棉花生產線全面實現(xiàn)自動化提供了有利條件,未來在棉花加工企業(yè)的應用前景將會相當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