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波
摘要:為了明確無人駕駛機動車的事故原因,本文將根據(jù)事故的劃分原則與依據(jù),結合我國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對無人駕駛機動車的損害賠償制度進行探討。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能夠為我國無人駕駛機動車的事故原因進行分析,并可為我國有關無人駕駛機動車的事故責任劃分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制訂等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無人駕駛汽車;事故成因;責任劃分;倫理道德
1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汽車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受多因素影響且各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主要分以下三種原因:
1.1 車輛原因
所謂車輛原因是指現(xiàn)有汽車的使用性能無法與設計的道路相適應。近幾年,我國高速公路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但是汽車的生產技術卻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汽車在運行中的表現(xiàn)越來越差,從而引發(fā)了一些交通事故。汽車動力不足、制動力不足、輪胎匹配不良、車身結構設計不合理等技術問題將成為導致事故出現(xiàn)的重要因素。
1.2 人為原因
駕駛員訓練周期短,學車時間大幅減少,駕駛科目學習僅注重理論化、形式化,缺乏對駕駛科目的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注重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技能;駕駛員心理素質低、反應遲鈍、駕駛技術不熟練等。
1.3 道路原因
在一些山區(qū),由于地形地勢等方面原因,公路的設計存在著“駝峰”、“跳躍”等問題,這將直接阻礙司機的視野,從而影響行車的安全性。在路口處,由于綠化帶的高度較高,沒有及時的修剪,也將會阻礙司機的視線,導致司機無法看到路口的車輛,從而發(fā)生交通事故。高架路和立交橋的遮光板之間的間隔不合理,易發(fā)生交通事故等。
2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劃分
2.1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劃分依據(jù)
如果發(fā)生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將按照機動車第三者責任的強制保險責任限額進行賠償。如果超過了強制保險的范圍,則按照責任的不同來確定。關于賠償責任的劃分,根據(jù)機動車和行人、非機動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工作規(guī)范》等,均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
2.2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責任主體劃分
由于無人駕駛機動車的各種因素比較復雜,并且國內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賠償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不完善,因此很多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其具體表現(xiàn)為中國公民的兩種類型:自然人和法人。只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可以在國外履行其法律義務。當然,無人駕駛機動車不屬于上述兩種民事主體,因此不能構成無人駕駛機動車的責任,而與之相關的民事主體有三種:旅客(自然人)、生產商、銷售商(自然人、法人)、機動車擁有者(自然人、法人)。因此無人駕駛汽車交通事故責任也應遵循這三類民事主體進行劃分:
2.2.1 制造商、銷售商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經濟力量的不平衡,經營者在市場經濟中占有絕對的經濟地位。由于乘客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法律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自動駕駛人和銷售者的責任和義務,所以,無人駕駛汽車生產商和銷售商的責任是不確定的。我國的無人駕駛汽車的生產、銷售、運營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盲點。但是,無人駕駛汽車制造商、汽車銷售商與汽車擁有者之間有一種利益聯(lián)系,在這種消費者的法律制度下,汽車制造商和銷售商就是司機。對于無人駕駛機動車的碰撞,應當將其分為一個整體,并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2.2.2 無人駕駛汽車乘坐者
盡管與傳統(tǒng)的汽車相比,自動駕駛車輛完全依賴于車輛自身的自動控制,也就是說,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根據(jù)自身的主觀意志來實現(xiàn)自動駕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動駕駛車輛的運行,從而影響到自動駕駛車輛的運行,從而影響到自動駕駛的決策。
2.2.3 無人駕駛汽車所有者
與傳統(tǒng)汽車相比,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員、乘員和擁有者并不需要對汽車進行直接的控制,而是把部分的控制權交給了汽車。但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員、乘員和車主都有責任和義務正確地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發(fā)生了交通事故,則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3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主體主次責任劃分與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按照肇事人所致過失的輕重,對交通事故的嚴重性進行了從55%到90%的分類。但是,在法院判決中,70%、30%的交通事故責任由法院作出。在無人駕駛汽車發(fā)生車禍時,自動駕駛系統(tǒng)可以控制車輛(L4級別),但乘客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意志進行干涉,拒絕自動駕駛。所以,無人駕駛汽車生產商(包括銷售商)、乘員和擁有者都應該負主要的責任。
2.4 無人駕駛汽車事故責任劃分
2.4.1 無人駕駛汽車之間事故主體主次責任劃分與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五條: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超過責任限額的,應由以下原則:1)完全責任者承擔100%;2)主要責任承擔70%至80%;3)同等責任承擔50%;4)次要責任承擔20%至30%;5)無責任者不承擔。在無人駕駛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或人身財產受損時,其所有人須承擔賠償,L4級別自動駕駛時,如果不能控制無人機,則不負責,轉交給無人駕駛汽車生產商(包括賣方)和車主。機動車和無人駕駛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可以根據(jù)以上法律予以賠償。
2.4.2 無人駕駛汽車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事故主體主次責任劃分與賠償
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fā)生交通事故時,應當按照機動車的行駛等級來確定其責任的大小。但如果有證據(jù)表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律、法規(guī),而無人駕駛機動車在L4級以上駕駛人采取必要措施的情況下,可以參考《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降低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行人、非機動車負主要責任的,減輕60%到70%。非機動車和行人在事故中負有次要責任的,可以減少20%到30%。
3 結束語
文章在對國內外無人駕駛機動車的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機動車事故責任劃分的基本原則,并對事故中各方責任的承擔進行了分析,并對無人駕駛機動車事故中最主要的爭議問題進行了界定,以期更好地實現(xiàn)責任劃分。
參考文獻
[1]葉明,張潔.無人駕駛汽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認定的挑戰(zhàn)及對策[J].電子政務,2019(01):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