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發(fā)展,智能手機日益普及,小學生使用手機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guān)注。手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助力成長;如果沉迷手機,就會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本文致力于探究小學生沉迷手機的危害,并且給出相應的對策,希望對此社會熱點問題貢獻微薄之力。
關(guān)鍵詞:小學生;沉迷手機
一、時代背景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fā)展,手機逐漸智能化,人們賦予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智能手機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唯物辯證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一對矛盾組合而成,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智能手機在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危害,根據(jù)2020年9月《第46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wǎng)民使用手機上網(wǎng)的比例達99.2%,在我國網(wǎng)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3.7%。其中小學生沉迷手機的問題受到政府、社會和家長的普遍關(guān)注。
二、小學生沉迷手機的危害
1.近視
正確的看手機姿勢和正確的用眼方式并不會導致眼睛近視,但是看手機是一個近距離的用眼活動,而且小學生群體和成年人相比,自控能力較差。在長時間的近距離的用眼活動狀態(tài)下,睫狀肌和眼外肌會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所以眼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就會過度的發(fā)揮,這樣就會導致睫狀肌痙攣,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近視的發(fā)生。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日患者達6億,其中青少年的近視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教育部發(fā)布的我國首份《中國義務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報告》指出四年級的視力不良檢出率達到36.5%。小學生的近視問題已迫在眉睫,必須采取一套有效的方式來避免小學生長時間地沉迷于手機。
2.頸椎
在我們身體直立時,頭部重量大概5~6公斤。但是當?shù)皖^前傾的時候,隨著低頭角度的增加,頸部肌肉和關(guān)節(jié)受到的力量會逐漸增加,脖子受到的壓力也會劇增。長期承受這樣大的負荷,頸椎老化、磨損的速度會加快,從而影響到頸椎健康。有研究表明,每天低頭玩手機超過三個小時,就會增加頸椎病的患病風險。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發(fā)育階段,長時間的使用手機必然會影響自己頸椎的健康狀況,為此必須要降低學生沉迷手機的時間。
3.注意力不集中
隨著科技的進步,擁有著手機的我們隨時隨地在接收著各種各樣的碎片化信息,而這些碎片化信息一邊滿足著我們的要求,另一面卻導致我們的注意力不斷的分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時很難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在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的過程中,總是會拿起手機,不由自主的玩起來。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在進行學習、鍛煉身體等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此類問題。
4.惰性
一些小學生通過使用手機軟件來簡單快速的解決自己不會的難題。但是這種簡單快速的方式讓小學生省去了解決難題的過程,使他們能夠輕松地獲得題目的正確答案。這種手機也寫軟件的濫用,使他們遇到難題不愿意自己去想,而是利用手機上的軟件來解答題目。這不利于小學生培育自己的獨立思考的勇氣和能力。
5.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
手機游戲,短視頻平臺等對小學生群體的誘惑是比較強大的。但是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還未健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還處于比較粗略的階段。他們對于短視頻平臺的內(nèi)容或者手機游戲只是單純能感受到手機游戲或是短視頻平臺等帶給他們的快樂的體驗,缺乏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思考。
6.缺乏有效的社會交往
小學生沉迷手機的時間一般都會很長,有時甚至會超過3個小時。這樣,小學生的社交活動時間會大大減少,從而會進一步沉迷手機,這不利于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小學生沉迷手機的對策
1.家庭方面
父母要改善自己使用手機的行為和習慣。小學生接觸手機的來源往往是自己的父母,這一點毋庸置疑。父母有時也會長時間的沉迷于手機其中的內(nèi)容,這往往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而現(xiàn)如今智能手機操作簡單,甚至無需說明書就可以進行操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起來并沒有多少困難,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習慣。所以,家長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手機積極的一方面,引導小學生正確使用手機,不沉迷于其中。
父母要加強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小學生的生理、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需要父母的重視和關(guān)注,渴望家長的陪伴和關(guān)懷。但這些往往會被父母們所忽視,當手機成為小學生寄托情感的載體時,也會和父母之間產(chǎn)生隔閡。所以父母們要與自己的孩子加強情感交流,幫助小學生群體健康成長。
2.學校方面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關(guān)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锻ㄖ芬?,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校要通過多種的形式來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同時要與家長溝通,形成家校協(xié)同育人合力。學校也應該細化管理措施,通過設立多種與家長便捷聯(lián)系的方式來解決學生與家長的通話需求,同時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yè)管理,不用手機布置作業(yè)且不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yè)。此外,學校還要強化督導檢查,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努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于教師隊伍,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法,提高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能力,一些教師在面對小學生沉迷手機的問題時,在日常教學中感到無從下手。因此,進行教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培訓也勢在必行。
3.學生方面
小學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熬右畚?,小人役于物”,小學生要自覺在手機和學習任務以及鍛煉身體之間合理地規(guī)劃時間和分配精力,不能長時間沉迷于手機的內(nèi)容中。小學生還要培養(yǎng)自己堅韌不拔,克服困難的毅力,在沒有家長和教師的監(jiān)督下,能夠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其次,小學生要培養(yǎng)自己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和勇氣。要學會自我鼓勵,自我開導,勇于挑戰(zhàn)。只有小學生切身的經(jīng)歷過,才能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增長經(jīng)驗。
最后,小學生還要和同齡的小伙伴一起交流玩耍,不能將自己一直封閉在自我世界中,從而促進自己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小學生還要自覺地配合學校和家長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作用發(fā)揮到最大,當小學生感到家長的工作或?qū)W校的工作有哪些不足的時候,要勇于向家長和學校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提高學校和家長的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麗.大學生智能手機成癮的沖動性和其他相關(guān)因素及成癮干預對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6:1-191.
[2]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guān)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101/t20210126_511120.html,[2021-01-18].
作者簡介:李昕鵬(1998.01-),男,河北省承德人,邯鄲市叢臺區(qū)河北工程大學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專業(yè)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