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成光
摘要: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不僅要發(fā)展職業(yè)技能,還要培養(yǎng)身心健康意識,所以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至關重要。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許多大學生患有精神疾病,身體素質逐年下降。身體狀況不好,直接導致了工作缺乏自信和競爭力。
關鍵詞:體育運動;大學生;身心健康
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機能,促進代謝。大學生可以在獨立、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生活,學生們在社會問題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身為社會成員,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見解。雖然有些片面性,但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生存空間不斷擴大,其思想空間也會更加豐富和深刻,實現(xiàn)學習生活與身心和諧發(fā)展。對影響和改善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因素進行探討和分析,有助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
一、終身體育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特點
(一)終身體育教育的內涵
所謂終身體育,就是以長期持續(xù)的體育教育為主要內容,使體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受環(huán)境、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而改變。近年來,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得到了廣泛開展。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在體育教學中應將終身體育納入其中,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堅持連續(xù)運動,不但身體健康,而且運動時也很健康,無形中保持了長期運動的體育意識,使學生融入社會,繼續(xù)從事體育活動。學院與家庭、社會緊密合作,發(fā)展終身體育項目。
(二)大學生的身體特點
隨著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學生們總是學得更多。高校體育使大學生的身心和諧,是學習和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有效提供者,社會文化活動不僅要發(fā)揮健身的功能,更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精神需求。高校學生身體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是上了年紀的肌肉力量和肌肉面積。入校后,由于升學壓力大,學生情緒低落,沉迷網(wǎng)絡游戲,極少參加體育活動,飲食紊亂,體重增加,肥胖,高血壓等。
(三)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體育項目,通過參加體育活動來保持身體鍛煉,并以體育作為橋梁,打破與同事間的默契,獲得更多的運動樂趣,感受各種情感變化,體驗終身高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生活方式,是大學生終身體育研究的重點。就心理發(fā)展而言,大學生的自我觀念、自我成功者的自我意識、自我文化發(fā)展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較強。如今已是上高校的年紀,人們對外界新鮮事物不再像高中生那樣感興趣,而是想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相反,更注重對身體的觀察和分析,從各個方面去認識、塑造自己。
二、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各身體機能的影響
(一)舒緩壓力,促進身心健康
運動不僅可以減輕壓力,還可以保持精神狀態(tài)。選擇最好的運動。在心跳、血液循環(huán)加快時,重視運動,對緊張、不良情緒能積極調節(jié),促進身心放松,促進身心健康。
(二)體育運動對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
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可增加心肌細胞蛋白質合成,加速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隨運動次數(shù)的增加,提高氧氣利用率,改善呼吸機功能。
(三)體育運動對運動系統(tǒng)的影響
運動系統(tǒng)包括骨骼,骨骼肌,其功能主要是支撐,保護和運動。運動阻止了骨骼,彎曲,壓縮和扭轉,增加了韌帶彈性,擴大了肌肉,減少脂肪。
(四)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提高社會適應性
耐性可以通過練習獲得。體育運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要想克服這些困難,需要付出不同的努力,這就是體育運動多樣化的一個好機會。勇于面對挫折,自強不息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精神素質。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實現(xiàn)終身體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對于大學生而言,高校階段的體育教育仍在繼續(xù),但畢業(yè)后進入社會后,由于缺乏對體育課程的選擇,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他們會不自覺地放棄體育,針對這種情況,應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積極傳授體育技能,傳授終身體育意識。高等學校要正確認識高校體育教育的定位,及時做好與校園運動、社會運動的結合,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一)以大學生興趣出發(fā)積極開展各類體育運動
體育課要創(chuàng)新,新課程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傳統(tǒng)的體育課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研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認識和理論實踐問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加強對校外體育活動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建立體育課程體系,注重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二)創(chuàng)建有利于終身體育教育氛圍
終身體育活動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教師作為終身體育的執(zhí)行者和推動者,還應致力于營造終身體育環(huán)境。高校體育課程是引入終身體育理念的重要因素,應建立健全體育知識體系,做好體育宣傳,創(chuàng)造便于理解的體育文化形態(tài)。鼓勵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文化活動,可以延長訓練時間,形成一種終身互助、互相監(jiān)督的鍛煉方式,及時調整終身體育計劃,使之適應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態(tài)變化,適應終身體育教學的效果。
(三)完善終身體育教育考核系統(tǒng)
重視體育評價體系的完善,做好終身體育的評價和指導工作,在教書育人、教材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終身體育改革創(chuàng)新。對學生進行細致的體育評價,有助于教師獲得更全面的體育知識。了解、把握對大學生有益的運動技能,及時反思終身體育課程,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課程體系。體育不僅僅是一個成績的測驗,它更應該關注學生的耐力和對體育的理解??商岣叽髮W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的身心狀況,建立健全終身體育的評價機制;通過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多層次、多途徑地分析大學生的體育心理,幫助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行教育,創(chuàng)造出符合學生個性和興趣的體育活動。
四、結論
終身體育教育是高校體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義。要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時刻保持身心健康,轉變心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要盡快開展終身體育學習教育,探索實施終身體育的有效途徑,如完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創(chuàng)造有利于終身體育的環(huán)境,實施大學生體育自主選課,完善終身體育設施,健全終身體育制度,支持和幫助大學生發(fā)展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其成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
參考文獻
[1]王純.重塑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8):106-108.
[2]李曲波.探析高校體育中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14(14):140-141.
[3]林秀華.遼寧省高校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C].//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大學生運動會暨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2012:56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