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提供
清 湯金釗 《行書節(jié)錄謝良佐語》 152厘米×36厘米
一代大藏家、“ 大玩家”王世襄一生博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其本人及家族在藝術收藏傳承上有著深厚的積淀。5月,一場“儷松居守珍”專場拍賣將在中國嘉德2021春季拍賣會上演,揭開王氏家族的面紗一角。
此次春拍將于5月18日至22日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1號的嘉德藝術中心啟槌,預展將于5月14日至17日在嘉德藝術中心和金茂萬麗酒店同時開啟。屆時,“儷松居守珍”專場將呈現(xiàn)70件書畫作品和28件文玩雜項,既包含王家珍藏的清代名人墨跡,也有王世襄母親金章、舅父金城的書畫精品。透過王家四代人守護的這些藝術品,回望王氏四代人的官宦生涯,可以體味中國古典文化在磨難之中產生的生命意志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嘉德歷來的拍賣中,王世襄藏珍絕對是一大王牌。2003年,中國嘉德就在當年秋拍中重磅推出了“ 儷松居長物”專場,并轟動一時,成就了諸多傳奇,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2013年、2019年又曾多次推出王世襄珍藏專場,如“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獻”“王世襄先生藏工藝品”“儷松居長物”等,讓世人從多個角度領略了王老的學術體系。此番將亮相的“儷松居守珍”專場,無疑更令人期待。
從中國嘉德此次呈現(xiàn)的拍品中,可以看出王世襄家學淵源,文化底蘊深厚。王世襄祖籍福建閩侯,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書香門第,祖上幾代,有進士出身、治理一方的重臣;有狀元及第、直陳時弊的循吏;也有躋身洋務、從事外交的使節(jié)。
明代,王世襄祖先從江西遷往福建,是福州的望族之一。進入清代,他的高祖王慶云進士出身,做過陜西、山西等地巡撫,為治理一方的重臣;祖父王仁東,曾任內閣中書、江寧道臺,舉家從福州遷至北京,常與京師士林精英詩酒酬唱,后為民國初年重要詩人;伯祖王仁堪,是福州最后一個狀元、梁啟超的老師,秉持諫官之責,直陳時弊,文思逸采亦不群,是晚清重要的官員、文人;其父王繼曾,畢業(yè)于南洋公學,是躋身洋務、從事外交的使節(jié)。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化的信念,代代薪火傳承,對王世襄的成長和后來的治學,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清 倭仁 《楷書節(jié)錄朱熹〈近思錄〉》 131.5厘米×31厘米(每幅)
清 翟云升 《隸書節(jié)錄〈說文解字序〉六屏》 121.5厘米×38厘米(每幅)
黃興 《行書〈夏日登車蓋亭〉》 40.5厘米×115.5厘米
十世王慶云(1798年至1862年),即王世襄高祖。字家镮,初號樂一,又號雁汀。道光八年(1829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兩廣總督、工部尚書。從此,這個商賈家族以儒入仕,走上了官宦之路。王慶云初在翰林國史館讀書修史時,相對后期的任職尚屬清閑,故常與在京的福建同鄉(xiāng)、鄉(xiāng)試同年或是同僚吟詩習字,交游酬應。其中有湘籍名人何凌漢、何紹祺父子;有深受京城各家敬重的三朝名臣湯金釗;有同治帝師的理學名臣倭仁;還有道咸年間工書善畫的名手李熙垣、吳涵、葉道芬等。這些名手的書法、繪畫精品也將呈現(xiàn)在此次中國嘉德春拍中,值得關注。
王世襄的祖父王仁東(1852年至1918年),字旭莊、剛侯,晚號完巢老人。光緒二年(1876年)舉人,初任內閣中書,后又歷任南通知州,江蘇候補道,江安督糧道、蘇州糧道兼蘇州關監(jiān)督等職。其性格豪爽,為官十余年,主張革除弊政,與哥哥王仁堪(1849年至1893年)同為清流派中堅人物。王氏兄弟宣南下斜街的寓所,自然云集了晚清諸多名人雅士,如鄭孝胥進京,就經常借居于此。此外,同僚朋友李慈銘、樊增祥,同光體的詩人沈曾植,實業(yè)狀元張謇,皇室貴胄盛昱等名流都曾在此詩歌唱和。他們探討文藝,議論時政,暢談理想。
此次即將上拍的一件清代錢載《梅花詩卷》尤為精彩。乾隆四十八年,錢載蒙恩以原品致仕,優(yōu)游林下十年。當時他76歲,歸里后掩關百福巷中,修祖墓,置祠產,空閑時以詩畫自娛,有時也會鬻畫以自給。錢氏先人的永安湖丙社之樓,歲久不修,險要傾倒。丙午之冬(1786年),錢載親自入山,修葺山樓,在山中度過丙午、丁未之交。事跡可見于錢世錫(錢載之子)等撰寫的《皇清誥授資政大夫尚書房行走禮部左侍郎恩予原品休致顯考萚石府君行述》一文。而此《梅花詩卷》所書所繪正與此記載相吻合。依后紙李慈銘、樊增祥、顧曾烜跋文而知,是卷為王仁堪(可莊)、王仁東(旭莊)兄弟于1888年得于宣南市上。
清 梁同書 《行書七言聯(lián)》129厘米×29厘米(每幅)
清 載灃 《行書七言聯(lián)》129厘米×27厘米(每幅)
金城《天臺石梁圖》112.5厘米×51厘米
清 錢載《梅花詩卷》 畫 31.5厘米×243厘米 跋 35.5厘米×180厘米
當清王朝的政治秩序崩潰后,大批官僚、士大夫們流寓上海。他們以跑馬場、靜安寺、張園為中心的區(qū)域內聚居,晚遭亂世的王仁東,也是旅滬士人中的一員。他雖有大志,卻難覓救世之道,只能將滿腔熱血寄情于詩歌唱酬之中。在這里,他繼續(xù)與舊知故交會飲、做詩,并加入了超社、逸社。與沈曾植、陳寶琛、陳三立、梁鼎芬、樊增祥等詩壇、政壇享有盛譽的名士頻繁集飲,詩歌唱酬,互相溫暖、砥礪品節(jié)。在十里洋場中構造了一個與外界迥然不同而又快然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批名士之作在中國嘉德此季春拍中也有體現(xiàn)。
王世襄的父親王繼曾,是仁東的第三子,字述勤;于1882年出生于上海,民初外交官。王世襄的母親金章(1884 年至1939年),字陶陶,號陶陶女史,別號紫君。她出生在浙江南潯一個富裕的絲商家庭,1898年入上海中西女塾就讀;1902年跟隨長兄金城、二兄金紹棠、三兄金紹基負笈英國留學,學習西洋美術。1909年,遠嫁北京?;楹蟛痪?,即隨夫君王繼曾遠赴法國就任。
金章自幼隨金城習畫,尤善魚藻,且工詩詞,精于楷書,頗具晉唐風韻。又兩度出國,精通英、法兩種語言,故一時有才女之譽。王世襄愛好藝術,熱衷收藏,這個基因應該也跟母親金氏家族的人文積淀有關——金章的哥哥金北樓(1878年至1926年)為20世紀北方畫壇領袖,二兄金紹棠(號東溪)和四弟金紹坊(號西厓)均是著名竹刻家。
王世襄的大舅金城,又名紹城,字拱北,號北樓。工山水、花卉,精于摹古,是20世紀北方畫壇領袖,創(chuàng)辦中國書畫研究會。金城是清末民初留洋畫家之先驅,曾創(chuàng)立“湖社”畫會與“東方繪畫協(xié)會”。年幼的王世襄在如此濃厚的藝術氛圍中,自然受到熏陶,正如王老自述:
“余髫齡即喜繪事,母舅金北樓先生在日,每值揮灑,輒在旁凝視,不覺移晷。而先慈作魚藻,尤倚案不忍去,蓋性之所好也。中學時期,暇亦嘗搦管涂抹,然習也不專,終無進益,至今思之,猶日悔惜?!?/p>
王老說自己:“習也不專,終無進益”,其實是過于謙虛了,從王老的火繪葫蘆就可以看到他深厚的繪畫功力,可謂是:“空山云斷得流水,咫尺萬里開江湖?!睆摹爸袣q徒勞振臂呼”到“而今喜入藏家室”這個轉變,是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理解的進步,是文化市場的進步。
在中國嘉德此季春拍中,金城的《東坡詩意花卉四屏》、《天臺石梁圖》等作將一一浮出,著實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