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打來電話說,要來城里小住幾天,我和妻子很開心。
我們計劃要把小臥室騰出來給母親住。母親晚上睡覺很怕吵,小臥室正適合她。接下來,我和妻子開始布置小臥室。我們把小臥室的窗簾換成母親喜歡的淺藍色,床單和被罩也都換了新的。小臥室的燈光比較暗,母親喜歡屋子里亮亮堂堂的,于是我們把燈換成了亮一點的。母親喜歡喝茶,我們特意買了一套茶具,放在小臥室的桌子上。這段時間,我和妻子不斷去朋友開的超市買這買那。后來朋友忍不住說:“老人家不過是來住幾天,用得著這么費事布置嗎?”妻子笑笑說:“用得著!這叫儀式感,我們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對老人的歡迎,讓她感覺到在兒子家小住是件快樂和幸福的事。她的到來,也能給我們增添快樂?!?/p>
妻子說得很好,其實我想要的,也是這份儀式感。很多時候,盡孝也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夠讓父母感受到他們在兒女心中重要的位置,也能夠直接而隆重地表達我們對父母的心意。記得小時候,每當(dāng)我有了一點小成績的時候,母親也會通過一些方式來慶賀。那時候不談什么儀式感,但母親給我的,就是一份儀式感。我考了好成績,母親會做幾個好菜,還會讓父親喝點小酒,一家人一起來慶賀。新學(xué)期母親給我做了新書包,一定要疊得整整齊齊,還要用紅布包起來,然后很鄭重地送給我。我的生日,母親每年都記得清清楚楚,她總是親手搟長壽面給我。類似的事還有很多,我就是在母親營造的“儀式感”中長大了。如今,我們向父母盡孝,也應(yīng)該注重儀式感。幾天后,母親來了,看到我們?yōu)樗郎?zhǔn)備的一切,非常開心。
其實,儀式感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習(xí)慣以后,便無須太刻意,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有儀式感。
記得重陽節(jié)那天,妻子悄悄對我說:“重陽節(jié)你可別忘了給媽買禮物,我早給她買好了,藏在衣櫥里?!逼拮硬徽f,我早忘了這回事。下班后,我趕緊去買禮物。我把禮物送給母親時,她非常開心。
想起那次,母親不知聽誰說,鄰縣有個桃花節(jié),很想去看看。我對母親說:“媽,咱們把看桃花當(dāng)作出游計劃,我會詳細(xì)安排一下,到時候咱一家人都去!”母親說:“看桃花還用安排啥?”我說:“我計劃這次跟妹妹說一下,讓她一家也去。借這個機會,咱們聚一聚。”母親開心地說:“那敢情好!”母親的小提議,我積極響應(yīng),而且還要把這次出游搞得很有儀式感,母親很滿意。
那天,妻子正在紙上寫著什么。我湊過去問:“你都好久不動筆了,寫啥呢?”妻子說:“媽媽的生日快到了,今天她的七十大壽咱可得好好慶賀一番。我問了一個同學(xué),她不是經(jīng)常做婚禮、壽宴的主持人嘛,我想知道別人的壽宴都是怎么做的,剛才同學(xué)跟我說了很多,我都記在紙上了。我得把這些整理出來,再結(jié)合咱家的情況和媽媽的喜好,咱一定給媽辦一個隆重喜慶的壽宴!”我向妻子豎起大拇指說:“還是你想得周到!”
盡孝也需要儀式感,儀式感是我們向父母表達心意最好的形式。儀式感可以讓愛意更熱烈,讓親情更濃郁,能夠給我們增添一份別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