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南
在紫砂壺藝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傳統(tǒng)技法、造型設計、文化內蘊等一種或多種藝術結構,在它們的相互作用下,作品產(chǎn)生了或多或少的藝術渲染力,就有了一定程度的藝術價值,這也決定了其市場價值與收藏價值。本文將對“牛氣沖天壺”技法、造型、文化這三方面的藝術結構進行剖析,探討其藝術性,以便更客觀深入地評判其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
紫砂傳統(tǒng)手工技藝是紫砂藝術最突出的魅力,根據(jù)器皿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制壺技法、雕塑技法、裝飾技法等,其中每種技法又有很多種分類,比如制壺有圓器、方器、筋紋器等不同制作方法;裝飾有陶刻、泥繪、絞泥、彩繪等不同的裝飾技法。作為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業(yè),紫砂藝術中每種手工技法都是不同于其他陶瓷的一種具有藝術特征的傳統(tǒng)手工藝術?!芭鉀_天壺” 以紫砂壺藝制作為主體,圓潤飽滿;壺嘴以紫砂雕塑技法制作,形象生動;壺身以紫砂陶刻技法為裝飾,畫龍點睛。作品融合了壺藝、雕塑、陶刻等多種紫砂傳統(tǒng)技藝,既豐富了造型設計感,又在制作上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性。
紫砂泥相較于其他陶土的獨特與優(yōu)越之處在于它極強的延展性、可塑性和多色性,這也成就了紫砂作品在造型上的藝術表現(xiàn)力。在紫砂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紫砂制品以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魅力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紫砂造型藝術,成為作品最具表現(xiàn)力與最直觀的藝術性呈現(xiàn)?!芭鉀_天壺”將角色塑造融入造型設計,不是簡單的以牛元素入壺,而是在宏觀上塑造了一只牛的形象,壺身是牛肚、壺嘴是牛頭、壺把是牛尾、壺蓋是牛背,同時,選用底槽清泥制作,成品與真實的牛的膚色是極為接近的,這就增加了角色塑造的真實性。這一實踐是在傳統(tǒng)基礎上突破與求新。首先,作品尊重紫砂壺傳統(tǒng)的結構排列,壺身、壺嘴、壺把、壺蓋、壺鈕這五要素完整并符合客觀與實用功能的銜接組合在一起。其次,作品在壺的每一構成要素上做了較大的創(chuàng)新,壺身收口處的不規(guī)則設計,既提升了作品的立體感與美感,又像是一頭牛往前沖的時候,身上的毛被吹起;壺把下端做了耳垂設計,既在視覺上與壺嘴左右平衡,又像極了牛尾巴最下面的一團毛;相較于常見壺型,壺嘴除了融入雕塑技法的創(chuàng)新,造型在視覺上也是較大的突破,牛眼炯炯有神、牛耳清晰可見,牛角堅硬挺立。角色塑造鮮明,造型新穎別致,將角色塑造融入造型設計中,一只正直壯年的壯碩的正在往前沖的牛,完整真實而又帶著藝術設計美感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在我國,牛有著非常深刻而豐富的寓意,極具民族性、象征性,是我們生產(chǎn)生活中的伙伴,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牛是我國十二生肖之一,生肖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標識,歷史悠久甚至可追溯到周代,中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生肖文化漸漸融入民俗文化中,關系到人的婚配、八字等運勢。十二生肖中每種動物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凝聚著百姓的智慧與期盼,比如龍是能保百姓風調雨順的神獸,豬是招財納福的瑞獸,而牛忠厚、勤懇,是象征仁義禮信的祥獸。十二生肖又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丑、寅、卯等,是中國的紀年方式,今年2021年也是我們中國的辛丑牛年?!芭鉀_天”這個民間俗語,濃縮了我們對牛年的期盼,是每逢牛年的時候,我們彼此的祝福。 “牛氣沖天壺”以牛入壺,塑造了一只正向前沖鋒的牛的角色的同時,壺肩與蓋面基本呈一平面,像天一樣,壺鈕高聳,構成了一個沖天入云的畫面,以形寓“牛氣沖天”之意,并在壺身以陶刻技法明抒寓意。
總結,“牛氣沖天壺” 以壺藝、雕塑、陶刻等多種紫砂器的制作技藝為藝術手段實踐將牛的角色與壺的造型融為一體,并在其中融入中國的牛文化和牛年的牛氣沖天的美好寓意。以清晰的層次、多維度的表現(xiàn)方式完整地呈現(xiàn)了紫砂作品的工、形、意,向受眾傳達了作品的背景、思想和情感,共同構筑了牛氣沖天的牛年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