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馮靜
站在彭德懷同志故居內(nèi),梁曉有些感動,但和自己做講解員時不同,這一次,她是為自己所帶出的學生而驕傲。清明時節(jié),湘潭縣彭德懷紅軍小學的20名學生依次排開,在彭德懷紀念館和故居接力接待了一個近百人的師生團體,孩子們在行進中侃侃而談,得到了所有人的稱贊。
20個孩子都來自該校鄉(xiāng)村少年宮的小小講解員興趣班,他們的指導(dǎo)老師,正是辭去彭德懷紀念館講解員一職、回到母校擔任思政課教師的梁曉。她的到來,架起了學校與紀念館之間的橋梁,也讓該校的思政課堂耳目一新。
梁曉的家就在彭德懷紀念館旁,她的童年是在耳濡目染關(guān)于彭元帥的革命事跡,以及他融家于國、以國為家和先國后家的家國情懷中度過的。
“我想讓祖國的下一代更好地感知這份家國情懷?!鞭o去彭德懷紀念館講解員工作后,梁曉于2019年9月通過教師招考回到母校,在校長趙青松的鼓勵與肯定下成為了學校流動思政課堂的負責人。“她對彭元帥的事跡了解深入透徹,能讓孩子們將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入心入腦,根植于學習和生活中?!壁w青松說。
一周四堂思政課,梁曉堂堂都拿出了擔任講解員時的聲情并茂和狀態(tài)投入,她將革命故事和黨史教育融入到教材中,通過故事分享和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們仿佛置身戰(zhàn)火連天的年月,與老師共情動容。
不僅如此,梁曉還將思政課堂搬到了紀念館內(nèi),學生們身穿紅軍裝、揮舞紅旗幟、唱著紅色歌謠入館,跟隨梁曉再一次聆聽感悟彭德懷的生平故事,并與各地的游客一同在瞻仰過程中凝聚精神力量。
同時,梁曉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校師生義務(wù)進行講解員培訓,不少留守兒童在她帶領(lǐng)下克服緊張,成為彭德懷紀念館和故居里紅色文化的小小傳播者。
“以彭德懷元帥風范為榜樣,做一個真正的人,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彰顯自由、快樂的真實生命……”在彭德懷故里湘潭縣烏石鎮(zhèn)烏石村,新時代的師生們將這份家國情懷常存心間,將紅色基因涓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