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慶
摘要:仔豬傳染性腹瀉在集約化生產中極為常見,且引起的損失很大,常見的仔豬黃痢、白痢、紅痢、傳染性腸胃炎等均可導致傳染性腹泄。本文結合一些大型集約化養(yǎng)殖場的生產管理經驗,對仔豬傳染性腹瀉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廣大養(yǎng)殖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仔豬傳染性腹瀉;診斷;防治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肉豬生產國,肉豬養(yǎng)殖規(guī)模超過全球的二分之一,其穩(wěn)定狀況直接影響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隨著近年來國際國內社會變化以及市場的改變,養(yǎng)豬產業(yè)逐漸開始走向規(guī)?;?、集約化飼養(yǎng)模式,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流行與暴發(fā)也對這種養(yǎng)殖模式下的養(yǎng)豬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其中,對仔豬生產來說,傳染性腹瀉是嚴重制約仔豬健康成長的重要疾病。仔豬傳染性腹瀉一般情況下具有突然發(fā)病、很難治愈,但是死亡較少的特點,在豬場屢見不鮮,帶給了養(yǎng)豬業(yè)重大損失。本文就幾種最常見的仔豬傳染性腹瀉病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做出論述。
1仔豬傳染性腹瀉的診斷
1.1仔豬黃痢
初生乳豬黃痢以及保育期仔豬腹瀉一直是困擾廣大養(yǎng)殖戶的問題。造成初生乳豬黃痢以及保育期仔豬腹瀉的病因往往是多樣化的,而面對這一問題,養(yǎng)殖戶由于對疾病防控的了解有限,往往習慣性地采用簡單的打針和飼喂抗生素來解決,最后錯過最佳治療期。筆者認為仔豬黃痢的最主要原因是帶菌母豬,如果母豬不帶菌,那么母豬就不會往外排毒,仔豬就不會感染,如果產房不定期消毒,又不注意衛(wèi)生防疫工作,那么仔豬就很容易感染此菌,從而引起腹瀉,導致仔豬死亡較多。仔豬的拱食行為對仔豬腹瀉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仔豬拱食帶毒母豬排出的糞便,還有就是仔豬對母豬的依賴性,都很容易被感染此病。仔豬之間相互啃咬也很容易傳染。1~3日齡的仔豬最容易發(fā)生仔豬黃痢。隨著日齡的增加而減少,7日齡以上的仔豬很少發(fā)生,如果一窩仔豬發(fā)病,那么這窩仔豬會死好幾頭。母豬剛產下來的仔豬看著很正常,出生1d左右會迅速消瘦、脫水,然后趴在欄里慢慢死去。大部分情況下仔豬突然拉稀,有腥臭味,身上粘滿糞便,在短時間內大量脫水,其皮膚迅速干癟,最終由于衰弱而死亡。95%以上死亡仔豬身上粘滿腹瀉排出來的水樣糞便,而且極為消瘦。剖檢死亡仔豬腸道充滿氣體,造成腸道膨脹,腸道內有很多黃色液體,與仔豬未死之前排出的水樣糞便類似。肝臟和腎臟分布著一些小的壞死灶。一般采用鮮血瓊脂平板實驗檢測仔豬小腸內容物,最終進行測定。
1.2仔豬梭菌性腸炎
仔豬紅痢由魏氏梭菌引發(fā),1~3日齡的仔豬最容易受到侵害,大于7日齡的仔豬發(fā)生幾率較低。仔豬發(fā)病后一般1d左右就會死亡。即使有一部分仔豬能活下來,但由于早期發(fā)病的原因,常會形成僵豬。病死仔豬經解剖后發(fā)現腸道內有較多的氣體,腸黏膜紅腫、小腸出現出血,有的已經壞死。病程長的腸壁增厚壞死,黃色假膜。此菌形成芽孢后,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難以被殺死,常導致豬場無法根除此病。
1.3仔豬白痢
本病的主要病因為環(huán)境差,體質較弱,母豬的腸道菌群相對來說不穩(wěn)定。環(huán)境中大腸桿菌大量繁殖,造成細菌含量超標,引起仔豬白痢。仔豬白痢通常發(fā)生在20日齡左右的仔豬身上,也就是仔豬斷奶前后。仔豬白痢是一種嚴重的仔豬急性病。一月齡以上的豬很少發(fā)生,其發(fā)病率50%左右,死亡率較低。仔豬白痢的特點是:仔豬體溫不變,但是仔豬排出的糞便就像糨糊一樣,而且是灰白色,還帶有一股腥臭味。病豬背毛粗糙臟亂,發(fā)病比較厲害的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肋骨,一般病豬問題不大,經過一周左右就會出現好轉。在氣溫驟變、陰雨綿綿的天氣里輪狀病毒繁殖較快。但是,對于規(guī)?;i場來說只要調好環(huán)控,做好保溫、通風工作,即可控制好病情,防止繼發(fā)感染,經過幾天拉稀,大多數仔豬能自愈,需要注意的是此病一旦復發(fā)很容易形成僵豬。
1.4仔豬傳染性腸胃炎
本病病原是冠狀病毒,可感染不同日齡的豬。日齡越大,死亡率越小。仔豬和生長育肥豬有1~2d的差異,本病以嘔吐、水樣腹瀉為特征,所有的豬均易感,半個月以內的仔豬死亡比較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癥狀和發(fā)病率降低,多呈良性經過。發(fā)病仔豬吐奶、拉水。發(fā)病后一般1~2d死亡。剖檢變化消化不良,胃底部黏膜充血。在實驗室采用熒光抗體染色檢測腹瀉小豬小腸黏膜,可發(fā)現大量的熒光細胞。
1.5仔豬流行性腹瀉
病原與仔豬傳染性腸胃炎一樣,但是他們的抗原性完全不同。癥狀及其剖檢變化與仔豬傳染性腸胃炎幾乎相似,但是其死亡率要低于仔豬傳染性腸胃炎。
1.6輪狀病毒感染
本病可誘發(fā)小日齡仔豬的病毒性腹瀉。發(fā)病豬早期出現厭食、嘔吐等癥狀。緊跟著出現腹瀉,仔豬開始奓毛、消瘦、脫水,死亡;只要不反復發(fā)作,死亡率不超過10%。胃消化不好,胃內容物較多,腸壁變薄、小腸彌漫性充血。一般采用直接熒光抗體試驗對腹瀉仔豬的排泄物進行病毒檢測。
1.7豬球蟲病
仔豬球蟲病主要是艾美耳球蟲,此寄生蟲寄生在仔豬腸道上皮細胞,對產房的仔豬危害較大。此病水平傳播速度較快,仔豬被感染后出現腹瀉。液狀糞便污染豬圈,沾滿仔豬全身,看起來全身骯臟潮濕,帶有一股酸臭味。仔豬會繼續(xù)采食,但就是不見長肉。每一窩每一頭仔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同時,本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點。
2仔豬傳染性腹瀉的防治措施
2.1免疫預防措施
1)疫苗是目前預防仔豬傳染性腹瀉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內目前也已經開發(fā)出了多種相關疫苗,可以口服免疫,一般采用大腸桿菌雙價工程基因菌苗,也可以注射三價滅活苗來實現免疫。另外仔豬可以通過母乳獲得較好的被動免疫。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
3)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仔豬初生后全窩進行肌內注射或口服。
4)仔豬出生后可灌服益生素、雙歧桿菌、促菌生等,連用5~7d。
5)仔豬出生后剪牙斷尾時可以灌服抗生素,例如:慶大霉素注射液。仔豬剛剛開始出現拉稀時可以肌注穿心蓮注射液進行治療。穿心蓮注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6)豬輪狀病毒感染能做的就是讓仔豬盡快吃上初乳,從而獲得保護性抗體。
2.2治療措施
1)仔豬黃痢大部分豬場用給母豬飼喂菌液調整胃腸道內菌群平衡,對仔豬黃痢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由于發(fā)病時間短,常來不及治療,應當全窩做預防性治療:①慶大霉素,內服1mL,2次/d;②5%葡萄糖生理鹽水1mL+慶大霉素0.5mL混合后腹腔注射;③乳酸諾氟沙星,連用3d,1次/d,每頭肌注1mL;④乙酰甲喹每10kg體重內服0.5~1片;⑤土霉素拌料連用7d。
2)仔豬白痢可以在母豬的飼料里添加菌液進行預防或治療。也可以用一些抗生素進行治療,有一定的效果。如能改善飼養(yǎng)管理,產房做好保暖工作及時進行治療,大多數仔豬能康復。VC、穿心蓮、鏈霉素、環(huán)丙沙星和諾氟沙星等都有一定療效。
3)仔豬紅痢發(fā)病快,病程短。仔豬出生后1d內灌服2mL慶大霉素注射液。母豬產前進行清洗和消毒,可以減少本病的發(fā)生和傳播。
4)豬傳染性胃腸炎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患病豬可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減輕損失。減少飼喂量,減少蛋白質飼料;可以灌服乙酰甲喹或者磺胺類藥物。用阿莫西林拌料,黃芪多糖飲水。給豬飲溫水,并且提高舍內溫度,每天一次消毒。
5)病毒性腹瀉加強消毒。
6)輪狀病毒感染做到產房干凈,定期消毒,環(huán)控調整到位,注意保暖、通風。給仔豬飲干凈水,有條件的話可以給仔豬飲黃芪多糖溫水。并且提高舍內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