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德
人類文明的第一串腳印是踩在濕漉漉的水岸上來的。水以無窮的魅力注入生機與活力,人類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興。 舊鎮(zhèn)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原是漳州歷史文化名港——暾照港,海上貿(mào)易極其繁盛,萬商云集之地,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當?shù)匕傩找詾榘恋呐f版世界地圖上能找到而管轄它的漳浦縣卻不能找著的地名。當?shù)厝朔Q牯鎮(zhèn),因鎮(zhèn)上有山如牛牯回望鹿溪入??诙妹?,后去“?!迸愿臑楣沛?zhèn),又稱舊鎮(zhèn)。
臨水而構(gòu)建的閩南海屋,它的底下是礁石,是海泥,是海蠣殼。傍水依山,是實實在在的閩南水鄉(xiāng)建筑。那一排綿延兩公里依山而建兩層三層的小樓房,像是連體海景別墅群。海屋在形制上尋找傳統(tǒng)文化的碎片,更是出于對近代商鋪的前店后家的內(nèi)在需求,承歷史的積淀演化,并揉入時代的情愫,演繹閩南文化特質(zhì)。
棲居于此,南窗臨海,北窗面街,夜里枕浪聽濤,今晚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未眠,耳朵里浸泡著春雨的淅瀝唱和陣陣的波濤,仿佛欣賞一場大自然的交響音樂會。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的聲音?!靶且灰孤牬河辏钕锩鞒u杏花?!彼季w如綿綿春雨。這水,不就是我心中的伊人嗎?拉開窗簾,映入眼簾里的是一家連一家的古鎮(zhèn)臨水店鋪一一浮水店:“春水碧于天”,春江水碧,猶如天色碧藍;“畫船聽雨眠”,在春江之上,臥在畫船之中,靜聽雨聲瀟瀟;而“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那也許就是愿意終老于此的人,心里想著的是當?shù)氐娜宋镏?,春風十里麗人行,已非當年少年郎。望著窗外的漁帆點點,小舟輕泛。一只只覓食的海鳥,潔白的身影矯健優(yōu)雅,時而騰空飛翔,時而輕掠海面。孟浩然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詩句,港灣的水自然沒有洞庭湖水的浩淼和波瀾壯闊,但是那靜靜的淑雅的樣子多么像一位嫵媚動人的女子,溫婉而素凈,獨守一隅。
逛了古鎮(zhèn)的浮水店,看了夕照下的碼頭,與夕陽合拍了幾張照片,我們決定尋訪一座古寺一一海屋寺。據(jù)說古代有個窮書生,學識淵博,但屢次赴京應(yīng)考皆落第,于是,晚年便在這塊島嶼上設(shè)館教書、授業(yè)學童,竟有十名學子考上秀才。那十名秀才為了今后讀書的方便,鳩工填石地直通小嶼、后形成街道稱為“十秀街”。海屋寺位于十秀街舊鎮(zhèn)港西端海中的礁石島嶼上,像一朵浮于水上的蓮花,人們稱之為海屋的石蓮花,佛廟內(nèi)崇祀圣觀音。海屋寺有獨特的天然景觀,佛廟兩旁古樹奇石擁立,石上刻著歷代名人的題詠。前臨水川流,碧波蕩漾??芍^:佛緣至此無多徑,福地原來別有天。據(jù)《漳州府志》記載:“巨石瞰江,構(gòu)亭其上,右倚石門,海潮至時,舟航飛迅,曉色初暾,浮光萬頃,亦瀛海一奇觀也?!敝蒙砗N菟拢蓸O目大海,水天一色,蒼茫浩瀚。海屋寺正前方對著漳浦鹿溪的出??冢驹谶@里,便聽到海浪濤聲,因此,早在幾百年前,已有先賢在巨石上刻上“聽濤”兩字篆書和“引人入勝”四字豎行書。海屋寺周圍人家多傍水而居。東邊幾處青磚灰瓦的房子,因門前是鹿溪入???,海水和淡水的交匯處,古時候有紅鱘、黃魚、銀魚、海鰻等珍稀魚類時常光顧,可于門前垂釣,別有一番情趣。一談到這,老年人們侃侃而談,細說那過去捕獲的愉悅,滿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傍晚時分,幾十只雨燕斜了翅兒,在蘆葦上空不停地穿梭呢喃著而當夜色漸濃時,忽然間便不見了燕子的蹤影,也不知鉆進誰家的老屋里去了。海屋寺外鬧市靜,一江春水向東流,暮鼓漁歌船靠岸。月落時分,更有一番景象,江上楓林,滿天的繁星與海面上夜捕的漁燈交相輝映。在商海逐利的鬧市中,海屋寺像一位遺世獨立的隱者,不問世事,兀自流芳;又似頑強剛正的老者,堅守靈魂道德的底線,矢志不移。
近年來,海屋寺香火鼎盛,海內(nèi)外的香客絡(luò)繹不絕前往朝拜佛祖。為弘揚佛祖文化,廣播善緣,由此,社里頭家理事研究決定在亭閣樓前再興建佛廟前殿。社里理事和頭家?guī)ь^,發(fā)動社會上的賢人志士慷慨捐資,重新建造了一座總面積兩百平方米的佛祖廟前殿。佛廟雕梁畫棟,裝潢美觀大方,甚為壯麗堂皇,廟內(nèi)裝塑三尊“三圣佛像”和一尊“笑面佛”,供世人奉拜。
建筑是物化的記憶,是人類滄桑歷史和多樣文化的積淀。海屋是一代代閩南漁民的鄉(xiāng)愁記憶,其發(fā)展與變遷、幸福與悲痛,都能通過海屋這樣的建筑記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