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佳,蔡東焱,劉曉媛,顧 盼,陳 楊,周少丹*
(1.江南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藥學(xué)部,江蘇無錫 214121;2.江南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江蘇無錫 214121)
目前,外科手術(shù)是治療直腸癌的常用方式,以手術(shù)為主的治療方式5年生存率可達50%~80%,然而部分患者術(shù)后可能發(fā)生復(fù)發(fā)、遠處轉(zhuǎn)移等不良事件[1]。對于晚期直腸癌患者,臨床通常建議通過化療改善病情,延長生存期,但因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病例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也有差異[2]。含伊立替康的FOLFIRI方案是目前結(jié)直腸癌主要的化療方案之一,可將晚期結(jié)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延長至30個月[3]。拓撲異構(gòu)酶1(topoisomerase 1,TOPO-1)對維持生物體運行有重要作用,可調(diào)節(jié)DNA修復(fù)、轉(zhuǎn)錄、復(fù)制等過程。研究指出,TOPO-1可引起惡性腫瘤DNA長鏈斷裂和再修復(fù),引發(fā)DNA出現(xiàn)不可逆損傷,最終引發(fā)腫瘤細胞死亡[4]。伊立替康屬于喜樹堿半合成衍生物,對TOPO-1有抑制作用,從而將DNA單鏈斷裂后阻斷修復(fù)途徑[5]。本研究旨在觀察直腸癌患者伊立替康化療敏感性與TOPO-1水平的關(guān)系,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江南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直腸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以伊立替康為主的化療方案。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5.39±9.64)歲;臨床分期:Ⅲ期48例,Ⅳ期32例;分化程度:低分化41例,中/高分化39例;腫瘤類型:原發(fā)性51例,轉(zhuǎn)移性29例;病理類型:管狀腺癌30例,乳頭狀腺癌27例,黏液腺癌12例,印戒細胞癌11例。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化療前行內(nèi)鏡下活檢,病理診斷為直腸癌;(2)接受以伊立替康為主的化療方案;(3)入院前未接受過其他化療、放療;(4)至少有1個可測量病灶;(5)具有簽署知情同意書的能力。
1.2.2 排除標準 (1)患有其他原發(fā)性腫瘤;(2)預(yù)計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3)對本次化療方案不耐受;(4)未采集到合格的病理組織用于檢測。
1.3 TOPO-1水平的檢測 所有納入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經(jīng)免疫組化法測定TOPO-1在病灶組織中的表達水平。(1)蠟切片方法:①行腸鏡活檢,取病理組織,經(jīng)福爾馬林固定液(濃度為10%)固定,促進細胞和組織中蛋白質(zhì)變性、凝固。②針對組織塊行脫水處理,脫去殘余水分,置于二甲苯內(nèi)脫乙醇。③取組織塊浸泡于石蠟內(nèi),然后存放于融蠟箱中,經(jīng)包埋處理后,取石蠟液置于器皿內(nèi),冷卻,凝固。④取包埋組織,置于切片機,切成厚度約5 μm的薄片,然后將切片置于攤片機燙平,使薄片盡量貼于載玻片,在45 ℃恒溫箱中進行干燥。⑤將干燥的切片依次置入從高至低濃度的酒精,最后放入蒸餾水,將石蠟成分脫去,清洗組織切片,行染色處理。(2)免疫組化法:①取石蠟切片,在溫度為70 ℃的烤箱烤2 h,脫蠟。②用酒精脫吐溫,經(jīng)自來水清洗5 min。③行修復(fù)抗原,時間為3 min,用濃度為3%的H2O2去離子水進行孵育,時間為10 min,經(jīng)磷酸鹽緩沖液(PBS)沖洗3次,每次2 min。④滴入TBST沖洗液,各玻片加入30 μl。⑤用PBS沖洗3次,每次2 min,加入1滴一抗,振蕩玻片,將組織抗原與加入液體充分混合,在37 ℃恒溫箱中反應(yīng)4 h。⑥各玻片取TBST沖洗液30 μl進行沖洗,加入二抗,振蕩,在37 ℃恒溫箱中反應(yīng)20 min。⑦用TBST沖洗液清洗兩次,每次2 min,用TBST沖洗液浸泡3次,每次2 min。⑧行DAB顯色,時間為3 min。行蘇木素復(fù)染,分解染色,烘干,封片。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取5~10個高倍視野,計算陽性染色腫瘤細胞的占比。
1.4 血樣采集和測定 觀察患者化療8個周期后的近期療效,將治療無效者視為伊立替康化療不敏感,將治療有效者視為伊立替康化療敏感,分為敏感組和不敏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TOPO-1水平。分別在患者入院時、化療8個周期后,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2 ml靜脈血,2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經(jīng)化學(xué)發(fā)光免疫法測定血清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指標。
1.5 化療方案 患者均接受以伊立替康為主的化療方案。其中有48例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化療方案,180 mg/m2伊立替康(100 mg/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靜脈滴注,第1天;400 mg/m2亞葉酸鈣[10 ml∶0.1 g(以亞葉酸計),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靜脈滴注,第1天;400 mg/m2氟尿嘧啶,靜脈推注,第1天;2400 mg/m2氟尿嘧啶(10 ml∶0.25 g,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持續(xù)靜脈滴注46~48 h,每隔2周重復(fù)1次,干預(yù)8個周期后評價療效。有32例患者行伊立替康+卡培他濱方案化療,200 mg/m2伊立替康,靜脈滴注,第1天;1000 mg/m2卡培他濱(0.5 g/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口服,bid,第1~14天;每隔3周重復(fù)1次。
1.6 療效評價[6]完全緩解:病灶完全消除;部分緩解:病灶縮小幅度≥30%;穩(wěn)定:病灶縮小幅度<30%或增加幅度<20%;進展:病灶增加幅度≥20%或有新病灶生成。將干預(yù)后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患者納入敏感組,穩(wěn)定或進展患者納入不敏感組。
2.1 兩組患者TOPO-1表達水平的比較 在80例患者中,有32例(40.00%)部分緩解,26例(32.50%)穩(wěn)定,22例(27.50%)進展。將部分緩解患者納入敏感組(n=32),將穩(wěn)定和進展患者納入不敏感組(n=48)。敏感組患者的TOPO-1表達水平為(16.39±3.26)%,顯著高于不敏感組的(11.28±2.11)%(P<0.001)。
2.2 TOPO-1表達對伊立替康化療敏感性的評估價值分析 TOPO-1表達評估伊立替康化療敏感性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780(標準誤=0.054,P<0.001,95%CI:0.675~0.886),最佳界值為14.34%,敏感度為71.40%,特異度為80.00%。ROC曲線見圖1。
圖1 TOPO-1表達評估伊立替康化療敏感性的ROC曲線
2.3 兩組患者CA19-9和CEA血清水平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CA19-9和CEA的血清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敏感組患者治療后的CA19-9和CEA的血清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與不敏感組治療后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CA19-9和CEA血清水平的比較
2.4 TOPO-1表達水平與CA19-9、CEA血清水平的相關(guān)性 Pearson線性相關(guān)檢驗發(fā)現(xiàn),TOPO-1水平與CA19-9、CEA血清水平呈正相關(guān)(r=0.817,P<0.001;r=0.701,P<0.001)。線性相關(guān)圖見圖2。
直腸癌是比較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早期直腸癌患者經(jīng)手術(shù)治療可獲得較理想治療效果,但部分患者就診時,病情已進入晚期,錯過最佳手術(shù)時機。直腸癌根治術(shù)后復(fù)發(fā)患者5年生存率為10%~68%[7]。研究顯示,伊立替康用于晚期結(jié)腸癌效果顯著,優(yōu)于FOLFIRI治療方案[8]。與氟尿嘧啶相比,伊立替康對結(jié)直腸癌的療效更好,可提升總緩解率[9]。本研究表明,80例患者經(jīng)含伊立替康的化療方案治療后,有32例患者對該藥敏感,總緩解率為32.50%,
但仍有48例患者對該藥敏感性欠佳。 因此,臨床需明確影響直腸癌患者伊立替康化療敏感性的機制,為治療提供依據(jù)。
圖2 TOPO-1表達水平與CA19-9、CEA血清水平的線性相關(guān)圖
TOPO-1被證實參與了DNA拓撲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節(jié)過程,且其在多種生物體中均存在,如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在DNA復(fù)制過程中,雙螺旋打開,并形成單鏈,各單鏈互不交叉,在單鏈折疊、雙螺旋化過程中,TOPO-1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表明TOPO-1可能是惡性腫瘤治療的一個作用靶點。另有研究提示,在乳腺癌、肺癌等腫瘤組織中,TOPO-1的含量均較高,且這類患者往往對TOPO-1抑制劑有更高敏感性[11-12]。本研究中,伊立替康敏感者的TOPO-1表達水平高于不敏感者,與上述文獻報道結(jié)果相符。伊立替康作為一種TOPO-1抑制劑,對TOPO-1表達具備良好的抑制作用[13]。該藥進入組織后,可通過羧酸酯酶作用,促進生成有活性的SN-38,形成中間產(chǎn)物,其抗腫瘤活性更強[14]。有研究發(fā)現(xiàn),轉(zhuǎn)移性直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TOPO-1表達含量普遍較高,且TOPO-1高表達者對伊立替康的敏感性更好,主要原因在于高表達者的腫瘤細胞對該藥更敏感。因此,對于TOPO-1高表達者,伊立替康能夠使TOPO-1進一步被抑制[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經(jīng)含伊立替康的化療方案治療后,不敏感者的CA19-9和CEA血清水平無明顯變化,而敏感者的CA19-9和CEA血清水平顯著下調(diào),提示對伊立替康敏感的患者療效良好。經(jīng)Pearson線性相關(guān)檢驗,發(fā)現(xiàn)TOPO-1水平與CA19-9、CEA血清水平有較強相關(guān)性。這表明腫瘤組織中TOPO-1水平越高,其CA19-9和CEA的血清水平也越高,間接提示直腸癌病灶組織中TOPO-1的表達情況能作為預(yù)測其療效的重要依據(jù)。
綜上,直腸癌患者采用含伊立替康的方案化療,敏感者的腫瘤組織中TOPO-1表達水平顯著高于不敏感者,且其表達水平與CA19-9、CEA的血清水平呈正相關(guān),臨床醫(yī)師可將直腸癌組織中TOPO-1表達情況作為評價伊立替康療效的指標。然而,本研究也有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小,未進行遠期隨訪,未來將增加樣本量,并觀察該化療方案在直腸癌患者中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