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軍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無論是安全方面還是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問題,在小學的管理當中都顯得尤為重要,任何一個方面的疏忽,都很有可能對學校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除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的日常管理也不容忽視。小學校長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人物,其管理理念和管理行為對學校的運營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文章從目前小學校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有針對性的尋找解決方法,以期將德育觀念和安全理念融入小學的管理工作當中,優(yōu)化小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增強小學的運營質量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管理;德育觀念;安全理念
德育理念,即使在小學教學活動當中,注重對于小學生的品德教育;安全理念,則是在整個小學教學活動當中,規(guī)避一切影響小學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因素,確保小學生能夠在一個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進行學習。隨著中國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學方法也發(fā)生了多種多樣的改變,傳統的小學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小學發(fā)展。因此,探索德育理念和安全理念雙融合的小學管理辦法,勢在必行。
一、 小學管理中德育理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優(yōu)化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
提到德育理念,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立德樹人,這也是對中國教育培養(yǎng)何種人才,如何培養(yǎng)人才這一重大歷史問題的最好回答。由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也可以看到當代教育正朝著培養(yǎng)德行健全、品德良好人才的方向發(fā)展。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校園管理當中,就開始融入德育理念,不僅能夠給予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啟蒙,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對學生造成長遠的積極作用。而且還能進一步優(yōu)化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進一步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理念的推行。
(二)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德育理念所包含的范圍是極其廣泛的,比如,禮貌的待人接物方式,誠信的為人處事方式,孝敬父母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的良好美德等,都是小學生從小就需要具備的良好美德。所以,在小學教育當中,做到從小就培養(yǎng)這種德育觀念,這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在小學管理當中融入德育觀念,是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二、 安全觀念在小學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確保學校的正常運行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年紀較小,安全防范意識較差。并且,小學生正處在愛玩鬧的年紀,喜歡各種各樣的游戲,由于小學生在學校內相互嬉鬧,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屢見不鮮,比如,曾經就有發(fā)生了兩個小學生互相拿鉛筆戳對方,最終造成了一個學生左眼失明的慘劇。這種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不僅僅對于學生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對肇事學生和受害學生的家庭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此外,學校的管理和聲譽也會在這種意外事故的沖擊之下,受到不良影響,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信任也可能就此瓦解。每當人們再次提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家長內心的反應很有可能不是這個學校的辦學質量有多好,教學理念有多么先進,而是這個學校的安全管理的疏忽,造成了嚴重的事故。所以,學校的安全管理問題,一直是小學辦學當中最重要的內容。一旦發(fā)生了安全事故,不僅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會受到影響,對于學校和家長的沖擊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學校管理當中需要有足夠強的安全意識,才能夠降低意外事故發(fā)生的風險,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確保校園的正常運行。
(二)是保證小學教學水平的前提
就像人們常說的,安全無小事,確保學生的安全,也是小學辦學工作當中的重中之重。因為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還不夠健全,骨骼也比較脆弱,所以即使是很小的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對學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傷害。而且,當一個學校發(fā)生惡性的意外事件以后,常常需要采取停課放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并且進行工作整改。這樣一來就會耽誤學生的上課時間,造成學生受教育時間的縮短。再加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學習能力,都遠遠低于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同一個知識點需要教師不斷重復講解,反復鞏固,學生才能夠掌握,所以對小學生進行知識教育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對于學校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所以要避免一切浪費教育時間的事件發(fā)生,確保教育時間充足;要盡可能的規(guī)避一切縮短教育時間的不良事件,以確保小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受教育時間,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三、 現階段小學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
(一)管理方式傳統化,形式化
隨著中國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人才培養(yǎng)方向不斷轉變,新課程改革也逐漸穩(wěn)步推進。伴隨而來的是學校教育方式更新和改變,課堂模式也有了很多創(chuàng)新。有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要求,那么學校的管理辦法也應該同步轉變。然而,目前很多小學的管理辦法仍然是承襲以前的管理辦法,最多也只是有一些細微之處的變化,根本無法適應目前學校教育方式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學校管理工作呈現傳統化、形式化。
(二)一成不變,缺乏靈活性
目前,很多小學的管理辦法都是固定的條文,這些條文大多是根據一些可能發(fā)生的狀況,提供一些規(guī)則制約。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人們可以發(fā)現,現實當中永遠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很多不可預估的事件和不可規(guī)避的因素也在時刻變化,僅僅那幾條固有的管理條例,并不能完全涵蓋這些現實當中可能會存在和產生的問題。由此可見,目前很多小學的管理辦法都是存在缺陷的。這種缺陷一方面表現在學校管理辦法沒有靈活性和延展性,對于一些預先沒有想到的事件,沒有提前準備好約束的規(guī)則和條文,所以在這些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又呈現“無法可依”的狀態(tài),校園管理者各有各的意見和看法,很難達成統一的意見。另一方面,因為沒有事先充足的準備,當事情發(fā)生以后,學校也只能采取臨時解決的辦法,最終解決問題的效果也常常不盡人意。因此,一成不變的校園管理辦法,是無法適應現在小學教育發(fā)展環(huán)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