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勝旺
管理學要求管理者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而探尋本質的思考分析的過程就是上位認識的基本過程。上位認識是一種超越性思考,是從現(xiàn)象中抽離出來,從現(xiàn)象的上位或上方進行俯視式、辯證性的思考;上位認識更是一種無限接近真理的認識過程,它具有認識的全局性、整體性和方向性。
一、關于學校管理的上位認識
學校管理的上位認識主要包含四種分析,即全局性分析、整體性分析、方向性分析與抽離性分析,其主體是中小學校長,其對象是中小學校。四種分析相互關聯(lián),構成學?,F(xiàn)代化管理的上位思維和上位認識,也是上位認識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
1. 全局性分析,即對內外部因素的總體分析。學校的內部優(yōu)勢(潛力)主要體現(xiàn)在團隊的素養(yǎng)、技能、凝聚力和心態(tài)。而凡是對學校發(fā)展形成擠壓性的因素均可歸入學校管理的“外部競爭”范疇,包括學生的擇學動向、家長及社會的評價以及政府政策性關照。
2. 對學校管理的上位認識,要求進行整體性分析。學校如人,有其自身的命運,有高潮和低谷,有風雨兼程。事物的動態(tài)發(fā)展、相對發(fā)展,要求管理者對管理對象進行整體性把握,而且是放在時空當中的整體性把握,即主要著重分析管理對象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個維度下的可能性。管理者需把過去形態(tài)、當下形態(tài)、未來形態(tài)三者綜合起來進行整體性分析和把握。這是管理者決策的依據和基礎,也是學校管理的上位認識的關鍵內容。
3. 對學校管理的上位認識,要求管理者進行方向性分析。管理的方向性首先表現(xiàn)為中心與邊緣的區(qū)分,其次是中心構建。學校管理的方向性分析,按照上位認識、上位思維理論,就是確定未來主題,完成發(fā)展的中心與邊緣的劃分,并聚焦主題、積極謀劃構建。
4. 抽離性分析,也就是意在實現(xiàn)從有形到無形的提升、從物質到精神的跨越、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從術到道的轉變。學校管理的誤區(qū)之一是管理者過于沉浸在具體事務當中,以為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就是管理之道。而事實正相反,真正的管理之道是從具體事務中抽離出來,進行抽離性分析,包括人本的確立(人高于事),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價值觀統(tǒng)一,以及由此實現(xiàn)人的行動的統(tǒng)一。
二、基于上位認識的學校變革
許多學者對于學校變革和發(fā)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學校發(fā)展是系統(tǒng)而持續(xù)的過程,學校變革與學校管理的上位認識密切相關。當今時代充滿挑戰(zhàn)和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普通人正在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倍Γ渲薪逃ぷ髡叱袚酥匾臅r代和歷史使命。
1. 深化上位認識,通過全局性分析,重塑學校文化,促進學校變革。筆者2014年至2018年在廣州市番禺區(qū)石碁中學工作,借助番禺區(qū)開展嶺南校園文化建設的契機,組織團隊對學校進行全局性分析。石碁中學建校于1956年,在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沉淀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生活智慧,形成了獨有的石碁文化基因。學生大部分來自本地,作為新一代“石碁人”,如何傳承發(fā)展石碁文化,是學校教育的責任與使命。中學階段正是人生奠基的關鍵階段,優(yōu)質的本土文化浸潤是成長的最好土壤。學校以“棋”文化為切入點,打造特色活動,承辦高規(guī)格的全國象棋甲級聯(lián)賽,邀請全國最頂級的12名象棋大師進校園,舉辦全校性的棋王爭霸賽,將地域文化轉化為學校文化。“棋”文化的重塑,助力學校獲得“全國家校特色學?!睒s譽,使石碁中學具有了打造特色文化的基礎。這是上位認識推動的結果,綜合了學校發(fā)展形勢和內外部條件的考量。
2. 深化上位認識,通過整體性分析,錘煉辦學思想,促進學校變革。辦學思想是學校的靈魂,指引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先進的辦學思想可以外塑形象,內聚人心,為學校的變革提供強大的動力。錘煉學校辦學思想不但需要系統(tǒng)總結研究學校歷史,更需要對學校目前與將來進行整體性分析。廣東仲元中學創(chuàng)建于1934年,是紀念著名民主革命家鄧仲元先生而創(chuàng)立的學校。在新的發(fā)展時期,學校管理者結合歷史與現(xiàn)狀,通過整體性分析,提出“君子之風教育”的辦學思想?!稄V東仲元中學校歌》寫道:“青年讀書所學何事?獻身為國救世興邦。研科學,探新知,智則剖析毫芒。崇博愛,倡大同,仁則愷悌慈祥。尚犧牲,能奮斗,勇則百煉成鋼?!敝侨视率侵袊糯庸残?,而今中華民族走在偉大復興路上,需要更多有為青年為國奉獻。廣東仲元中學重新系統(tǒng)地構建君子教育思想體系,以“愛智”“親仁”“尚勇”豐富傳統(tǒng)君子的三達德,以仲元精神賦予新時代“君子”更豐富的內涵。
3. 深化上位認識,通過方向性分析,明確育人目標,促進學校變革。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在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教育為他在未來的發(fā)展奠定怎樣的基礎,這些都是學校變革的核心價值命題,需要學校通過方向性分析,明確育人目標。廣東仲元中學君子教育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道德優(yōu)良、學識廣博、剛強堅毅的君子。要培養(yǎng)道德優(yōu)良的君子,就要注重從公德、美德、大德三個不同的層次發(fā)展學生的道德自覺。重文理兼?zhèn)?、古今融合、中西貫通,以培養(yǎng)學識廣博的君子。文理兼?zhèn)涫侵溉宋木窈涂茖W精神兼具,打破文科、理科的分界,文理相互參照、相互啟發(fā);古今融合是指根于古典(以人類文明的經典為中心)、面向前沿(具備現(xiàn)代意識);中西融合是指基于中國文化,具備國際理解能力;剛強弘毅即注重堅毅人格、強健體魄和擔當精神的培養(yǎng),以仲元先輩的鐵血精神灌注學生的生命,使他們成為印上仲元烙印的未來社會精英。
4. 深化上位認識,通過抽離性分析,構建豐富課程,促進學校變革。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滿足個體和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是教育價值的追求,教育的使命開始轉向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課程體系,在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優(yōu)勢潛能的最大開發(fā)。這個問題的切入點是學校課程與教學的變革。需要學校通過抽離性分析,構建豐富課程體系,促進學校變革,適應學生的發(fā)展。中國古代倡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是具有中國本土貴族文化特質的人文博雅教育,彌足珍貴,廣東仲元“君子之風教育”通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提出“新六藝”課程:興于體、游于藝、立于德、博于文、長于史、成于哲。興于體就是培育尚武精神,游于藝就是陶冶優(yōu)雅靈魂,立于德就是涵育崇高美德,博于文就是積淀深厚學識,長于史就是廣增史識視野,成于哲就是活躍思想理趣。